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安乡党建网 !
您的位置: 首页 >党建工作>详细内容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应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

来源:农村,基层,党组,党组织,组织,组织建设,建设,应以 发布时间:2008-12-15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农村基层党组织处在农村工作的最前沿,担负着带领群众加快农村发展、建设小康大业的重任。加快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应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达到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第一,基层组织建设要有新活力,努力解决群众最关注的问题。当前,农民最关注的有两个问题:党组织为群众办了多少好事?如何帮农民增收?要解决这两个问题,一是党要管党,关键是村书记要管党,树立基层党组织的亲民为民形象。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必须自觉增强管党意识,履行管党职责,以“强村富民”为主线,以“五好支部”、“五好家庭”建设为目标,以思想作风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村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当前,要把着力点放在提高村党支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上,着眼解决基层党支部软弱涣散问题,努力使基层党组织成为群众生产生活的主心骨,使广大党员成为群众发展经济的引路人。二是要围绕农村村民增收开启新思路,在引导、服务上迈出新步伐。要立足长远,对农民群众进行现代农业科技培训,发挥党员“科技传播带头人”的作用,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的科技素质。要引导农民群众向非农转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在这个问题上,基层党组织要有序地组织农民开展技能培训,做好家庭援助,把为民之策办成富民之事。
   
    第二, 破除“唯条件论”,干事创业要有新境界,努力实现群众最直接的愿望。当前,一谈到发展,少数干部就动摇,大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感叹。认为自然条件限制了,无资金投入,无技术支援。这其中反映出三个问题:一是能否正确对待有没有资源的问题,如果没有加快发展的信念,一味怨天尤人,即使金山银山在眼前,也不会被发现。对一些显而易见的小资源,有强烈的事业心的人,就会抢抓机遇,干出一番大事业来;而对那些小资源看不起,认为小事不如不干的人来说,其结果是他那个地方的事业只能远远落后于周边地区。二是能否正确对待可持续发展问题。即使我们有一定的资源可开发利用,但假若只顾眼前利益, 那么,我们的资源不仅将快速发展殆尽,而且最终得不到偿失,三是能否正确对待办大事与办小事的问题,为群众办大事,是基层党组织应有是职责。但“群众利益无小事”,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要反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善于从一点一滴做起,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民心,赢得群众的口碑。
   
    第三,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统筹发展要有新举措,努力谋求群众最根本利益。一要善于发现“亮点”,科学选择产业。调整产业结构不能凭经验靠想象,不能照抄照搬外地经验。要因地制宜,结合本地的优势来论证发展项目,尽力做到科学决策,超前决策。二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基层党组织必须引导群众,通过自愿组合型、龙头带动型、中介服务型、产业协作型、农工商一体型、专业协会型等各类型的合作经济组织,把农户、企业和市场紧密联合起来,推动农民致富奔小康。三是要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提高为民办事能力。充分开发利用集体土地资产,做到以地生财,保证村级经济经常性收入,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的资金优势,开展资本经营,实现村集体经济的保值增值。充分利用区域经济特色优势,促进村级经济与私营经济的共同发展。
   
    第四, 发扬基层民主,领导方式要有新转变,努力落实群众最基本权利。当前,农民的民主意识明显增强,不仅要求维护自身经济利益、而且要求更多地参与村里重大事务决策。近两年来,农村群众集体上访反映的情况和问题,多数是涉及到干部作风不民主,办事不公开的问题。这一方面说明,农民民主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提高,另一方面说明,部分农村干部对农村和农民的新变化认识不够、重视不够。基层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到制度建设在发扬基层民主中的重要性,建立科学决策和民主监督的机制、严格实行村务公开制度,坚持和完善“两推一选”制度,真正落实党员群众在选举“当家人”中的民主权利,建立健全各项民主制度,实行“民主治村”',增加工作透明度,接受群众监督。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