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宿城党建“领航”和谐社区建设
近年来,宿迁市宿城区紧紧围绕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按照“为民、育民、安民、乐民”的要求,围绕理顺组织体系、建设服务平台、优化党员管理、健全共建机制等四个方面关键环节,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在社区党建和社区共建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构建“五位一体”组织设置新格局。顺应城市发展的实际,围绕党的组织设置全覆盖的目标,不断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打破过去“一居一支”的传统模式,按照“一区一支”的原则,在具备条件的小区中成立党支部,在楼栋中设立党小组,在单元中设立党员中心户,及时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党组织升格为党委或党总支,构建了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总支)、住宅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位一体”的党组织设置体系。同时积极探索新建的小区党支部与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三方联建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阵地共建共享、事务共商共办、责任共分共担、人员交叉兼职等共建机制,有效破解了沟通协调困难的难题,实现了社区资源、组织工作和社区服务的有效对接。
探索党员教育管理新方式。对社区自身党员进行“直管”。根据居民的实际情况,分别在党员数量相对集中的片区设置党员中心户,配备了电教设备、党报党刊、健身器材等文体活动设施,为党员提供学习娱乐场所。个别条件适合的中心户还设置了老人儿童临时托管点,组织党员义工提供服务。对在职
党员进行“协管”。深入开展好以“亮身份、办实事、树形象”为主题的“在职党员进社区”工作,引导在职党员主动到社区党组织登记报到,认领岗位,开展义务服务。全区共组建了128支党员义工队伍,他们以“帮难、解困、消愁”为宗旨,为社区居民义务提供各类无偿服务,赢得了社区居民的广泛赞誉。对流动党员进行“共管”。通过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设立流入党员接待站,建立流出党员外出情况申报制度、定期组织辖区流动党员过党日活动等,确保党员流动不流失。
突出服务惠民工作新理念。把服务群众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挖掘社区资源,整合社会资源,全力加强社区服务网点建设,在街道、社区和居民小区分别创建党群服务中心、党群服务站、党群服务点三级服务平台。完善政府公共服务、社会中介服务和志愿者服务三级服务体系,把公共服务下移到社区,社会服务分散到小区,志愿者服务推进到社区。目前,全区已建立党群服务中心17个,党群服务站187个,党群服务点326个,方圆200米范围至少有一个服务网点,满足了社区群众日常生活需求。
健全社区共建工作新机制。通过有效整合社区内各类资源,初步形成了“机制共筑、义务共担、党建共商、实事共办”的社区党建工作格局。为承接区社区工委成员单位例会制度,各街道党工委成立了驻区单位联席会和社区共建议事会,形成了配套联动的共建体系。该区还建立社区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采取街道和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分别联系一个驻区单位,担任党建工作联络员,负责做好沟通和服务工作,向辖区内“两新”组织派驻党建工作指导员。同时,社区党组织和驻区单位还切实把社区共建落到实处,与驻区单位签订共建协议,落实共建责任,开展系列共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