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
阳新县共有非公有制企业61家,从业人员1.6万余人,建立党组织38个,有党员278人。其中: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32家,从业人员9000余人,其中,党员197人。根据中央和省市委要求,到今年5月份底,我们已全部完成32家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组建党组织工作。
1、加强领导,营造氛围,提高在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组建党组织工作的认识。省委组织部《关于抓紧在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组建党组织的通知》下发后,县委对在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中组建党组织工作高度重视,召开了专题会议进行研究,成立了由县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县经济局、粮食局、商务局、统计局、工商局、工商联等部门组成的工作专班,印发了专题通知,建立了工作部门例会制度,先后召开了三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在规模以上非公企业组建党组织工作。同时,召开了由相关部门负责人、部分业主参加的征求意见座谈会,从而提高了他们对在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中建立党组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增强了搞好这项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2、理顺体制,明确责任,着力构建非公有制经济中党的组织管理机制。一是深入调研,摸清底数。由县委组织部、工商局、经济局、商务局、工商局干部组成工作专班,深入到各非公企业进行广泛调查研究。按照已经建立党组织的(单独建的、联合建的)、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还没有建立的和暂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等三类情况分别登记造册,建立管理台帐,做到“四个清楚”:即对非公企业的数量、分布、生产经营情况清楚;对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党员的基本情况清楚;对非公企业职工、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的思想动态清楚;对非公企业主党建工作的态度和意见清楚。二是明确要求,强化责任。全县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组建党组织工作,在县委组织部的具体牵头指导下,按照“属地为主、条块结合”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抓好工作的落实。县经济局、工商联负责大工业行业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建立和开展党建工作;县商务局、工商局负责城区商贸、餐饮、服务行业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建立和开展党建工作;各镇、场(开发区)负责本辖区内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建立和开展党建工作。形成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格局。同时,我们规定了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组建党组织工作的时限,实行完成任务倒计时,要求各单位务必于今年5月28日之前完成任务。三是分类指导,科学组建。在组建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工作中,我们坚持“成熟一个、组建一个,组建一个、巩固一个”的总体要求,对规模较大、生产相对稳定、发展前景好、且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企业,采取单独组建的形式建立党组织;对于暂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企业,按照“企业规模适中、企业数量适度、地域相邻为主、行业相近为辅”的思路,与就近的同类型、同性质企业联合组建党组织,或以相近行业中的龙头企业为主或在行业协会中联合建立党组织。如地处兴国镇太垴村的瑞新化工有限公司和华宝钢铁有限公司,两家公司仅隔一条马路,由于瑞新化工公司是今年刚刚成立,正处于起步阶段,用工极不稳定,而华宝钢铁公司仅有2个党员,均不具备单独组建条件,因此,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前提下,成功组建了瑞华联合党支部。对于部分没有党员的企业,采取直接派驻党组织等形式予以落实。如韦源口镇的东湖砖厂,原是东湖村的村办企业,改制后,由浙江一私营业主租赁经营,党员流动性大,企业与村组及村民时有摩擦,为此,韦源口镇党委在东湖村支部班子中选派了一名政治素质较好的同志到企业任党支部书记,负责东湖砖厂党务工作,既加强了党组织对非公企业的管理,又为企业解决了一些矛盾纠纷。
3、加强督办,稳步推进,确保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组建党组织工作目标的实现。一是实行工作月报制度。我们要求各相关单位于每月28日前向县委组织部书面报告一次工作进展情况,使我们对全县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组建党组织工作进展情况,各地的成绩和问题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二是实行巡查督办制度。成立了两个督办组,从县委组织部、县经济局、商务局、工商联等部门抽出业务熟悉、责任心强的同志组成,及时开展调查,促进工作开展。三是实行工作例会制度。工作专班每星期举行一次工作例会,通报进度,查找问题,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部长刘道田同志曾3次参加例会,亲自听取汇报,亲自参与讨论,亲自商量意见,有力地推动了工作。
来源:黄石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