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三点做法
一、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选人机制,把好'入口关'。
一是实行'两票制'。就是改变过去单纯由镇乡党委定好候选人让党员进行选举的做法,把候选人的提名权、推荐权交给党员和农民群众。'两票制'中的第一票是民主推荐和民意测评票,主要看党员和群众推荐谁以及被推荐人在党员和群众中的公认程度,为镇乡党委确定正式候选人提供依据;'两票制'中第二票是党内选举票,在党员大会上正式选举。
二是'公开选拔'。就是采取群众推荐、组织推荐、个人推荐和笔试、面试、组织考察、试用考验、按章选举的办法,产生村党支部书记。
通过上述两种竞争机制,真正把那些政治素质好、文化水平高、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强、勇于开拓创新、具有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本领的人选到书记岗位上来。
二、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教育、培训机制。
一是摸清底数,搞好规划。对现任村党支部书记和后备书记人选的素质现状进行深入调查,进一步找出主要问题和差距,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逐人制定提高素质的计划和措施,并建立台帐,明确责任,下大力气抓好计划的落实。
二是强化岗位素质培训。以市、镇两级党校为阵地,重点加强政治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观代化管理知识、外经外贸知识、农村实用科学技术知识、法律法规知识、党务工作知识的培训,在培训方式上,注重层次性,分类指导,根据村支部书记的年龄、文化程度和实际工作状况,分别对不同层次的书记进行启蒙培训、强化培训和提高培训。
三是对村党支部书记进行任职资格培训。2002年村党支部换届后的村党支部书记,以市委党校或市职业中等学校为阵地,由市委进行任职资格培训,每期1个月,培训期满进行闭卷考试,考试合格者发给《农村党支部书记培训合格证书》
四是搞好多种形式的学历教育。鼓励村党支部书记参加各类成人教育,攻读上一层次的学历或第二专业学历,凡现任党支部书记年龄在45岁以下没达到高中文化程度的都要接受学历教育。
三、建立健全与农村党支部书记地位和作角相适应的激励约束机制。
一是开展百名'领头雁'工程建设活动,即在三年内每年培植100名致富书记、开明书记,以树立村支部书记的先进典型,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激励他们建功立业,对政绩特别突出,德才兼备的优秀村支部书记要给予提拔重用,以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致富书记和开明书记的标准是:(1)村级集体年收入50万元以上;(2)村民人均收入7000元以上;(3)村两委会人员通过民主选举产生;(4)村级各项制度健全,落实有效;(5)村务公开工作达到'6个过硬'和'5个100%'的标准。
二是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为村党支部书记的健康成长提供思想和制度保证。即:村支书思想状况定期分析制度、谈心谈话制度、读书会制度、经济责任离任审计制度、后备干部培养管理制度、家属联系制度、一年一次述职评议制度、廉洁自律制度、联系户制度等九项制度。
三是建立社会保障机制,以充分体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妥善合理解决村党支部书记的生活福利待遇,进一步完善村党支部书记报酬同村经济增长、岗位责任制考核结果挂钩制度,完善劳动保险制度,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