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高素质村干部队伍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农村基层干部,尤其是行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骨干,是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这支队伍建设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进程。
一、要充分认识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建设高素质的村干部队伍是把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真正贯彻落实到基层的需要;是全面深入、扎实持久地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需要;是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推动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进程的需要。因此,各级党组织必须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
我市有27个乡镇,518个行政村,将近3000名村党支部委员和村委会成员。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通过现任村干部和已经退出村两委班子的同志们的共同努力,认真贯彻上级党委、政府一系列决议、决定,积极带领农民群众在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中做了大量工作,为我市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据统计,1978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94元,乡镇企业121家,产值只有2368万元。到1998年,全市农民的人均收入已经达到3002元,乡镇企业产值达到了62亿元。1998年,全市有10个乡镇被杭州市评为小康乡镇,有326个行政村被评定为小康村,并涌现出一批先进村党支部、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前年,下包乡和平村原党支部书记吴乐芳同志,为保护集体财产,在扑救火灾中光荣牺牲。20多年来,象这样为了集体的事业、为了群众利益而作出无私贡献的同志有许许多多。
改革开放20年来的实践证明:我市行政村班子总体上是好的,是有战斗力的,是完全可以信任的。但在肯定主流的同时,必须看到,这支队伍的素质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有许多不适应:第一,有的同志不能正确地领会党和政府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理解不深、把握不准。还不愿意挤时间学习,工作靠经验,办事凭习惯,工作随意性还比较大。第二,一些年轻同志对农村现代化进程和农村改革发展的政策还不熟悉,特别是有些新上岗的村干部,只知道生产队、大队撤掉了,对农村改革政策连续性的认识比较模糊。第三,部分村干部文化程度较低,思想观念比较陈旧,面对市场经济的新形势,缺少带领农民群众发展经济的新办法。当上村干部到现在近两年时间,面对这样那样的困难,显得办法不多,信心不足。第四,少数村干部还存在着思想作风不正、办事不公、工作简单粗暴等问题,有的甚至以权谋私,违法乱纪。
二、要进一步明确村干部的职责和任务
按照市委的统一规划,建德市的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第一步到2005年,新安讧镇、莲花镇、杨村桥镇、乾潭镇四个乡镇要率先实现现代化;到2010年,有18个乡镇要实现农业现代化;最后还有凤凰、邓家、檀村、上马、三都5个乡镇到2015年实现现代化。
在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村干部的主要职责和任务:
一是要大力发展经济,切实增加农民收入。这是一条根本的职责。要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在粮食生产、多种经营、乡镇企业等各方面都要有稳定的增长,尤其是要积极鼓励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经济有更快的发展。同时,要积极利用、开发好本地资源和优势,搞好农业开发性生产,走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如杨村桥镇绪塘村的'一村两品'、'一季草莓一季稻'、'万元田千元山'等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很值得大家借鉴。
二是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村民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积极开展思想道德和民主法制教育,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关系。要大力发展农村的教育事业,搞好计划生育,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文明户的活动。要破除封建迷信,移风易俗,广泛开展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树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风尚。梅城镇东湖村,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值得大家学习。
三是要坚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密切与农民群众的联系。要坚持村务公开,加强民主管理,接受群众监督,方便群众办事,关心群众疾苦。要正确地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善于用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和思想教育的手段调解纠纷,化解矛盾,促进农村的安定团结。这几年,凡是农民群众上访多的村,反映出来的有些问题,是村干部不廉不公等问题。
四是要严格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减轻农民群众负担的各项规定。要严禁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乱罚款,严禁用公款大吃大喝,请客送礼。要合理确定村里享受补贴的干部人数和标准。要做到勤俭节约,量入为出,积极兴办生产社会公益事业。
三、强能力,增合力,树立新形象,努力建设高素质的村干部队伍
村干部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农民群众从我们的村于部身上看我们的党,看我们的国家,是非常直接和具体的。我们常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就是这个道理,村干部队伍素质的高低,事关全市40万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事关我市农村按时实现现代化。
一是强能力,积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切实增加农民收入。要增强发展经济的能力。一要从鼓励和扶持致富能人入手,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要发挥好带领群众致富、带头致富和充分发挥全市106名科技带头人的'领头雁'作用,并积极支持、帮助致富能人发展个私股份经济。二要从掌握和使用好集体资源和资产入手,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要在村集体资产的盘活上开动脑筋,合理利用山塘水库、林木资源,可采取招标、租赁、承包等方式,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二是增合力,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依法发挥村委会作用,积极推进经济发展和农村民主法制建设。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村党支部与村委会关系。在农村基层,要牢固确立党组织的领导地位。这是一项重大原则,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不能含糊。农村党组织领导村委会,是法律规定的,是依法办事。任何贬低、削弱党对农村工作领导的言行,都是极其错误的,都是违背党的基本路线和国家法律的。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但村党支部与村委会只有团结一致,同心同德,才能有效地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二要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按章办事。村党支部村委会要建立和完善议事规则,使党务和村务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对经村民民主评议不称职的干部,应按照规定程序进行调整。对压制和破坏民主、侵犯人民群众权益的行为,要进行批评教育,违法的要依法查处。三要摆正位置,各负其责,相互支持,争当一对好村官。党支部书记要在村发展的宏观方面多考虑一些,在经济发展思路、村干部队伍建设、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上多化精力。村主任要冲在第一线,敢于坚持原则扮'黑脸',在宅基地审批、各种税收的上缴、计划生育等工作上多投入点精力。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还要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互相监督。'家和万事兴',书记和主任和睦齐心,才能把村里的事情办好。
三是树立新形象,切实抓好思想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村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五个坚持,五个不准',即:坚持实事求是,不准虚假浮夸;坚持依法办事,不准违法乱纪;坚持艰苦奋斗,不准奢侈浪费;坚持说服教育,不准强迫命令;坚持廉洁奉公,不准以权谋私。还要做到'三讲、四自、过五关',即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经得起权力关、名位关、金钱关、人情关、色情关的考验。当前,要切实把'村务公开'这项取信于民的工作抓好,真正做到'让群众明白,做清白干部',从而更加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同时,对村干部中的违法违纪问题,要依法依纪查处;对个人素质差、群众不信任的村干部,要依法罢免。
此外,还要建立和完善村干部激励机制。要关心、爱护、支持农村基层干部,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对实绩突出、群众拥护的干部,要大力宣传、表彰,给予鼓励和奖励;对农村基层干部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要予以关心和照顾。坚决制止各种打击报复乡村干部的行为,对触犯刑律的,必须依法处理。村干部的报酬,应随着经济发展和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增强而逐步提高。有条件的地方,对正常离任的村干部可给予适当生活补贴。对优秀年轻的村干部,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可根据工作需要和有关规定,及时选拔进乡镇领导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