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安乡党建网 !
您的位置: 首页 >党建工作>详细内容

把握时代要求 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来源:把握,时代,要求,创新,新农村,农村,基层,基层组织 发布时间:2009-05-07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做好党管农村工作的基础。农村基层组织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农村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安定。只有不断适应当前农村工作的新情况新变化,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探索新时期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才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保证。

  一、紧扣关键、健全农村基层干部的选用机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要加强以支部书记为核心的村级班子建设,着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思想观念新、开拓能力强的干部队伍。一是要拓宽选人视野。打破地域、身份限制,注重从经济能人、退伍军人、企事业单位负责人、高校毕业生中选拔那些素质好、能力强、愿意扎根基层的“开拓型”、“复合型”同志到村级班子当中来。二是要创新农村基层干部选拔机制。健全和完善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通过内部选、外面引、上级派、公开录等方式选拔干部,努力达到“选准一个书记,配强一个班子,带好一支队伍,致富一个村子”的选人用人效果,不断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执政能力和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能力。三是要建立农村基层干部淘汰机制。健全干部能上能下机制,对那些思想保守、作风不实、精神不振的村级班子及其成员,要及时依法依规予以调整。四是要大力推行“群众直推、党员员直选”工作方式。实行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村支两委交叉任职,不断提高村支“两委”工作运行效率,增加群众的满意度。

  二、把握难点,完善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机制。
要在创新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着力建立适应农村实际的教育培训体系上下功夫。一是要整合教育资源。建设好培训基地,实行部门单位重点抓、乡镇党委分级抓、村党组织具体抓基层干部培训的“三位一体”的培训模式。并充分利用培训基地进行实践性培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进行开放式培训;以县委党校为依托进行提高性培训;以远程教育为载体进行普及性培训。努力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二是实行分类施教。区分不同层次、不同对象进行分类施教,内容不能千篇一律,如年轻基层干部进行与市场经济有关的法律、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培训;年龄较大的基层干部可进行道德感召力的引导作用的培训;经验丰富的基层干部可加强带头作用的培训,等等。三是要不断创新培训形式。努力改变以前简单说教、缺乏互动的培训方式,探索与行业协会联合举办教育培训或从优秀分子中的道德模范、种养殖能手、专家等组成报告团,进行巡回报告,增强吸引力,从而达到提高教育培训质量的效果。

  三、抓住重点,建立农村基层组织的长效机制。
一是要切实理顺村支两委工作关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立党领导下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农村党组织必须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实行村党组织工作规范化、办事民主化,从而切实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二是要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基层党组织要切实履行抓基层党建工作的职责,要经常进村入户,密切联系群众,开展调查研究。组织部门要建立考核制度,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奖惩的重要依据,从而使领导责任真正落到处,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新格局。三是要深化和拓展“三级联创”的内涵。按照“五个好”标准,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相结合,广泛开展各类活动。通过开展创评活动,以典型引路,创造工作特色,提升 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四是要完善保障激励制度。在经济上要保证农村基层干部基本待遇,建立全覆盖的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解除基层干部后顾之忧。在政治上关心那些在基层岗位上勤勤恳恳工作,埋头苦干的优秀农村基层干部,通过招录公务员或聘用为乡镇站所事业干部,提高工作积极性。同时,建立基层组织正常运转保障制度。五是建立城乡统筹工作新格局。从人财物等方面提供必要支持。重点建立结对帮扶制度,注重选派熟悉农村工作、有专业特长和懂经营、善管理的干部驻村帮助农民找准发展路子,积极培育村级经济增长点,增强村级经济自身“造血”功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有力条件。
 
  (来源:本站原创)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