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市突出“三有”着力打造奋发有为的“村官”队伍
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后,增城市针对过去由于村级组织缺少有效的激励机制,部分村干部干事创业动力不足的现象,突出抓好“三有”,全面开展“和谐农村365”创建活动,激发新一届村干部“想作为、可作为、能作为”的活力,初步形成了村村争先进、“村官”齐干事的良好氛围。
一是突出“能者有出路”,铸造村干部争先干事的“升压器”。调研出台《关于定向招聘优秀村干部任镇街事业编制工作人员的实施方案》,疏通优秀村干部进入镇街事业单位的通道,严格按照任职年限、工作表现等设置报名条件,统一组织文化考试,经面试和组织考察后,再按综合分高低确定入编人选;对因工作突出连续2年获广东省、广州市表彰的村干部开辟绿色通道,免试入编,充分激发和调动村干部争先干事的干劲。
二是突出“在岗有培训”,铸造村干部干事有劲的“充电器”。 为全面提高新一届村干部的综合素质,按照市委提出的“内学苏南、外学新加坡”的目标和“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学什么”的原则,依托市委党校,及时举办农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培训班。在培训内容的安排上,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保持农村稳定这一当前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抓住村级干部的所需、所想,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学内容涉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村治安与稳定;抓好制度建设,规范农村集体财务管理;确保农村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城中村拆迁改造问题;村民自治与法;农家乐的缘起与乡村旅游发展等领域。在教学方式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做到课堂学习与参观学习相结合,由浅入深,确保参训人员对各方面知识都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同时,在全市选派300名村干部参加省委党校三年制函授大专班学习,充分发挥函授教育在提高村干部管理能力和科技文化素质中的作用,着力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的新型农村干部。
三是突出“离任有保障”,铸造卸任村干部继续干事的“稳压器”。 制订《增城市农村干部离任养老补贴奖励办法》,规定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正常离任或落选的村“两委”干部,经镇街党(工)委审查批准后,根据其任职年限,一次性发放一定数额的离任补贴或每月发放一定数额的养老补贴,有效解决了村干部的后顾之忧。这不仅充分有效调动了在职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而且调动了卸任村干部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做到“卸任不卸责”,主动担当起政策法规的宣传员、民间纠纷的调解员,自觉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成为维护农村和谐的“稳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