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望江县注重作用发挥,促流动党员兴“家”
截至2007年底,安徽省望江县外出务工经商人员16.2万人,其中农村外出流动党员1008人。近年来,该县针对劳务输出大县和农村党员大量外出的实际,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不断强化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确保 “风筝高飞不断线,党员离家不离党”。
健全组织网络,为流动党员建“家”
认真组织乡村两级扎实开展了以“党组织找党员、党员找党组织”为主要内容的流动党员“双找”活动,使一些长期与党组织失去联系的流动党员重新过上了组织生活。先后在全国14个省62个城市成立了流动党员支部110个,管理联络站1个,实现了管理“全覆盖”,让流动党员在异地他乡有了自己的“家”。积极整合流动党员党组织,在浙江省湖州市织里镇依托织衣协会组建了跨乡镇的流动党员总支委员会,长岭镇将驻上海的流动党员支部由原来的5个整合为2个。加强信息库建设和管理网络建设,投入资金8万元为各乡镇配备了专用微机,实行“专人、专机、专线、专室”管理,将流动党员的有关情况全部录入微机上网,建立健全流动党员管理网络台账,对流动党员情况做到了“六个清楚”: 即党组织对流动党员基本情况清楚,外出时间清楚,从事项目清楚,联系办法清楚,外地住址清楚,党费收缴情况清楚,并认真做好了《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发放和查验工作,切实掌握流动党员在外期间的表现、参加流入地党组织活动等情况。
强化服务管理,使流动党员恋“家”
建立一体化的服务管理体系。实行城乡一体化的流动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县、乡、村三级均建立了管理服务机构,明确了各自的工作职责,设立了流动党员咨询服务专用电话。县委组织部专门建立了《望江流动党员之家》网站,及时发布县委、县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和流动党员就业信息、维权知识,大力宣传流动党员中的先进典型。建立经常性的学习教育机制。开展行前教育,各村党组织坚持在党员外出前与其进行谈话,有重点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对党员在外务工经商提要求、交任务;实行流动党员定期思想汇报制度,规定在外流动党员至少每半年要向家乡党组织汇报一次思想和工作情况;每年春节前后,都要认真组织返乡流动党员参加主题教育活动,对不能返乡的流动党员,实行印制资料寄学、组织上门送学、村干结对帮学,确保流动党员的参学率达到100%;发放《流动党员小读本》1008本,及时为流动党员提供学习资料。建立全方位的激励关爱措施。县委每年都要向在外流动党员寄送贺年卡,发放致全县流动党员一封信;县、乡每年都要召开流动党员座谈会,听取对家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县级领导干部和各乡镇主要负责人每年结合外出招商引资、考察学习等,主动到流动党员相对集中地走访、看望一次以上;乡村党组织定期到流动党员家中进行走访,及时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今年春节期间,县、乡两级专门安排资金慰问了遭受雪灾的流动党员家庭;对生活特别困难和有留守儿童的流动党员户,建立了村“两委”干部 “一对一”或“一对多”结对帮扶制度;对每年春节不能返乡的流动党员,采取寄慰问信、打慰问电话等形式进行联系沟通,安排人员走访慰问他们的家属,为他们的家庭等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充分体现党组织的温暖。2007年以来,共为流动党员及其家属办实事226件,解决问题192个。将流动党员党组织和流动党员纳入评先表彰范围,每两年评选表彰一批先进典型,2007年5月,县委授予驻浙江省湖州市织里镇流动党员总支 “流动党员管理先进单位”。
注重作用发挥,促流动党员兴“家”
“双向”承诺,党组织和党员共葆先进性。将“双向承诺”制引入到流动党员管理之中,110个流动党员支部承诺做好流动党员就业维权、招商引资等工作;全县1008名流动党员主动作出三项承诺,即承诺每季度汇报一次思想、每次回乡到支部汇报、每年为家乡办1-2件实事。2007年,驻外流动党员党组织和党员共承诺为家乡办实事、好事1762件,落实1714件,承诺兑现率达97.3%。“双向”培养,持续激发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按照地域相邻、职业相似的原则,采取组织安排、个人选择等方式,实行流动党员与务工能人结对,把务工能人培养成党员,把流动党员培养成务工能人。近两年来,先后有170多名流动党员成为致富能手,32名务工能人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荣获“2007年中国农村十大致富带头人特殊贡献奖”的华阳镇清泉村宋小平等一大批务工经商能人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双向”共带,带动家乡经济社会发展。广泛开展了以“带回新观念、带回新经验、带回新信息、带回新项目、带回新人才、带回新朋友,带出新形象、带出一批优秀务工者、带出一支高素质党员队伍”为主要内容的“六带回三带出”活动,有效激发了流动党员发挥作用的内在动力。2006年以来,仅流动党员提供的招商引资信息就达300多条,引进项目50多个,总投资达1.2亿元。“双为”活动,促进流出地与流入地和谐发展。大力开展了“为他乡繁荣作贡献、为家乡崛起当先锋”活动,广大流动党员在积极支持家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努力服务驻地建设,如鸦滩镇驻浙江德清的流动党员俞运来,为促进当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主动拿出2000多元设立民间奖励基金,受到当地媒体广泛宣传,树立了望江党员的良好形象;杨湾镇流动党员陈志金被福建省晋江市委组织部聘为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并享受每月300元的津贴。争当“五员”,发挥作用当先锋作表率。在流动党员中深入开展了争当推介家乡的宣传员、招商引资的联络员、全民创业的引领员、计划生育的信息员和联系群众的服务员等“五员”活动,搭建了流动党员彰显先进性的新平台,如鸦滩镇驻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大岗刘乡流动党员支部书记张长喜积极为家乡外出人员提供就业信息,开展维权服务,配合镇、村搞好计划生工作,其本人在大岗刘乡党委换届时被推选为党代表,2006年“七一”,张长喜同志被中共安庆市委授予“全市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推动了家乡新农村建设的新进展,一些流动党员累计捐款1000多万元支持家乡“村村通”工程建设,高士镇在外流动党员踊跃为镇中心路改造工程捐资助力,短短一个星期的时间,就收到捐款26万元;形成了务工能人回乡创业的新热潮,如驻浙江湖州织里镇流动党员总支积极组织务工经商人员回乡创办服装厂,近40家服装厂成功落户赛口、高士、鸦滩等乡镇,赛口镇驻合肥市流动党员支部书记朱斌投资840万元在赛口政务新区建成了集住宅、商贸于一体的康居新村—宜望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