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乡县全方位构建以满足居民需求为目标的社区党建服务机制
针对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社会生活多样化的出现,原有社区党组织体系与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相适应,社区党建工作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难以到位的情况,安乡县着眼于党员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不断完善社区服务网络,创新服务载体,构建融常规服务与特色服务于一体的服务机制,努力提高服务质量。
一、服务站点网络化,形成便民、利民的常规服务机制。
社区体制改革后,县城关原有的18个居委会组建为12个社区。一个社区由原来的 1500户合并为2000户左右;平均每个社区有在册党员160多名。按照目前社区党组织体系的设置,与社区承担的任务和社区党建工作的要求不相适应。部分社区党组织对合并后的党员面孔不熟,情况不清,组织管理“断线”。对居民底数不清,情况不明,导致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不到位等。针对这一情况,安乡县不断完善服务网络,夯实社区党的组织基础和执政基础。一是积极探索社区党组织设置,扩大社区党建工作的覆盖面。按照社区建总支、小区建支部、楼道建小组的思路,完善组织体系,如金安、紫珑等有名的小区正在进行党员的调查摸底,楼道党小组正在组建当中,此举将使我县社区党建工作不断加强,力争工作覆盖面达到90%以上;二是相应成立社区党组织服务中心或社区党组织服务站,提供社区党组织服务居民的工作平台。如城北社区建立了大的社区服务中心、其他社区党组织成立了服务站。社区党组织通过服务平台,在摸清党员和居民底数的基础上,开展面向社区群众的便民利民服务,及时为居民提供社区管理、信息咨询、家政中介等日常生活服务,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再就业服务,为困难群体提供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为流动人员提供维权服务,切实为社区群众排忧解难。
二、主题活动深入化,建立爱民、乐民的特色服务机制。
社区党组织充分挖掘社区文化资源,共同兴办文化事业,建立群众文化活动中心,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便于参与的主题实践活动,在引导居民追求先进文化,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中,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如潺陵社区通过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进社区”等主题活动,发动和组织社区党员真情服务群众,让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社区发展、综合治理、民事调解等日常工作中得到充分发挥。书院洲社区、城北社区通过开展“书院广场文化”“和平休闲街文化”等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活跃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五总社区通过开展“邻里互帮”“文明社区”等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的素养,积极营造“一家有乐,大家分享;一家有难,大家相帮”的新型邻里关系。社区党组织还从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入手,积极开展“有事找社区”、“热线电话”、“爱心超市”等特色服务,不断满足居民群众个性化需求,服务内容上由单一的物质性服务向和物质性服务和精神性服务并举转变;服务性质上由单纯的扶贫帮困逐步向为群众实现自我价值、健康发展创造条件、提供舞台转变。
三、服务队伍多样化,形成市场化、产业化的服务体系。
根据社区党员和群众的年龄、职业、特长等实际,组建以扶贫帮困、文化娱乐、治安巡逻、美化保洁等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志愿者队伍,使各种类型的党员都能找到自己服务社区的责任岗位。特别是今年在全县争创省级卫生城市当中,各个社区党组织共组织党员800多名,社区居民4600多名组成志愿者进行卫生城市创建,获得了检查组的一致好评。在志愿服务中,有专长的离退休党员或业余时间较充裕的在职党员,定期从事一些社区常态的服务工作,例如担任板报员、治安员、调解员等;“两新”组织党员以及不能担任社区服务固定岗位的在职党员,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每月一次的“党员服务日”活动,利用自己的特长,为居民群众提供诸如家电维修、义务诊疗、法律援助等各项服务。同时,积极探索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相结合的社区服务体系,实现志愿者服务专兼职结合,有偿与无偿结合,定点、定向与集中服务相结合,使便民服务活动扎实有效。对于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宗旨的服务项目,根据不同层次的需求,引入市场经营机制,通过购买服务、出资联办、引进社会服务机构等形式,构建区域性养老、助残、家政、法律、卫生等服务实体,创办在群众中具有良好信誉的服务品牌;对于已有市场需求又有发展潜力的服务项目,重点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逐步实现产业化,以此增强社区服务的造血功能,促进社区服务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