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水“四项措施”加强非公党组织建设
融水县按照“先行组建、逐步提高、突破重点、抓大促小、分类指导”的工作思路,全面加强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在企业中的影响力、凝聚力,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企业中的政治核心地位和先锋模范作用,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党建上一个新台阶,为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提供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主要做法是:
一是以“四培养”措施为指导,努力培养高素质党员。把企业党组织建设成为企业政治核心。深入开展“十七大精神‘进企业、进车间’活动,实行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积极参与企业决策,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推进企业党建工作创新,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如把文超厂指导员、支部委员培养成管理人员,汽车总站支部书记作为单位领导享受年薪待遇,提高了党组织在企业中的参政议政能力。把党员企业主培养成为党组织负责人。如把枫厦木业有限公司和丰华木业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分别培养成为党支部书记和副书记。把党员培养成为企业骨干。开展“党员示范车间”和“党员示范岗”创建活动,激发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了党员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如文超植源木材加工厂党支部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党支部13名党员中有9名是生产一线的管理人员,发挥党员在企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了企业的生产发展,提高了经济效益。把企业骨干培养成为党员。注重在企业生产一线业务骨干中发展党员,提高党员在企业中的威信和形象。如文超植源木材加工厂党支部和枫厦木业有限公司党支部把9名企业骨干发展成为党员。
二是以“十六字”方针为原则,大力发展一线党员。融水县特别注重对非公经济党组织党员的培养,经常深入企业、深入车间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几年来,有129名非公企业骨干参加了入党积极分子培训, 2008年就有44名生产企业骨干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其中企业老总或副老总有13名。该县严格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十六字”方针,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不搞突击发展,不因是非公企业而降低标准。前两个月,在非公企业一线上发展了12个企业骨干为党员,部分积极分子还在考察当中。
三是以“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为工作目标,努力扩大非公党组织的覆盖面。坚持狠抓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组建工作,党组织的覆盖率明显提高。在具体组建过程中,该县坚持因企制宜,分类指导,采取单建式、联建式、派建式等多种方式进行组建。目前,该县有11个非公企业成立了党支部,共185名党员,其中11家非公有制规模以上企业中,已建成立党组织8个,共152名党员,符合条件的企业党组织组建率达到100%,非公有制规模以上企业覆盖率达到72%。
四是以“参与而不干预企业发展”为准则,切实发挥非公党组织积极作用。各非公企业党组织结合企业的实际,切实加强企业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和阵地建设,积极开展献计献策、劳动竞赛等灵活、多样、有效的党内主题活动,较好地发挥了党组织在员工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企业起到了参政议政作用,使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创造力进一步增强。如文超、枫厦、等党支部经过积极的探索,建立了比较好的“献计献策”工作制度。去年以来,他们围绕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突出问题,组织党员开展“提建议、献良策”活动,呈现出企业党建与企业经营同步发展、良性互动的良好态势。特别是今年抗雨雪泠冻突害期间,各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党员始终站在抗灾救灾的第一线,带领广大职工艰苦奋斗,保证了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和社会的稳定。在企业党组织中积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较好地发挥了党组织的参谋、引导、服务和保证作用,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今年有2个党支部被县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9名党员被评优秀党员,5人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有10个党支部被评为经贸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51名党员被评为经贸系统优秀党员,11人被评为经贸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