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安乡党建网 !
您的位置: 首页 >党建工作>详细内容

临澧县有效破解村干部队伍建设中的难题

来源:有效,破解,村干部,干部,干部队伍,部队,队伍,队伍建设 发布时间:2008-09-18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创新村干部选用模式,推动人才资源合理流动。目前,农村存在着村干部素质与本村经济社会发展“强者越强,差者越差”的“马太效应”。对此,该县采取创新村干部的选用模式的办法进行“破解”。一是把优秀人才选上来。全县所有村级后备干部要在全村范围内由群众民主推荐,村党支部讨论,然后提交乡镇党委考察、审核、确定,根据支村委职数,按1:2比例配备,每个村都要建起后备干部人才库。对村后备干部逐人落实培养责任人、培养措施,安排到村级企业、村班子中跟班学习锻炼,定期进行专门培训教育,在一定范围内吸收他们参与村级有关事务的决策,促使他们在实践中快速成才。对村后备干部实行动态式管理,由乡镇党委进行跟踪考察,成熟的及时提拔启用。近三年来,全县共有330名后备干部进入了村级班子。二是把实用人才推下去。坚持从乡镇企业、乡直单位、乡镇机关甚至县直单位选派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干部、职工下到经济条件较差、村干部难当难选的村任职。县委制定了《关于选派干部下村任职的意见》,明确规定:选派下村任职的各类干部工作与原单位脱钩,实行“三不变、两优先”,即:原有的身份性质不变,原有的职级职称不变,原有的工资待遇不变;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使用,奖金福利优先落实。近三年来,先后选派了45人下村任职,其中有12人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三是把富余人才用起来。组织开展先进村与后进村之间的结对帮扶,把先进村的优秀干部抽调到后进村任职,帮带村干部提高能力,帮扶群众促进发展。一般以本乡镇相邻近的村之间结对为主,干部任职时间为1—2年。全县先后有15名村干部易村任职。这些易村任职的干部因为本身素质较高,与村民没有利益纠葛,处理问题能够秉公办事,且为后进村带去了先进村的一些好的管理经验、致富门路,因而很受当地村民欢迎,工作成效也很明显。

  加强村干部教育培训,确保综合能力持续提高。一是整合培训资源。县委加大对村干部教育培训的投入,从阵地、基础设施、师资等方面整合全县村干部教育培训资源,强化县乡党校、乡村远程教育站点、县农民素质教育办、县职业中专等四大教育培训机构的职能,形成了“四位一体”的教育培训体系。二是更新培训内容。紧扣建设“双强”型村级干部队伍的目标要求,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群众践线教育的基础上,强化新形势下农村工作方法、村级民主管理、市场经济知识及农村实用技术等内容的培训,着重培养村干部发展经济、服务于民、致富群众的意识和能力。三是加大调训力度。县委对村干部教育培训进行归口管理,由县干部教育领导小组统一规划,统一调训。每年由县委党校对全县村党组织书记进行一次集中培训,三年内对村党组织书记进行一次为期一个月的进修培训。其他村干部的教育培训由乡镇党委在县干部教育领导小组的监督、指导下具体实施,每年进行一次分类轮训。对极少数因各方面素质比较优秀而“破格”提拔、选举上来的村干部,根据其实际情况,分类进行补课。对没有后备干部经历的一般支村委干部,当选后由乡镇党委进行15天的上岗培训;对任一般支村委不满两年的村党组织书记,由县委党校集中培训一个月;对没有村干部经历的党支部书记,在县委党校集中培训二个月。

  强化村干部监督管理,促进工作理念逐步转变。一是落实村干部待遇,使其“想干事”。全县统一实行村干部职务基础工资与效益奖励工资相结合的结构工资制,具体标准根据各乡镇实际情况确定,并对基础工资实行村筹乡管,由乡镇党委根据年底责任目标完成情况审批,统一发放,最低工资不得低于每年3000元。村干部任职期间,统一实行养老保险,在职一年,投保一年,保费集体负担80%。个人负责20%。二是稳定村干部队伍,使其“干成事”。不随意更换、调整村干部,特别是对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主任,坚持以换思想、换脑筋为主,非特殊情况不换人。规范对村党组织书记的任免办法:需要调整村党组织书记,应由乡镇党委提出建议人选,县委组织部与乡镇党委共同考察、审批。三是加强村干部监督,使其“不出事”。加强对村干部任期内的监督,全面推行村级民主管理。县委指导各乡镇对村支部、村委会制订任期目标,分解到项,以项定分,以分定酬,全面实行目标管理。各乡镇成立考核监督小组,对各村支部、村委会的工作定期检查、考核,季度点评,年底总评。在此基础上,成立村民理事会,推选老党员、老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各类群众代表担任理事,加强对村干部的民主监督。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