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社区党校建设搭建管理服务关爱新平台
面对社区党员教育新的形势和任务,2007年6月,银山街道党工委在所辖的福鑫社区创办了首家社区党校,以此为突破口,先后共成立了6家社区党校。街道党工委紧紧围绕重建设、求实效、促发展的目标,强化社区党校建设,努力通过社区党校聚集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加强对社区党员的教育、管理和关爱,并将党校的功能拓展到服务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方方面面,把党的教育管理服务渗透到最基层和群众生活中,为建设和谐银山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明确思路创校,把准党校创建办学的方向
社区党校应运而生,是新形势下街道党工委对传统的党的建设和党员教育模式的创新发展,是新形势下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一大举措。在筹划社区党校成立工作之初,我们就结合我街道社区工作的实际需求:对社区党校的创校宗旨进行了全面的思考,认为社区党校的功能和作用不应仅局限在党员的教育管理上,而是应该通过充分发挥它的阵地平台作用,力争把社区党校建设成为社区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平台、联系社区广大居民群众的重要桥梁和宣传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橱窗,更好地为社区党建服务,为构建和谐社区服务。我们的社区党校在教育办学活动中,坚持做到“三个统一”:
(一)在教育的对象上,教育党员与教育居民群众相统一。在教育的对象上,把范围从党员拓展到社区内有学习热情和学习需求的居民群众,号召广大党员、居民群众都来关心社区建设、参与社区事务管理。
(二)在教学的内容上,政策理论热点与实际需求相统一。结合当前形势热点和社区建设的需要,同时针对党员、居民群众工作性质、年龄、工作经历等情况,分别开设了不同内容的培训班,内容涉及党的路线、社区文化、社区管理、再就业服务等方方面面,讲的都是身边的人和事,受到了全体党员和群众的拥护。
(三)在教学的方式上,集中教学与分散教学相统一。社区党员居民居住分散、时间安排不一的实际,采取集中学、自学,理论研讨学、实践现场学等灵活多样的开课形式,让参与党课学习的每一名学员都能理解、领会党校课程,从教育中实现自我提升。“三个结合”的灵活办学思路,极大调动了党员、居民参与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使社区党校真正办成了党组织联系居民的重要桥梁、党员教育管理的平台和宣传党建工作的橱窗。
二、健全机制办校,加强对党校资源的协调整合
要办好党校,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规范其运作模式,健全其师资队伍,是基础条件和首要要求。
(一)健全组织机构及规章制度。辖区内的6个社区党校都按照要求成立了校务委员会,由街道党工委班子成员分别挂任各社区党校校长,社区党组织书记任常务副校长。制定了《社区党校规章制度》、《社区党教联络员制度》、《社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制度》等十项工作制度,规范完善了社区党校的各项教育管理程序,做到了学习章程上墙、学员守则上墙、党校校牌上墙,并用规范的台帐,将各项制度一一列出,使社区党校的教学做到有活动、有记录,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社区党校教育管理工作制度。
(二)建立长效运行机制。为了确保党校的作用能“长效”发挥我们建立了系列运行机制,为党建建设提供基础保障。一是联建共建机制。成立社区党校,单凭街道、社区的力量是无法创建、运作和维系的,需要依靠各方的广泛参与和热心支持。我们通过向上级部门争取支持、与辖区单位联席沟通交流、广泛征求居民群众意见等方式,完善了共驻共建机制,形成了共建合力,确保了社区党校的规范、有序运行。区委、区政府拨出专款用于党校建设,争取辖区单位资金支持,确保经费到位;区委、区政府为社区配备党校硬件设施,为社区订阅党建书籍,发动辖区单位捐赠桌椅、社区党员群众捐赠书、报,确保物资到位;各社区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制度到位。二是协调运作机制。目前,街道共有社区党校6家。街道党工委结合实际,对社区的教育对象、工作关系等都作了明确规定。社区党校负责对社区党员和社区内的在职党员及居民群众进行教育,在业务上,由街道党工委负责对各社区党校进行业务指导和考核,各社区党校之间可相互交流和资源共享,保证了社区党校教学活动协调、高效、有序地进行。三是激励机制。各社区每年都通过社区党校平台,评选表彰一批优秀党员、优秀志愿者及支持社区工作者,同时,街道、社区还及时与相关新闻媒体联系,及时报道党校的活动和党员、居民群众的先进事迹,有效地激发了党员、居民学习理论,为街道社区和谐发展作贡献的积极性。
(三)完善师资队伍。组成一支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有一定的教学经验、热心教学工作、奉献余热的师资队伍是办好党校的基础。在党校教师的选聘、邀请及发挥作用上,街道、社区党组织按照“调查摸底、了解情况,沟通情况、征求意愿,巧压担子、分担责任”的工作方法,为全部6个社区党校配备了力量较为雄厚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共35人。目前,我街道社区党校的师资主要由三类人员组成:一是街道、社区的党员领导班子成员;二是在社区内有较高理论水平、热心社区建设事业的党员、居民群众;三是社会上的知名人士、英雄模范人物。近一年来,我们的党校教师在参与党校教育教学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同时,他们也十分积极地参与到社区党建和各项社区建设的工作中,很好的发挥和参谋和助手作用,充分展现出社区党校的活力和生机。
三、特色载体兴校,实现对党员群众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关爱
在社区党校这个大平台之上,各社区在坚持开展政治理论教育、时事政策教育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实际,把服务党员、服务居民群众作为贯穿始终的主线,开展特色载体创新,在创新中将社区党校的意义推向深远。
(一)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增强党员的宗旨意识。党员自发成立“党员红袖章”便民服务队伍,设立党员为民服务先锋岗,居民需求为导向,长期开展义务服务。社区工作人员、党员及青年志愿者带头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头开展邻里互助活动,带头维护社会治安,带头弘扬社会新风,带头参与社区文明建设。同时,健全活动网络,完善活动制度,充实活动内容,确保社区党员参加社区活动的参与率。通过实践,重点加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教育,使他们始终牢记宗旨,自觉履行义务,密切联系群众,热情服务居民,主动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
(二)开展凝心聚力工程活动,树立党组织良好形象。发动社区党员向社区弱势群体,伸出援助之手。开展对困难党员的慰问资助、帮助下岗失业党员申请贷款和实现再就业等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对党员在“思想上帮、生活上助、工作上扶、权力上保”,促进了党内和谐、党群和谐。如街道为解决社区困难群体就医难而在各社区设立的“生命绿色通道”、柳邕社区为服务社区刑释解教人员创建的“回归驿站”、银山社区的为及时反映居民心声设立的“民意接转站”和为帮扶弱势群体成立的“关爱之家”、福鑫社区的便民服务“红袖章”队伍、八达社区的“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伍,这些载体和特色活跃在社区居民的生活中,社区内各层次的居民需求得到了满足,社区党组织的创造力得到了有效发挥,社区党校的作用在服务居民群众、服务社区建设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极大地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
(三)创办社区党校《校刊》,建立党群沟通交流连心桥。我街道福鑫社区利用党校教职人员的力量和全体党员的智慧,创办了柳州市首家社区党校《校刊》。《校刊》以宣传党的路线、传播党的知识、倡导社区文化、探讨社区管理、讴歌居民风貌为宗旨,号召广大党员居民群众都来关心社区建设、参与社区事务管理。《校刊》成为了党组织联系服务广大党员和居民群众的连心桥。
我街道6家社区党校推自推广成立以来,共举办各类培训班74期,参加学习培训的党员、居民达2200多人次,社区党校作为社区管理、服务、关爱新平台的作用已经得到体现,主要表现在:一是凸显了党员主体地位。党员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同时亮出了身份、施展了才干、展示了风采、塑强了形象,党员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凸显。二是增强了党组织凝聚力。社区党校有针对性地解决了社区党员居住分散、思想复杂、需求各异的思想建设和管理教育问题,党员的归属感和荣誉感明显提高,增强了党组织凝聚力。目前,一些社区党小组组长外出主动向社区党组织请销假;社区居民主动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驻社区单位纷纷主动要求参与社区建设活动。三是推动了社区各项工作。在党员的带动下,社区的环境变美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增强了,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提高了,社区各项工作得到了全面推进。在2008年柳南区“三个十佳”社区的评选中,银山街道有4个社区榜上有名,分别荣获“模范社区”、“特色社区”、“进步社区”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