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围绕“二三四”工作思路优化壮大党员队伍
2008年,我市针对发展农村党员存在入党源头不足、入党吸引力不强等突出问题,坚持“两个注重”,抓好“三个结合”,做到“四个强化”,取得较好效果,农村党员队伍不断优化壮大,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
一是坚持“两个注重”,让发展农村党员有源头活水。为确保发展农村党员有“优质”苗子,改变以往“坐等上门”为“提前介入”,注重在外出务工返乡创业青年中发展党员,注重在优秀非党员村干部和“双带”能力强的青年中发展党员。把他们放到一些重要岗位担任相关职务加以培养,把一些重要任务放到他们肩上加以考验,把一些热点难点工作放到他们手上加以锻炼,使其尽快成长。2008年,我市共有211名农村外出务工返乡青年加入了党组织,比上增长4.6%;有335名优秀非党员村干部发展成为党员,比上年增长11.3%;310户“双带”能力强的示范户加入党组织,比上年增长16.2%。
二是抓好“三个结合”,让发展农村党员有载体和平台。积极探索发展党员的有效载体和平台,找准培养农村青年入党的最佳结合点,把发展农村党员与农村党员大培训相结合,与农村青年创业工程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积极鼓励和发动青年、妇女参与到这些工作来,发挥自身才干、成就事业,促使他们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领头雁”和“中坚力量”,并适时把涌现出来“双带”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农村青年发展成为党员。如:平岩村地处闻名遐迩的三江县程阳风雨桥,是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之一,经多年投入建设,现已达国家4A级景区标准,前来观光的游客逐年增多,很多外出务工青年看到旅游商机,纷纷回乡建旅舍、办餐馆,搞起旅游服务业,在现有的26户农家旅馆中,有6名青年先后加入党组织。
三是做到“四个强化”,让发展农村党员有组织保障。坚持强化指导、强化服务、强化教育、强化规范,为发展农村党员工作提供组织保障。按照“群众推荐、党委预审、支部票决、全程公示”的办法,让发展党员工作在“阳光”监督下有效开展。2008年,全市有农村入党积极分子3860名,比上年增长10.5%;发展党员912名,比上年增长4.5%,发展农村党员工作步入健康有序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