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安乡党建网 !
您的位置: 首页 >党建工作>详细内容

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农村,基层,基层干部,干部,干部队伍,部队,队伍,队伍建设 发布时间:2009-03-05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农村基层干部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直接组织者和实践者,建设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是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实现“五个好”目标的关键。在经过两轮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整顿后,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仍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不断探索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村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村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较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部分村干部素质偏低,造成工作难度加大。一些干部特别是村支部书记年龄偏大,文化偏低,观念陈旧,思想保守,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在工作中方法简单,墨守成规,安于现状,尤其是一些集体经济匮乏、无钱办事的村,问题更加突出,他们面对困难,束手无策,没有办法解决。

  二是村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能有效发挥。一些班子成员为了保住位子、争面子,工作按部就班,不求进取,为群众办实事不多,无所做为,在群众中树不起威信,形成不了领导核心。

  三是部分村十部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一些村干部把村里工作当“副业”,不能一心一意干工作,有的村:厂部在上面压任务、下面群众骂、家庭抱怨多的情况下工作,思想压力大,常有撂挑子的想法,还有的村干部被动应付丁作,“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没有进取精神。

  四是村干部难选难配问题比较突出。一些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年轻党员,忙于个人致富,不愿担任村干部挑担子。同时,受传统思想、宗族观念和既得利益思想的影响,在职班子对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消极,使有些班子经常出现“不调整不行、调整又无合适人选”的问题,干部队伍后继乏人。

  五是村干部管理机制上还缺乏有效的配套措施。干部“进”、“管”、“出”诸环节存在不衔接的问题,其结果往往导致班子建设后继乏人,现任干部有后顾之忧,离任干部有失落感,对现任干部工作产生抵触情绪。

  二、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努力建设高素质的村级干部队伍

  针对存在的问题,建设一支素质优良、高效廉洁的村级干部队伍,主要是要着眼于“选、管、培、评、育”,积极探索出一套“选得准、留得住、于得好”的运行机制。

  (一)重视选拔——开发和培植人才资源,从组织上优化农村干部队伍。

  首先要明确用人标准。努力使农村干部队伍逐步形成以高中文化程度、四十岁左右为主体;注重带领群众致富的实际本领,把有无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和致富能力作为选用农村干部的重要条件,从思想政治素质、管理能力、掌握实用技术情况、群众信任程度等方面建立村干部任职资格制度,真正把那些德才兼备、宗旨意识强、清正廉洁、开拓创新、群众满意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村级班子中来,尤其是要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其次要拓宽用人视野。注意从复员退伍军人、返乡知识青年、应届大中专毕业生中“选优”,从专业大户、能工巧匠中“物色”,从先进村里“交流”,从机关干部中“下派”,通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配强农村干部队伍。

  (二)严格管理——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调动农村干部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

  必须建立健全寓后备、现职、离任于一体的干部管理体制,实现干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一是建立健全干部运行机制,按照“五个好”的目标要求,对村干部在培养教育、目标考核、选拔任用、评议审计、经济待遇等方面实行规范化管理,不断完善和落实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二是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认真落实村务公开;财务管理、干部离任审计、民主评议干部等规章制度,规范村干部的行为,促进基层民主建设。三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重视村干部工资、报酬的落实。对做出突出贡献的村干部,要破格重用,起到一枝动而百枝摇的效果。

  (三)强化培训——建立高效实用的培训机制,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要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要求为导向,加大培训的力度。一是坚持和完善干部培训制度,合理制定培训规划和计划。二是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任职资格培训和专业培训、岗位培训。着力提高农村干部干事创业的能力,使他们很好地担当起组织和领导农民发展经济、共同致富的重任。

  (四)严格考评——认真评议,疏通出口,确保选人用人机制的正常运转。

  坚持和完善以干部目标责任管理、定期考核、民主评议、选择任用等为基本内容的干部考评管理制度,量化考核尺度;定期进行考评考核,形成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考评时注意引导村干部把成绩讲足,把问题讲透,让党员、群众把心里话讲够,上级党组织要帮助支部把责任说清,保证考评工作的深入进行,维护农村稳定的局面。

  (五)落实责任——积极构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常抓不懈的动力系统。

  一是提高认识,强化责任意识。探索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素质的新方法、新途径,坚持做到思想有位置,工作有盘子,实践有路子。做到该想的早预见,该讲的早提醒,该帮的早做工作。二是正确认识思想整顿和组织调整的关系,加大组织调整力度。要对现任干部分类排队,对有一定领导经济工作能力、组织能力、群众威信高的要进一步加强培训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对工作不得力的,要坚决予以调整。三是要抓好各项制度的落实。及时督促检查制度的落实情况,规范运行,进一步理顺关系,完善措施,逐步建立一整套完整、有效的干部教育管理机制。四是加强后备干部的教育培养。着眼于村级班子长远建设,着眼于强化培养、备而能用,按照“选苗子、压担子、进班子”的步骤,做到“三个强化,三个坚持”,切实解决村级干部队伍后继乏人的问题。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