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四事”运行制度规范村干部履职行为
村级组织换届工作结束后,如何加强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为新一届村“两委”干部“扶上马、送一程”,成为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平阳县针对近年来村级组织运行中暴露出来的村干部素质偏低、履职行为不规范、议事不民主等问题,探索建立村级组织“四事”规范运行制度,通过明确规定村两委每年必须牵头办好三件以上实事的办法,将村级组织规范运行的各项制度融入到办实事过程中,同时完善一系列配套制度,切实提高村级组织建设水平。
一、科学设置“四事”运行制度基本模式,规范村干部的履职行为。村级组织“四事”规范运行制度主要按“会商议事、公示定事、跟踪督事、述职评事”四个步骤运行。该县还按照运行步骤制定了相应的流程图,做到每村上墙。主要流程:一是会商议事。村两委干部在年初分头进村入户倾听民声,收集与村民利益紧密相关、急需办理的民生实事项目,通过召开村两委联席会议,形成年度办实事的初步方案,然后召开村级党群民生会商会进行讨论。村级党群民生会商会作为村党组织领导下的群众性议事组织,由乡镇部门站所、村级组织、社会团体、企业、党员、村民等各方面的代表组成,选举产生总召集人一名。民生会商会对初步方案的可操作性进行广泛讨论,村两委要对讨论中的质疑做出说明和解释,并根据会商会形成的意见和建议对初步方案进行必要修改。二是公示定事。村两委对初步方案及时形成决定,重大事项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和村民大会形成决议,方案确定后要在村务公开栏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建立健全村干部创业承诺制度,对公示无异议的年度民生实事项目,村两委要公开进行承诺,并与村民代表大会签订《村级年度办实事承诺书》,与乡镇党委、政府签订《村级年度办实事责任书》。三是跟踪督事。建立“三公开一监督”制度,即完善村务、党务、财务公开制度,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下设村务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由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村务监督委员会全程跟踪监督实事项目的进度、质量和资金使用情况等。实施“民主理财日”制度,每月确定一天,由村两委成员、村民代表、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及驻村干部等对村财进行联审。四是述职评事。每年年底,将村干部办实事结果进行公示,组织村两委主要干部向党员和村民代表进行述职,根据述职情况,结合平时工作实际,对村干部进行民主评议,评议结果作为考核村干部年度工作绩效的重要依据。对于不作为、乱作为的不合格村干部,实行黄牌告诫制度,连续两次被亮黄牌且无明显整改的村干部,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大会可启动罢免程序。
二、不断完善村干部教育培训机制,提高村干部的履职能力。实施村级组织“四事”规范运行制度,要求村干部特别是村两委主要干部,必须具有较强的民主意识和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熟悉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具备较强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该县积极创新载体,引导村干部学习和掌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的要求和方法,提高致富带富的创业能力。一是开设农村实务课,提高培训针对性。依托县委党校等教学资源,对村干部进行集中培训,重点围绕十七大精神、科学发展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现代农业科技知识、村级民主管理、农村经济形势政策及法律法规等村干部急需加强的知识,开设农村实务课,邀请组织、民政、规划建设、农业、国土等部门的业务骨干进行授课。同时,组织10余名曾多次荣获“优秀村居干部”称号、表达能力较强的村干部上台现身说法。二是建立创业素质示范基地,提高培训实效性。按照示范点创建要求,在整合农村现有创业基地的基础上,通过推行“协会+基地”、“产业+基地”、“大户+基地”等方式,创建了一批农村干部创业素质培训示范基地,吸纳产业带头人、村两委干部、专业协会技术人员、有关部门业务骨干等要素向基地集聚,促进了示范基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发展壮大。目前,已创建了平阳县高山畜禽专业合作社、平阳县龙虎山生态农场、塘川橄榄种植基地、晓坑乡金盛兔业基地等10多个示范基地。三是推行“跟踪辅导”制度,提高培训长效性。结合创业创新送服务活动,通过“村干部和村民提单、乡镇编单、组织部门总单、相关部门接单”的办法,理清村干部所需所求,不定期组织职能部门的业务骨干和社会有关部门的志愿者组成专项工作讲师团,到各乡镇进行面授,做好村干部提问的“埋单”工作。如6月25日全国土地日当天,应农村干部群众要求,县国土资源局成立了青年服务队,深入到7个乡镇、100多个村,宣传土地法和地质灾害防治等知识,让许多村干部和村民足不出户就增长了知识。
三、切实加强村干部考核激励机制建设,激发村干部的履职积极性。为使村级组织“四事”规范运行的制度长期发挥作用,该县切实加强干部考核激励等各项配套制度建设,真正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一是健全村干部报酬保障制度。实行村干部最低保障制度,村主要干部全年固定报酬总额原则上不低于本地农民人均收入水平。根据行政村规模大小、村干部的不同岗位和工作难易程度等,适当拉开各不同类型村的最低报酬,经济基础较好、条件较成熟的乡镇和村适当提高补助标准。出台了《平阳县离任村干部定期生活补助制度》,从今年开始,每年由县财政拨出专项资金230万,对全县2978名累计担任正职5周年以上的离任村干部,实行定期生活补助。二是建立村干部绩效考核制度。县委出台了《关于实行村两委干部实绩考核的实施意见》,从学习培训、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村级环境改善、和谐农村建设、示范作用发挥、工作任务完成等七个方面,结合年度办实事评议结果,每年年底对村两委主要干部进行实绩量化考评。考评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与补助发放、评优评先、考试录用等工作挂钩。考评结果不称职的,取消当年度最低报酬。三是完善村级事务外部帮扶制度。结合今年的深化拓展“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建立了县级领导干部定期蹲点制度,31位县级领导分别与31个村进行定期挂钩联系,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完善了乡镇领导班子联村制度和一般干部驻村制度,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职责。对驻村工作,县委专门出台了《关于乡镇专职驻村工作的实施意见》,通过实行驻村干部“住勤在村、重心在村、服务在村、考核在村、奖惩在村”的五在村管理办法,促进工作重心向村一级下移,提高了服务农村基层创业创新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