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如皋:“四管齐下”加强社区党组织书记规范化管理
近年来,江苏省如皋市围绕“双强”型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建设要求,将社区党组织书记纳入全市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一盘棋,建立健全“选、培、管、用”规范化管理机制,有效激发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的生机活力。
一是畅通选任渠道。严把党组织书记人选入口,推行“五个一批”选人模式,对照“双强”标准,按照“外出能人中回引一批、镇机关事业单位干部中下派一批、优秀大学生村官中选拔一批、优秀社区书记后备干部中选用一批、现任优秀社区书记中留任一批”的要求,通过个人自荐、党员群众联荐、党组织推荐的“三荐”方式,确保将能力出众、实绩突出、群众认可的优秀党员推荐到党组织书记人选中来。严格“三看”,在党组织书记的提名人选、初步人选、预备人选考察过程中,引导广大党员看“德能勤绩廉法稳”等基本素质、看平时工作中的综合表现、看富民强村的实际成效,让那些思路清、能力强、干劲足、公论好的优秀同志脱颖而出。创新“资格预审制”,建立社区党组织书记人选“预审制”,把好市委组织部最后一道关口,对各镇(区、街道)党(工)委提名人选进行资格审查,通过这方可参加社区党组织公推直选。
二是加强分类培养。开展“定向式”教育培训。建立市、镇、村三级教育培训网络,在集中培训中推行“8+1”模式(即8项重点热点专题培训和1项实践锻炼培训),创造性地采取“自助式学习、研讨式教学、竞争式培训”的教学形式,强化社区党组织书记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实施“定人式”言传身教。实行“导师制”,探索建立“3+1”帮带模式,即:每个社区党组织书记安排1名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镇、街道党政班子成员、1名优秀村级党组织书记、1名离退休老党员与之结成“帮带对子”,3名“导师”与帮带对象每周一次答疑解惑、每月一次督学点评、每季一次总结提升。强化“定岗式”锻炼培养。注重在急、难、重一线压担子、交任务、育人才。每年挑选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到镇、街道或市级机关的信访维稳、安全生产、城镇搬迁、劳资纠纷、社会服务等条线部门进行为期3个月的挂职锻炼,帮助他们开阔工作思路,积累工作经验,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是完善激励保障。落实社区干部“一定三有”,按照岗位专职化、考核动态化、管理科学化、成长持续化的“四化”要求,探索建立社区干部工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自然增长机制,逐年提升报酬待遇和保障水平。社区干部报酬按照“基本工资+浮动工资+绩效奖金”予以落实,近三年社区干部人均报酬平均年增长18.5%,全市100%的社区干部参加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社区党组织书记人均月收入达到了3000元以上。建立健全优秀社区干部成长建立机制,从2009年起,我市建立起评选“双强”型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标兵、定向招录公务员及事业单位人员、选拔享受副科级待遇、公选提拔副科职领导干部等“四位一体”的成长成才激励机制,有力激发了社区党组织书记干事活力,拓宽了成长成才途径和空间。
四是强化考核奖惩。以各镇(区、街道)年度社区工作目标责任制为基础,通过签订考核目标责任书、向党员群众公开承诺等举措,明确党组织书记的工作职责和考核奖惩办法。建立起由述职评议、群众评价、考核评定相结合的社区党组织书记综合考评体系,实施季度考核、年终“双述双评”,强化评议结果的运用,与个人年终奖金挂钩,与评先评优挂钩,与提拔任用挂钩。积极探索不合格社区党组织书记退出机制,以所在村(社区)年终考核排名和群众评议满意率作为考核考察的主要依据,有效激发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的整体活力。目前,全市社区党组织书记“双强”比例已达95%以上。
(江苏省如皋市委组织部 王贞慧 刘和祥)
(文章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责任编辑:施 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