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求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省级优秀共产党员推荐对象王志英主要事迹材料
安乡县人大常委会委员、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兼内科主任王志英同志,现年50岁,中共党员,1975年毕业于湖南医科大学医疗系。在30多年的从医生涯中,她以纯朴的为民情节、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得到了组织上的高度肯定,博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2000年市妇联授予“巾帼建功标兵”称号,2001年省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2002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省劳动模范”,2003年、2005年连续再次当选县学术学科带头人,享受政府津贴,2004年成功入选常德市“十百千”人才工程。
乐于奉献,常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病人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王志英同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从医30多年来,始终视病人为亲人,以救死扶伤己任,在平凡的岗位上辛勤工作着,无私地奉献着。有一次,王志英年过八旬的母亲因晚期肝癌、生命垂危住进了医院。造化弄人,往往祸不单行,就在王志英为母亲的病焦虑不安的时候,自己的独生女儿因连日高烧不退住进了病房,病情一时难以好转,王志英一心牵两头,跑这跑那,忧心如焚,汗如雨下,而这时,与自己风雨同舟的丈夫已出差两天,远在千里之外。无巧不成书,正当王志英急得团团转的时候,内科值班医师报告,一位心脏病并发急性左心衰病人急诊收入内科,生命垂危,需紧急会诊,作为内科的主任医师,共产党员,王志英明显感觉到了肩上的担子,片刻的犹豫之后,她洒泪抛下了年过八旬的母亲和病重的独生女,心急火燎地赶往了内科病房。一小时过去了,两小时过去了……,病人渐渐转危为安。好心人天不负,就在王志英抢救病人的同时,王志英母亲和女儿的病在同行们的共同努力下,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看着已然入睡、喃喃自语、病恹恹的女儿,王志英心中充满了爱怜与内疚。今年2月的一个深夜,心肌梗塞生病患者余忠英入住人民医院,内科当班医生考虑到患者病情严重,必须马上抢救,报告了王志英同志,熟睡中的她接到电话,立即赶赴医院参加抢救,历时四个多小时。因抢救及时,措施得当,病人转危为安。而此时的王志英同志由于长时间的紧张工作,体力严重透支,最后晕倒在病房。原县总工会干部陈连喜是一位心肌梗塞老患者,王志英同志考虑到人经济条件差、女子不在身边的实际,再三叮嘱内科医务人员,要对其进行细心护理,要本着不增加病人负担、不多用一分钱的原则,谨慎用药。她本人每天坚持按时查房,及时了解病情,并与患者交流感情。由于她的热心帮助和细心照顾,老人精神状态一天一天好起来,逢人便说:“王院长真是党的好儿女,患者的贴心人。”这些不胜枚举的事例,这些朴实感人的话语体现出了该同志高尚的医德,她把病人当成亲人的作风,她对工作的高度责任心,以及良好的医德风尚,在广大病患者及家属中广为颂扬。
勤于钻研,争做医学技术的“带头人”
“赶快请王院长会诊”,这是人民医院广为流传的一句话。作为医院的业务副院长、大内科室主任,王志英同志勤于学习,刻苦钻研,练就了一身硬本领。一是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在长期的学习积累过程中,她逐渐形成了自己独到的理论见解,并将其撰写成论文。先后有12篇文化被邀请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交流,有15篇学术论文在省级以上医学权威杂志上发表,其中《278例住院病人抑郁状态调查分析》、《脑卒中近期追踪与预后探讨》在《中国现代医学杂志》上发表,并被收入《21世界东西方医学优秀成果集》,《血脂与中风关系探讨》一文在《中华现代内科杂志》上发表,《倍他克联合普罗帕本酮治疗室性早博》一文在《临床荟萃》杂志上发表。2000年她作为常德市的唯一代表被邀请参加了在德国举行的国际学术会议。二是有先进的医疗技术。她主持的心血管内科参与第二项中国急性心肌梗塞临床研究,率先在县级医院建立危重症及冠心病监测中心,开展经食道心电检测、以及调博、24小时心电和血压检测、体外以及除颤、电复律、运动平板试验、脑溢血血肿微创手术治疗等,成功观察和抢救数百例疑难和危重病人,使该院心血管系统疾病诊疗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三是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她十分注重理论学习与临床实际相结合。任主治医师以来,王志英共主持和组织诊治10569名住院病人,亲自参加抢救内科各种危急病人561人次,成功率达88.6%,确诊疑难病人478例,组织死亡病例讨论46例,参加院外会诊134次。2004年除夕,一位病人因“下脚软瘫查因”收入病房,当时,患者呼吸次数持续减缓,口唇发绀,情况十分危急,由于正值年关,其他主治医师和主任医生都已放了假,把他们如今起来会诊已经来不及,诊断意见只能由她一人决定。王志英凭借自己扎实的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判定这是一种罕见的“格林-巴氏综合症”,她果断地指挥气管切开,人工呼吸等抢救措施,经过三天三夜的抢救治疗,终于将患者从死神身边拉了回来。
严于律已,甘做刚直廉洁的“清白人”
“做人刚直得像一块铁,做官清白得像一碗水”,这是病人及同事们对王志英的称颂。作为业务副院长、科室负责人,王志英同志事事身先士卒,时时以身作则。医生作为特殊行业的工作者,其品德高尚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享受医疗质量的高低,有时甚至关系到患者的生死。为此,王志英在注重提高临床医生的业务素质的同时,还十分注重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的行业准则,还在医生中开展“医德医风大家谈”活动,对医德医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收受病人红包礼金、索要吃喝等问题作了制度规定。近三年来,对5名有这些问题的医务人员作出了严肃处理。“正人先正己”,王志英同志在廉洁自律方面是同事们的楷模。分管医院后勤设备工作后,创新采购体制,对重大医疗设备实行集体研究,集体决策,保证医疗设备得到充分利用,不造成资源浪费;对设备的采购实行公开招标,并坚持货比三家,用最少的钱买最好的设备。外人看来,分管采购设备是个有利可图的差事,但王志英坚持原则,采购过程透明公开,从不直接插手谋取私利;全院后勤工作中存在人浮于事的现象,王志英大刀阔斧,精减后勤人员,提高工作效率,通过科学的管理,为全院节约行政开支。另外,她倡导提出了开展“节约型医院”活动,要求全院职工从节约一张纸、省用一度电做起。目前,节约行为在全院蔚然成风。王志英分管后勤工作的五年间,为医院节约开支100多万元。从医以来,她拒收红包礼金达3万多元,谢绝吃请不计其数,每一次她都说:“救死扶伤是我的职责,拿你们的钱物,我良心难安。”正是有了这样一个好的表率,她领导的内科年年被评为全院“医德医风建设先进单位”。
多年来,不管社会上吹什么风,涨什么潮,这位党的好女儿,卫生战线的模范,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兢兢业业地工作,无怨无悔地奉献,为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呕心沥血,为党的旗帜增添光辉。她的人生价值,在孜孜不倦的追求之中,在人民群众的普遍称颂中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