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全市组织工作上新台阶
全市组织工作会议召开后,各级组织部门迅速组织学习,及时作出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努力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市组织工作会议精神上来。
天河区强化“四种意识”,深入学习全市组织工作会议精神。一是强化学习意识。引导组工干部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带头参加“双学”和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切实做到在政治理论上“深学”,在组工业务上“精学”,在公共知识上“通学”。坚持以学习促进思想解放、以学习树立世界眼光、以学习推动组织工作,做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表率。二是强化创新意识。培养组工干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推动新实践的创新思维,不断提高破解难题的能力、提炼基层经验的能力、不拘一格的眼光和敢于打破常规的魄力。三是强化实干意识。培养组工干部的职业素养和实干精神,引导组工干部善于抓住组织工作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治本之策,推动组织工作不断有新开拓、新突破和新进步。四是强化服务意识。认真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强化组工干部的服务意识,积极为基层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真正把组织部门建设成为党员之家、干部之家、知识分子之家,努力使组工干部成为党性强、品行正、形象好的表率。
花都区认真学习贯彻全市组织工作会议精神,自觉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党建和组织工作。一是大力推进新一轮大规模干部培训,切实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广大党员干部头脑。重点组织好对省、市组织工作会议下发征求意见的12份重要文件的深入学习,引导组工干部对新时期组织工作的新思路形成全面、深刻的认识。突出抓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依托区委党校和镇(街)党校,分期分批对党员干部进行科学发展观的培训,探索完善具有花都特色的干部教育培训路子。二是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努力促进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工作大发展。在前一阶段学习发动和广泛讨论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制约花都科学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重点围绕如何打造与科学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干部队伍,如何建设适应科学发展要求的机关作风等专题深入开展调研,倾听民意,集中民智,探索解决新问题、推动新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三是创新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进一步形成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选人用人导向。参照省、市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评价指标体系及考核评价试行办法,认真制订具体实施细则。完善有效预防、全面监督、及时纠正的工作机制。完善干部储备交流制度,把干部提拔使用从以本单位补充为主转到全区统筹上来,科级干部逐步实现区内交流,选拔处级干部优先从后备干部中筛选。大力营造良好的干部选拔任用环境,让善于科学发展的人上、不会科学发展的人让、阻碍科学发展的人下,使落实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四是扎实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进一步加强组工干部队伍建设。引导广大组工干部自觉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做热爱学习的表率;坚持按政策法规办事,按实绩考察干部,按公论评价干部,按事业需要选人用人,不徇私情,不谋私利,做公道正派的表率;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创造性开展组织工作,做求真务实的表率;注重调查研究,办事认真仔细,工作一丝不苟,做严谨细致的表率。
从化市开展五项探索,把全市组织工作会议精神落到实处。一是积极探索领导班子建设机制。按照全市组织工作会议的要求,根据从化目前干部队伍的实际情况,对干部的素质、能力和岗位要求进行分析,搭建素质互补、结构合理的领导班子,进一步提升各级领导班子的整体合力。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各级领导班子的理论学习机制、民主科学决策机制、工作运行机制、竞争激励机制、内部监督机制,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二是积极探索干部成长机制。建立各具特色的分层分类培养机制,促进年轻干部通过教育培训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能力。加强实践锻炼,通过交流换岗、挂职锻炼等多种形式,使年轻干部积累跨行业、跨部门、跨岗位工作的实践经验,培养复合型人才。加强调研,认真总结干部成长规律,努力营造有利于干部健康成长的教育环境、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三是积极探索党建服务队伍建设。着手建立一支以社区、农村、企业党建指导员为架构,以有一定党务工作专业特长的党员为主体,专职与兼职相结合、在职干部职工与在读学生相结合的党建服务队伍。加强党建服务队伍的教育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建立流动服务车,主动深入农村、社区和企业,积极向党员、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支持和帮助社区、企业、农村等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务工作。四是积极探索完善党务公开工作。在党务公开方式上,注重多样化。对适宜在党内公开的,主要通过党内有关会议、下发文件、定期通报等形式进行公开;对适宜向全社会公开的,按照因地制宜、灵活多样、简便实用的原则,采取公开栏、电子政务等形式公开。在公开内容上,着重公开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和党组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等问题。在公开程序上,力求规范、有序、到位。在公开时限上,实行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五是积极探索党员主体地位的实现形式。扩大党内民主,落实和保障党章赋予党员的各项民主权利。加强党员教育培训,提高党员素质,督促党员落实各项义务,体现党员先进性。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全面、准确、深入调查全市贫困党员情况,登记造册,研究帮扶措施,帮助贫困党员改变后进面貌,进一步提升党员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