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乡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六个长效机制文件精神
为巩固和扩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安乡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等六个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文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以增强党员队伍素质为目标,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管理。一是探索建立领导干部授课制度。根据党员干部培训内容,有针对性的安排县级领导和乡镇、部门领导到党校授课,并形成制度。2006年以来,共有3名县级领导、10名乡镇和部门领导到县委党校授课。二是认真开展党员冬春训活动。县委组织从2006年12月起,历时近3个月,对农村党员进行冬春训,对基层党员干部进行了集中培训,参训的党员干部达2万多人,参训率为98%。三是大力实施“十百千”培训工程。通过加强党员干部实践能力培训,使20多名村干部取得了中专以上学历,800多名党员成为致富能手,3000多名党员掌握了1-2门农村实用技术。
二、以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为目标,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一是建立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机制。每位党员县级领导联系1个乡镇和1个贫困村,经常深入农村,指导帮助乡村理清发展思路,寻求发展项目786个。县直单位派出驻村队员进驻贫困村,帮助制定发展规划,提供资金、信息、技术支持。2006年驻村工作队共帮助点村争取资金300多万元,解决群众实际问题8000多个。二是建立联系和服务群众网络。在全县256个行政村建立了党员服务点,在城关镇的12个社区建立了党员服务站,全面推行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制,进一步完善了基础设施和工作制度,增强了服务功能,把服务内容拓展到了农业生产、流通信息、招商引资等领域,形成了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绿色通道”。近年来,共服务群众1万余人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6000多件。三是深化“定岗定职、联户帮带”活动。针对无职党员“教育管理缺抓手,发挥作用缺平台”的实际,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设立政策宣传、带头致富、信息传递、科技帮扶、纠纷调解、村务监督等岗位,结合每名党员的特长和意愿,确定一个以上实践岗位,明确岗位职责,确定一个以上帮带农户,明确帮带责任与目标,共结成帮扶对子2850个,解决多种问题和矛盾840个,帮助500多个贫困户脱贫致富。
三、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为目标,建立健全地方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一是层层建立领导机构。县委成立了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县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例会,听取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基层组织建设中的重要问题,检查督促基层组织建设各项工作。乡镇和部门也建立了相关的领导机构,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各级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推行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把工作难度较大的地方作为党员县级领导的联系点。全县44名党员县级领导都建立了1个以上联系点,每季度深入联系点至少1次,走访群众不少于10户,调查研究工作3次以上,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了全县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三是落实党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大力实施村级党组织建设“强基工程”,县财政将党建工作经费纳入预算,重点用于农村党建工作。2006年,县财政用于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建设资金达35万元,用于党建活动的专项经费就有8万多元,用于远程教育网点的维护资金有10万元,保证了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以提高党内生活质量为目标,重点把握了县级领导民主生活会的四个环节。一是广泛征求意见。召开民主生活前一个月,我们采取发放征求意见函、设立征求意见箱召开座谈会、发布公告等形式,征求到对县常委班子及常委个人的意见和建议128条,通过疏理归纳为26条。二是开展谈心交心活动。按照“四个必谈”要求,党员县级领导干部认真开展了谈心活动,把谈心交心作为相互提醒,加强沟通、增进团结的过程,主要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开好民主生活会打牢了思想基础。三是认真搞好评议。分析评议是开好民主生活会的关键,我们抓好了以下环节;①撰写发言提纲。领导班子成员根据征求到的意见,对照党章和先进性具体要求,围绕生活会主题,检查问题,寻找根源,明确方向、制定整改措施,形成发言提纲。②进行党性分析。生活会上,认真进行党性分析和自我批评,对群众提出的意见,正确的诚恳接受并切实改正,不符合事实或不完全符合事实的,作出说明。③开展评议。相互评议从团结的愿望出发,本着对同志和事业负责的态度,畅所欲言,触及问题,帮助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建议。每名常委均收到2条以上意见或建议。四是落实整改责任。领导班子成员对照思想实际,结合评议意见,深刻反思,明确整改措施;领导班子就全局性工作提出整改意见,就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建立整改台帐,明确整改的责任主体,整改时限,实行整改到位销号制和责任追究制。到目前为止,县级领导班子制定的8项整改措施已有6项整改到位,并予以销号,其他2项正在整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