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取得新进展
自2007年5月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通知下发后,各地在努力扩大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的同时,指导企业党组织有效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作用,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采取有效措施 推进组建工作
围绕实现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组建党组织的工作目标,各地普遍对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进行了一次调查摸底,建立工作台账,凡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企业,指导其单独建立党组织;暂不具备单独建立党组织条件的企业,采取联合组建、村(社区)企联建、依托行业协会组建等多种方式建立党组织。上海总结推广“支部建在楼上、园区、市场”的经验,大力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全市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率达到了97.2%,中心城区900多栋商务楼宇党建工作覆盖面达到了98%,270家经济园区全部建立了党组织。深圳市针对部分非公有制企业不具备单独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问题,积极探索党组织组建工作新模式,将全市划分为290多个片区,以工业园区、专业市场、办公楼宇、商业街区和社区五种形式组建片区党组织,以“片区建党”推进党的工作的覆盖,全市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率达到了97.3%。
据了解,为了切实抓好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各地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为党组织建立和开展工作创造条件。
建立党员领导干部联系非公有制企业制度。四川19名省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了23户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2000多名市、县领导干部联系了2100多户非公有制企业,指导帮助建立党组织。福建176名厅级干部、1112名处级干部、5600多名科级干部挂钩联系未建立党组织的非公有制企业,广东各级领导干部建立7220多个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联系点,以点带面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
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浙江通过组织选派、双向选择等方式,共向全省非公有制企业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44013名,指导联系非公有制企业10.1万户。新疆巴州在抓好党建工作指导员选派工作的同时,还制定了党建工作指导员工作职责和考核办法,明确责任要求,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
推荐党员到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大连、厦门等地针对部分非公有制企业党员数量少的问题,专门举办党员员工专场招聘活动,向非公有制企业输送党员职工。广州市越秀区、青岛市城阳区等地通过在人才交流中心建立再就业党员人才库、开设党员就业推荐窗口等形式,推荐党员到非公有制企业就业,为企业单独组建党组织创造条件。
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各地结合做好流动党员活动证发放工作,广泛开展了“党组织找党员、党员找党组织、党员找党员”活动,对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口袋党员”、“隐性党员”进行全面摸排,教育党员主动亮明身份,接转组织关系。河南睢县、山东莱芜、广州市开发区等地大力培养非公有制企业优秀人才入党,不断壮大非公有制企业党员队伍,为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奠定基础。
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业主的教育引导。河北等地组织非公有制企业主学习《公司法》关于在企业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的有关规定。杭州市对非公有制企业主分期分批进行集中培训,为组建党组织创造良好环境。黑龙江北安、山东临沭、江西浮梁等地组织人员深入非公有制企业与业主交流谈心,消除疑虑,赢得业主支持。
培育和宣传先进典型,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宁夏选择部分党建工作先进企业作为观摩点,交流工作经验,带动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组建党组织。内蒙古包头市还拍摄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指导员专题片》,宣传好的经验做法,帮助党建工作指导员开展工作。
积极探索实践 充分发挥作用
“建好”只是第一步,为了实现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和企业发展双赢,各地还在“发挥好作用”上积极探索实践,创造了不少新鲜的经验。
各地普遍指导企业党组织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活动,推动企业健康发展。江西在全省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中开展为党员发挥作用、为企业健康发展、为职工切身利益服务的“三服务”活动,努力发挥企业党组织作用。浙江台州市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在企业员工中开展了“我为企业献一策”和“金点子”活动。江西赣州、浙江温岭等地的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牵头组织企业业主和员工围绕节能降耗、安全生产等进行面对面交流,为企业发展服务。
积极发挥企业党组织优势,推动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各方特别是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山西晋城市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向企业提出的涉及职工安全生产、医疗保健、工伤保险及文化生活等方面的150余条建议,绝大多数得到了采纳和落实,营造了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和谐关系。
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巩固和扩大党组织组建工作成果。四川在非公有制企业党员中广泛开展了创建“示范车间”、“示范班组”、“示范岗”和“责任区”活动,全省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党员示范岗1.6万个,参与党员达4.1万多人。为搭建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广西南宁市在非公有制企业党员中开展了“一名党员一面旗”活动。山东昌邑、河南修武、辽宁开原、黑龙江穆棱、湖北黄冈、河北承德县等许多地方在企业党员中开展科技攻关、劳动竞赛、技能比武活动,努力使党员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排头兵”。
同时,各地以贯彻落实中央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四个长效机制文件为契机,进一步健全地方党委、部门党组(党委)抓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工作机构,落实工作经费,切实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建立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河北把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列入县乡党委书记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职责的重要内容,纳入基层党建工作总体规划和责任制考核范围。福建各级党委普遍成立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工)委,作为党委派出机构,由分管组织工作的副书记或组织部长兼任党(工)委书记,配备专门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