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组织优势 推进社区党建工作
近年来,安乡县充分发挥党组织优势,积极创新党员教育管理和活动方式,把党建工作融入到日常的社区建设 、管理和服务中,激发了社区党建工作活力。
一、改进教育方式,推行“分类管理”。根据社区党员的不同特点,实行社区党员分类管理,增强社区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全面推行在职党员“双重管理”。驻社区单位在职党员到社区党组织报到,接受单位、社区党组织的“双重”管理。同时,在职党员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党员责任区和党员志愿者等活动。二是逐步实行离退休党员属地化管理。对居住在城区离退休党员,根据自愿的原则,将其组织关系转至居住地的党组织。在严格组织生活制度的同时,积极参加老年人诗词协会、老科协、夕阳红艺术团等团体组织,开展一些喜闻乐见的活动。三是为下岗职工党员和流动党员及时接转组织关系。每年县委组织部对改制企业党员和外出务工党员进行认真摸底,建立信息管理台帐,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将其组织关系及时接转至户口所在地或暂住地社区党组织。近年来,全县共为1250名改制企业党员或外来务工党员及时接转了党组织关系。
二、创新活动载体,发挥先锋作用。围绕“社区服务,情系人民”这一主题,加强宣传教育,引导社区单位党员加入到社区建设中来,因地制宜地开展适合社区党员特点和专长的活动。一是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日”活动。确定每月1日为志愿服务日,集中组织支部全体党员和社区志愿服务者,采取设立服务台集中服务或上门服务的方式,为社区居民做一件公益事。今年来共为社区居民提供志愿服务800多项(次),解决实际问题150多个。二是开展“党员责任区”活动。划分党员责任区,并吸收社区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参加,负责责任区的环境卫生、社会治安和思想政治工作等,有力地促进了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三是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以创建文明社区为目标,在社区大力开展了“十佳创业致富明星”、“十佳学习标兵”、“十佳志愿服务者”“十佳文明家庭”等系列评选活动,积极鼓励和引导广大党员和社区居民共建文明和谐社区。
三、实行“结对共建”,盘活社区资源。组织驻社区的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发挥驻社区单位在资金、场地、设施等方面的优势,促进社区内党组织之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一是开展“双联”活动。充分利用辖区内县直单位和机关党员密集的优势,积极开展县直单位联社区、机关党员联群众活动。今年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县直单位共为社区提供党建活动场地120多个,筹措党建资金180多万;机关党员结对帮扶社区居民280户,为结对户提供钱物1.5万元,解决现实生产生活难题80多个。二是实行教育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县直机关单位教育资源丰富的优势,在组织县直机关党员与社区党员结对帮学的基础上,从县委党校和县教育系统抽调100多名党务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下到社区任辅导员,帮助困难学员搞好学习。三是建立社区党组织参与评审制度。驻社区单位在争创市级以上文明单位、先进单位等争先评优活动中,有关评审部门必须征询社区党组织的意见,把驻社区单位参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实绩作为评选的重要内容,切实提高结对共建的实效。
四、建立长效机制,帮扶弱势群体。一是设立贫困扶助基金,建立扶贫帮困机制。通过财政预算、党费列支、上级扶助、社会捐助等渠道,筹措资金150万元,建立全县贫困扶助基金。无偿扶助一批生活上相当困难和子女上学困难的家庭;重点扶助“三有一缺”的党员发展市场前景好的致富项目。二是开通党课“直通车”,建立党员帮学机制。采取党员“点菜”,专家“理厨”,组织“埋单”的形式,将党员所需的科技知识以最快的方式送教上门。近年来,共举办各类培训班45期,轮训党员3000多人次。三是打造就业服务平台,建立提质帮富机制。县劳动局、财政局、同政局、教育局等职能部门与基层单位协助,在18个社区设立再就业服务站,长期为下岗职工免费提供政策宣传,技能培训,就业咨询等服务;县里还建立了安乡职业中专、农广校、县就业培训中心、湘西北服装培训学校等4个再就业培训基地。该县依托再就业服务站和技能培训基地,共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班25期,免费培训近1500人次,使参训人员掌握了1—2门就业技能,并帮助385名下岗党员实现了再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