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城搭建党校党员教育培训资源共享平台
柳城县加大县乡党校“三库一基地”建设力度,积极构建党员教育培训资源共享平台,充分发挥了县乡党校在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教育培训中的主陈地、主渠道作用。
一是加强师资库建设。采取“内部挖潜”和“广借外力”的办法,建设一支“党校教师+党政领导+科技专家+乡土人堵”四合一的专兼职相结合的培训师资队伍。目前县党校专职教师8名,兼职教师 169名,乡土人才38名。一是建立专业技术师资库。通过制定工作职责、奖惩制度等一系列管理机制,将县级理论专家、乡镇级技术人才吸收进师资库。以师资库成员为主的县、乡教员积极深入农村广泛开展理论教学。二是挖掘“乡土人才”。通过大力挖掘农村乡土人才,聘请他们为科技生产示范教员,依托“农家课堂”发挥自主培训、自主教育、自主服务的优势和功能,或以党员为主的乡土人才或以党员服务队的形式、或以个人自愿服务的形式、或以技术协会全程服务的形式,积极组织农村党员、群众进行技术交流、培训,及时解决各种技术难题。三是针对农民技术需求,聘请区、市、县相关农技专家到农村开展专题培训。如大埔镇邬家屯为使柑桔顺利通过出口检疫,特地聘请了市农业局、检疫局的相关专家开展水果用药、检疫政策等培训,提高了农民种植水果的检疫防疫意识。
二是加强教材库建设。根据本县县乡的具体情况,编写具有本地特色的乡土教材,充分发挥中央党校远程教育C级网站的作用,筛选符合本县实际的理论教育和实用技术专题片,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制作实用技术专题片,目前收存教材书刊4612册,收集编写《依法科学防控密桔黄龙病》等实用教材54套,摄制《果地鸡养殖》《甘蔗地套种辣椒》《科学种桑养蚕》等电教光碟58张。
三是加强信息案例库建设。在收集国内外培训案例的基础上,重点收集和整理本地生产建设和社会生活中的典型案例,特别注意编写本县、乡镇的成功典型案例,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目前收集编写《黄土地里捞金的人:杨卫清》《从农家淑女到群众心中的致富领头雁》等27个案例。同时,将大量的政策项目、新型技术、致富信息等资源进行整合,建立了信息资料库,针对农民的实际需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向农村党员推荐,使农村党员掌握了一套完整的信息,对选择什么样的致富项目、培训内容、政策信息等有个科学全面、清晰明确的了解,发挥了信息的最大效用和价值。
四是加强示范基地建设。结合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就业技能培训的实际需要,选择一批具有典型性、示范性的果场、养殖场、种植基地企业车间等作为现场教学和培训实践示范基地,目前建立教学实践基地22个,农家课堂28个。马山乡横山村无公害水果生产示范基地位于马山乡的北面,总种植面积4000亩,果品以南丰蜜桔为主,杂交柑、美国齐橙为辅。在该基地的示范带动及辐射下,马山乡水果种植面积已达1.3万亩,年生产鲜果500多万公斤,其中横山村的水果产量达150万公斤,总产值近300万元,仅此一项,该村的人均年收入就达12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