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寨“五力”破解农村党员管理难题
广大农村党员是党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破解“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三个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在农村党员的管理上却存在着很多难题,鹿寨县在近年来的不断摸索与实践中,探索出一套与新农村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模式,“五力”管理农村党员,收到良好效果。
一是力抓设岗定责,破解无职党员履责无责难题。无职党员发挥作用难,难就难在无职。针对这一实际,鹿寨县积极推动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的实践。一是健全“三级服务网”,即县上岗党员服务中心、乡镇上岗党员服务站和村级上岗党员服务所,为上岗党员履行职责提供服务的专门机构。二是调整履责岗位,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设置了政策宣传岗、科技致富示范岗、文明新风岗、环境卫生岗、村务监督岗和社会治安岗等六个岗位,全县2445名无职党员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岗位,增强了无职党员的责任意识。
二是致力流动党员管理,破解流动党员无组织难题。针对全县流动党员多、分布散的现状,鹿寨县致力“六大举措”,使流动党员与村党总支部始终保持密切联系,让流动党员“离乡离土不离党”。一是设立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机构;二是建立流动党员定期登记制度;三是建立流动党员专人联系谈话制度;四是建立流动党员临时党支部;五是建立节日提醒制度,做到“一年一问候”;六是实行流动党员目标管理制。
三是力行“双连”工程,破解困难党员无信心难题。鹿寨县实施党员连心、支部连建的“双连”工程,把全县具有帮扶能力的261个机关事业企业单位党支部,以一帮一或一帮几的形式,与全县农村836个屯党支部建立共建关系。同时针对一些有脱贫愿望,却因资金问题而不能起步的农村困难党员设立了党员致富帮扶基金,对困难党员放宽授信条件,从“党员致富帮扶基金”中贴息贷款给他们,帮助他们落实一些种养殖方面的生产项目。通过开展党员连心,支部连建的“双连”工程,大大增强了农村贫困党员的致富信心。
四是力推政治信念卡,破解后进党员难处置难题。当前,农村党员队伍中部分党员思想不上进,认识有误区,不愿履行党员义务,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交纳党费,有的党员甚至落后于普通群众,成了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的“钉子”。针对这一情况,鹿寨县在全县开展对后进党员发送政治信念卡活动。通过明确发送对象,严格认定、审核、发送及处置等程序,对符合发送对象的党员发送政治信念卡进行黄牌警告。这一活动对党员思想触动较大,在党员起到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作用。
五是着力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破解农村党员后续乏人难题。鹿寨县带动农村党员的发展工作中,做到“五优先”。一是优先培养发展文化程度较高、能带头致富的“致富能手”。二是优先培养发展依靠勤劳致富的青年标兵。三是优先培养发展复原退伍军人、回乡知识青年、外出务工返乡青年。四是优先培养发展团组织、妇联组织“推优”对象。五是优先培养发展外来办厂的企业员工。2007年以来,全县新发展的400多名党员中,35岁以下、高中以上文化、掌握1-2项致富技术的优秀青年达到60%以上,有效改善了农村党员队伍结构,破解了农村党员后续乏人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