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阳市全面推行不作为村干部问责制
富阳市着眼于明年村级组织换届,在抓好村级后备人才培养、扩大引才渠道的基础上,着力抓好现任村干部队伍的管理监督,积极推行不作为村干部问责制,狠抓村干部作风建设,强化村干部的服务意识,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一、实施不作为村干部问责制的背景
自2005年村级基层组织换届以来,富阳市村干部队伍年龄、文化结构明显改善,村级班子战斗力明显增强,群众认同率明显提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村干部队伍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职不在岗。少数村干部外出经商务工,无暇顾及村务工作,经常不参加村两委会会议和每周办公例会,群众办事找不到人,意见反响较大。2、在岗不办事。少数村干部在本地办企业,忙于个人事务,抽不出身搞村务,导致村级工作混乱无序。少数村干部对上级布置的工作责任心不强,办事拖拉,影响乡镇(街道)中心工作的开展。3、决策不民主。少数村干部在执行重大村务工作中,由于法律政策水平低、民主决策制度不完善,导致决策失误,造成集体资产的流失。4、班子不团结。少数村干部因村委会换届、人大代表选举等遗留问题,在日常工作中协作共事意识差,造成村两委会班子不团结、不和谐。
村干部中存在这些情况和问题,群众看在眼里,反映也比较多,为了加强对村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在够不上其他处分情况下,必须要有一种措施来对这些现象进行制约,在这种背景下,富阳市探索推行了不作为村干部问责制。
二、实施不作为村干部问责制的具体做法
不作为村干部问责制在《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浙江省村级组织工作规则(试行)》和富阳市委市政府《关于实行村干部诫勉和辞职制度的意见(试行)》等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的范围内实施。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视为不作为村干部,并予以问责:1、连续外出时间超过3个月,或虽每次外出不到3个月、但多次长期外出,无法履行职责的;2、因长期外出,委托他人代为履行其工作职责的;3、多次不参加村两委会每周办公例会、重大事项联席会议的;4、平时忙于个人事务,无暇顾及村级事务的;5、对本职工作无动于衷,不问、不管、不干的;6、工作被动拖沓,缺乏事业心、责任感,对群众反映强烈、能够解决的正当要求久拖不决的;7、无正当理由,不能按时完成乡镇(街道)下达的重要工作任务和任期目标承诺的;8、法律政策观念不强,履行职责时违背政策、玩忽职守,造成不良后果的;9、不执行重大村务村两委会联签联章、村级财务管理等村级规范化建设制度的;10、存在其他问题需要问责的。
不作为村干部问责按以下程序进行:1、组织审定。由村两委会研究提出,召开党员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确定,并报乡镇(街道)党(工)委审定。不作为村干部确定后,乡镇(街道)党(工)委要形成书面问责书,并指定一名乡镇(街道)领导干部或农村工作指导员为帮教联系人,负责联系指导整改工作。2、谈话问责。乡镇(街道)党(工)委分管党群工作副书记与联系人对不作为村干部进行一次谈心谈话,在听取陈述的基础上,指出问题,提出要求,限期整改。3、落实整改。不作为村干部在收到书面问责通知书一周内,须向乡镇(街道)党(工)委提交书面整改意见。整改期限一般为3个月。整改期间,帮教联系人负责对不作为村干部进行教育和帮助,对其整改情况进行监督,并将整改情况及时上报党(工)委4、讨论评估。整改期满后,由不作为村干部写出整改小结,帮教联系人向乡镇(街道)党(工)委汇报不作为村干部在整改期间的表现。乡镇(街道)党(工)委召开班子会议进行讨论,根据其整改情况,确定对其解除问责或作进一步处理。
三、实施不作为村干部问责制的初步成效
2007年上半年,富阳市通过试行不作为村干部问责制,有22个乡镇(街道)40个行政村的48名村干部被确定为不作为村干部,其中村书记12人,村主任14人,村两委会其他干部22人。分析问责理由,因长期外出,无法履行职责被问责的14人;因平时忙于个人事务,无暇顾及村级事务被问责的4人;因对本职工作无动于衷,不问、不管、不干被问责的3人;因工作被动拖沓,缺乏事业心、责任感被问责的8人;无正当理由,不能按时完成上级下达的重要工作任务被问责的4人;因法律政策观念不强,造成不良后果被问责的5人;存在其他问题需要问责的10人,其中参与赌博1人,闹不团结9人。48名不作为村干部中,有41人受到谈心谈话、书面问责、限期整改、落实帮教联系人的帮助教育;4人被扣发村干部误工补贴;2人受到劝辞或自动请辞的处理;1人被移送乡镇纪委处理。不作为村干部问责制实施以来,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1、以典型促整体,村干部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通过问责制教育,使得广大村干部认识到,当了干部就必须为群众办事,否则就会受到问责,甚至被依法免职。如渔山乡勤建村由于村级矛盾较深,村书记兼村主任对村级事务关注不够,导致村级日常工作一度处于瘫痪状态。乡党委讨论后决定,劝其辞去村书记和村主任职务,并进行了谈心谈话,目前该同志已经按有关程序辞职。东洲街道鸡笼山村3名村干部,因责任心不强、不能完成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下达的有关工作任务,受到诫勉六个月的处理。此举一出,东洲街道村干部说空话的少了,办实事的多了,办事拖拉的少了,干群、党群关系密切了。
2、化压力为动力,村干部创业精神进一步振奋。试行不作为村干部问责制以来,村干部普遍认为“村官”更难当了。如常安镇石岩头村党支部书记过去忙于个人事务,老百姓修公路、搞“三产”、建设新农村的呼声很高,却没有村干部去抓落实。被列为不作为村干部后,该同志感觉到压力很重,立即拿出了个人整改方案:办好村里各项实事,制定通村公路建设工程的阶段性计划;每周回村一次,牵头开好村两委会办公例会,确定具体工作措施;定期向帮教联系人汇报工作。
3、变暗箱操作为阳光作业,村干部民主意识进一步增强。过去,少数村的村务决策存在主要干部独断专行、自搞一套的现象,群众反响较大,但缺乏合理的反映机制,容易引发信访问题。如春江街道新建村在村文化公园建设和影剧院改造工程中,因设计时未充分考虑到当地乡风民俗,群众反应强烈。街道党工委通过问责制与村干部谈话,及时帮助联系有关部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改进了设计方案,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不作为村干部问责制激发了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畅通了民主监督的渠道,也有利于村干部提高民主决策的自觉性,赢得群众的理解和信任。
四、实施不作为村干部问责制的体会和启示
富阳市实施不作为村干部问责制半年多来,激励作用明显,也得到了一些经验和启示:
1、必须探索村干部作风建设的新途径。村干部工作作风的好坏,影响到党在农村基层执政能力的强弱,实行不作为村干部问责制,是加强村干部作风建设的新探索和新途径。今后,还需要从机制上进一步完善不作为村干部问责制,比如,如何将不作为村干部的界定方法从定性分析向定量测评转化;如何将不作为村干部问责制与村干部述职述廉相结合,强化落实,形成长效机制等。
2、必须坚持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实行不作为村干部问责制,能够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督促整改,及时纠正,有利于把村干部自身存在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不作为村干部问责制工作的宣传,坚持乡镇(街道)主要领导与村干部的谈心谈话制度,充分发挥问责制的教育激励作用。
3、必须加强对村干部的“政治关爱”。本次受到问责的48名不作为村干部,得到了乡镇(街道)党(工)委谈心谈话、落实帮教联系人等帮助教育,整改效果较好。基层党委、政府在从工作上、生活上、经济上关心村干部的同时,要重视加强对村干部的“政治关爱”,把实行不作为村干部问责制与关爱基层党员干部结合起来,引导村干部自重、自醒、自警、自律,有效地保护和发挥广大村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