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一体促发展点村旧貌换新颜
今年来,安乡县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结合“三创”工作,狠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点村工作,从组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村户经济建设、乡风文明建设、示范带动等五个方面入手,五位一体,系统推进,工作成效明显,点村面貌大为改观。
一、抓村级组织建设,夯实点村发展的组织基础
该县以加强点村党组织在点村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为着力点,一方面加强点村班子建设,选好支部领头雁,配强支部一班人。今年以来,该县共为点村调配优秀支部书记4人、村干部11人,点村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战斗力明显增强。另一方面加强党员队伍建设。首先坚持标准、严格程序,抓好党员发展工作。今年来,各工作组共指导点村发展入党积极分子80多人,增强了党员队伍活力。其次,结合“学习型安乡”创建活动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抓好党员的教育提质,截至目前,各工作组共下到点村召开党员会、上党课100多场次,组织实用技术培训34场次,教育和培训党员1800多人。如罗洲村工作组聘请专家向党员、群众讲授冬瓜种植技术,东南洲村工作组指导党员、群众健康养殖水产品等。再次,各工作组帮助点村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设岗定责”、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督促党员特别是无职党员积极履职。同时,积极为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党员搭建舞台,帮助其干成事。如毕家山村工作组简化党员群众发展特种养殖的贷款手续、双喜村工作组为党员群众创业给予扶持。
二、抓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基础设施薄弱一直是点村群众生产生活的瓶颈,该县从保障和改善民生角度出发,加大投入力度,加快点村水、电、路、渠等基础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各工作组直接投入或协调资金910多万元,硬化村组道路或铺设简易路48公里,疏洗或硬化沟渠49.1公里,维修机埠16座,整修建筑物686座,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
三、抓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民增收致富
长期以来,由于产业结构不优、经营方式粗放等原因,点村农民增收乏力。针对这一情况,该县紧密联系点村实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围绕“一村一品”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产业,走集约化、规模化高效农业和订单农业道路。今年来,各工作组已指导点村种植冬瓜6000多亩、种植南瓜5800多亩、养殖特种甲鱼500多亩、繁育母猪300多头,基本形成了罗洲村冬瓜产业带、出口洲村甲鱼健康养殖示范区、泥剅口村母猪繁育基地等特色村,农民增收明显。据统计,仅冬瓜一项,种植户亩平增收3000多元。
四、抓乡风文明建设,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为了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农民群众走下牌桌、走出封建迷信,过上健康向上的和谐生活,该县狠抓点村乡风文明建设。一是充分整合村级农家书屋、远程教育网络、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资源,向农民群众宣传政策法规、时政新闻、文明生活方式、卫生保健常识、科普知识等。二是结合“诚信安乡”、“乒乓球之乡”的创建,深入点村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如评选“文明家庭”、举办“农民运动会”、“农民赛歌会”、致富经验交流会等,既丰富了农民群众的业余生活,又增进了邻里关系的和谐。三是积极开展送科技送文化下乡活动,截至目前,各工作组已向点村群众分发惠农政策、农村特种种养技术、普法知识等各类读本、宣传单12万多份(册),为村民放映电影123场次,举办农业技术讲座180多场次,点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大为丰富。
五、抓典型示范带动,推动点村面貌整体改观
为了推动全县40个点村面貌的整体改观,该县狠抓典型示范。一方面提炼点村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通过“安乡基层党建工作简报”、安乡党建网、安乡电视台、点村工作经验交流会等载体进行宣传推介,截至目前,已编发简报12期,举办经验交流会近20场次。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富村帮穷村,共奔小康”活动,因地制宜结对帮扶,共结成帮带对子19个,如罗洲村帮带三多村、合家垸村、新口村、界沟村发展冬瓜产业,出口洲村帮带东南洲、偏湖洲村发展甲鱼健康养殖等,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全县点村面貌得到了整体改观。
(本站原创:陈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