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安乡党建网 !
您的位置: 首页 >党建工作>详细内容

“大学生村官”要善于与基层群众打交道

来源:大学,大学生,学生,村官,善于,基层,群众,打交道 发布时间:2009-08-05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响应党和国家建设基层的号召,积极投身于广大基层岗位上。大学生思想活跃,政治文化素养较高,不仅为基层提供了智力支持,还给广大农村、街道等基层单位带来了一派活跃的新气象。面对陌生、繁杂的基层工作环境,如何更好更快地去适应成为大学生融入基层的头道难题。要在基层一线搞好工作,缩小与群众因身份、文化、思维的不同而产生的隔阂,首先就需要大学生们掌握好与群众谈话的方法。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和群众交流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态度要诚。态度要诚是指在与人交流时应诚心实意,与人民群众谈话时更应如此。大学生刚出学校不久,难免书生意气,讲话时高谈阔论、不切实际。与基层百姓谈话贵在有诚意,不能摆架子、开高腔、耍派头。要想深入群众、得民心、了解真实的民意指向,首先应放低姿态,把自己当作一名普通的百姓。群众来访,与群众窜门、聊天、喝茶、吃饭都应注意基本的礼节和人情风俗。与群众谈话,切勿直呼其名,应视情况转换称谓,态度要诚恳、语言要平实、语气要平和,要让群众感觉你是真情实意来了解情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二、谈话要实。谈话要实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谈话内容要实,内容实,要求大学生在与群众交流时应多站在群众的角度,做好角色定位、着眼实际问题,综合考虑环境及其它因素影响,切不可脱离实际、信口开河、搞空想理想主义;二是内容表达要实。表达实,是指大学生村官在表述自己的思想和看法时,不能之乎者也一大堆,专有名词到处都是,而应该语言平实、通俗易懂,让群众听得懂,听得顺,正确理解你想表达的意思。
 
      三、学会倾听。与人交流不仅仅是指自己说,还包括听别人讲。学会“倾听”对“大学生村官”顺利的开展日常工作有以下几点好处:第一,让群众感觉自己受尊重、被理解、被悦纳,从而感觉到愉快、满足,这对拉近干群距离意义非常。第二,促使群众的自我表达、问题反映。这一点能让我们大学生综合全面的了解情况,为以后的工作做好铺垫。第三,缓解群众情绪。群众带着问题、情绪来找干部,积极的倾听、关注群众的诉求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将问题解决了一半。群众问题讲清了,气顺了,不带负面情绪,问题自然好解决,俗话讲“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口气”就是这个道理。关于倾听,其实也大有学问,在与群众谈话时,身体应稍稍前倾,眼神专注,微微低头,群众每讲完一件事时,应及时给予总结、回应;出于尊重需要的考虑,群众讲话时不可随意打断,若群众阐述问题不清、内容跑题,需要我们指引话题方向时,可采取端茶、递香烟、上厕所等方式巧妙暂停谈话,然后再以提问方式开局切入正题。不应随意言语强势打断,挫伤群众热情,阻碍群众情况的真实反映。
 
      四、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换位思考要求感同身受、设身处地的理解对方。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能迅速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为今后的工作开展做好铺垫。换位思考应考虑到群众的家庭背景、生产生活情况、个性特点等。要善于使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如恳切的目光,微微地点头、轻拍肩膀等。
 
      五、多提建议,慎下结论。基层环境广而复杂,初来乍到,大学生对基层情况了解不够全面,看问题片面、绝对化,这就要求大学生们沉住气,广泛听取干部、群众的意见,把问题放在基层环境下周密考虑,在工作中统筹兼顾,多提建设性意见,多和其他干部群众商量,不轻易、盲目地下结论。
 
      以上几点是我对“大学生村官”如何更好更快的适应基层环境,与群众谈知心话、交好朋友的一些看法。与群众交流谈话时注意以上几点,能为我们“大学生村官”今后的基层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和积累深厚的群众情感。
 
(本站原创  王 涛)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