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带团建”擎起“二次创业”生力军
为推进“二次创业”,实现“经济升级,城镇转型”,柳城县坚持党建带团建,以开发农村青年人力资源为支撑,以带领农村青年促进产业发展为抓手,以繁荣农村青年文化为纽带,以加强农村青年组织建设为保障,全面启动青春建功行动,带领团员青年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征程中增长才干,擎起了柳城“二次创业”的生力军。
一是强化实用技能培训,培养打造新型农村青年。柳城县各级团组织积极整合农林、劳保、司法等部门资源,依托青年中心、职校等阵地优势,通过菜单式调查摸底,真实了解掌握农村青年就业创业、创新创效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需求,为农村青年提供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不断构建完善培训课程的良性循环机制。面向创业创新青年,柳城县团委举办了柳城县“SYB”培训班,免费传授创业构思、市场预测、风险评估、资本预算、管理方法等方面的知识。面向农村青年富裕劳动力,举办厨艺、缝纫、种植等各类培训班20多期,免费培训1500余人。通过培训,培养打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青年农民,为柳城县“二次创业”输入农村实用型人才。
二是成立志愿者服务队,切实发挥青年突击队作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该县各级团组织充分发挥“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光荣传统,广泛动员团员青年在抢险救灾、重大活动、环境保护和重大疫情防疫等多项“急、难、险、重”工作中勇挑重担,发挥积极的作用。2008年的洪涝灾害中,全县共计20多支青年志愿者防汛救灾服务小分队,将近400人的青年志愿者队伍,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下,迅速投入到防汛抗洪救灾工作中。他们排查险情、抢险固堤、组织人员撤离、转移财产、分发物品,开展卫生防疫和医疗救助等工作,为群众挽回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真正做到有困难的地方就有青年志愿者突击队,有危险的地区就有团旗、志愿者旗帜在飘扬,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发挥了生力军、突击队作用。
三是加大就业和创业服务力度,搭建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平台。柳城县团委联合县信用社开展“农村青年诚信创业工程”,为农村青年提供资金服务,引导青年积极创业,帮助青年农民谋取创业致富的“第一桶金”。从2003年至今,累计发放贷款400多万元,使200多名农村青年成为致富能手和带头人,如太平镇棒卜屯青年王荣军,年轻时因为一次失误被判刑,出狱后潜心自学水果种植技术,成为闻名遐迩的水果“土专家”。在得知他想开家农药店方便果农上门学习和求医,因缺乏资金,创业受阻的消息后,柳城县团委和信用社通过“农村青年诚信创业工程”为他发放了3万元贷款,并给予每月2‰利息补贴。在团县委的帮助下,王荣军的“新希望农药店”开张了,他不仅销售“无公害农药”,还在店里摆放100多本“科技书籍”和50多套“致富光碟”供赶圩的群众借阅。同时,柳城县团委还积极和劳动就业、农业等部门开展合作,帮助农村青年富余劳动劳动力转移就业。2007年,举行“岗位大礼送万家——广西青年劳务输出服务月活动”,柳州·柳城主场招聘会共有进场单位151家,提供岗位30540个,进场交流人数约3万人次,现场达成就业意向4000多人;2008年,输送48名贫困村屯农村青年赴广东打工。此外,柳城县团委还进一步构建完善农村青年就业维权系统,切实维护好农村转移就业青年的合法权益。开展青少年维权咨询活动3次,发放资料2000余份,接待群众咨询量700多人。
四是发挥典型引导作用,鼓励农村青年致富创业。柳城县各级团组织积极培养树立典型引导农村青年,通过评选、推介、宣传各条战线上的青年典型,激发广大青年的创业热情。建立青年人才库,录入了包括农业科技、文教卫生、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各类人才100多名,为青年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搭建舞台,把更多的人才聚集到团组织周围。同时,通过举办农村青年创业设计大赛、“柳城县十大青年流通能人”评比、“柳城县十大青年种植能手”评选等活动,培养广大青年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全县青年中营造创新创效的浓郁氛围。通过此类活动的开展,发现了一大批优秀创新型人才,也增强了共青团组织的凝聚和战斗力。近年来,柳城县陆续涌现出“十大来柳创业优秀青年”唐东明、陈富贵,走进人民大会堂的“农民顾问”覃柳芳,“十大青年流通能人”、“科技示范户”杨卫青等一大批先进青年个人和群体,在这些先进创业典型带动鼓舞下,该县广大青年积极投身“二次创业”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