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南区农村党建“软”任务“硬”落实
自治区组织工作会议上,陈向群部长提出要推动党建工作 “软”任务的“硬”落实。为此,柳南区以大规模的投入、强有力的载体、规范顺畅的机制推进农村党建工作,使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五个好”要求有了实实在在的体现。
党建项目化――投入过“硬”
“硬” 落实体现在资金投入的力度上。柳南区将党建“项目化”,纳入全区30个重点项目、科技专项、“为民办实事”等项目来统筹推进,既拓宽了党建资金渠道,又形成了全区各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一是通过重点项目争取资金。在柳南区30个重点项目中,涉及农村党建和农村建设的项目达19个,其中包括投入200万元的基层办公条件改善项目;投资100万元、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的新圩、上等新农村试点文化科技综合楼建设项目等。农村党建的整体硬件水平将在重点项目作用下逐步得到提升。
二是通过科技项目争取资金。将基层党建整体提升工程列入柳南区科技项目并获得200万元的科技专项经费;同时打造市级科技示范村2个,获得项目实施资金12万元,安排农业科技项目14个,落实项目资金84万元。
三是通过“为民办实事”项目争取资金。2009年柳南区将通过“为民办实事”项目投入620万元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400万元继续改善基层办公条件;制定绩效考核制度,提高村、社区干部待遇;投入90万元,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投入350万元,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投入45万元对农村特困户实行危房重建。
载体灵活化――措施过“硬”
“硬”落实体现在方法举措的效果上。柳南区通过创新党建载体,使党建工作更切合农村实际和党员群众需要,更为有效。
一是针对“无人”抓党建问题。探索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中的党员挂任村支部副书记、非党员挂任村委副主任制度,指导村“两委”开展工作;并采取“上级配备一部分、城区招聘一部分”的办法,为全区21个行政村解决“一村一名大学生”。
二是针对“无力”抓党建问题。实施基层党建整体提升工程,借鉴发展相对成熟、特色比较丰富的社区党建经验;广泛开展城乡党支部互帮互助、村党支部结对子活动,形成党建合力。
三是针对流动党员管理难问题。制定《柳南区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实施方案》,建立户籍民警挂任村、社区党组织副书记、协助管理流动党员的工作机制;同时以“流动人口同乡会”、“流动党员之家”、“新柳州人服务中心”、送温暖活动等充满温情的党建载体来凝聚流动党员。
四是针对党建内容陈旧问题。建立动态服务机制。经常性开展农村党建调研,设“问策箱”、“金点子”征集箱,开通“党委书记直通卡”,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并及时调整改进下一阶段工作。
五是针对党建缺乏吸引力问题。结合当前形势和农村生产生活实际,将农村党建工作与涉农各块口工作整合推进。如在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万人大宣讲”活动中,不仅对上级会议精神、党的方针政策进行宣讲,也对春播春耕、冬修水利、林木工程、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农机贸春耕、科技入户、农民工就业创业、法律维权、支农项目和惠农政策等方面进行服务协调。由于宣讲内容与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活动得到了党员群众的广泛欢迎。
管理规范化――机制过“硬”
“硬”落实体现在工作机制的运行上。柳南区充分发挥机制的约束和激励作用,使农村党建在自主、自动、自觉中得到提高。
一是完善村级工作制度。加强村屯财务管理,修订《村规民约》。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编写柳南区《村规民约》指导稿,同时指导各村根据村情,重新修订适应各村发展需要的《村规民约》,推进民主治村。
二是建立激励机制。出台《村(社区)“两委”班子绩效考核制度》,将需要推进的工作,科学具体地量化成考核指标分给各村,根据考核情况对完成任务情况好的村和村干予以奖励。在考核中充分考虑各村经济、环境基础、主观努力和客观指标,做到效率与公平并重,使村“两委”班子压力与动力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