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安乡党建网 !
您的位置: 首页 >党建工作>详细内容

创新“五大举措” 加强基层党员队伍建设

来源:湖南领导人才网 发布时间:2014-02-18 11:09:41 浏览次数: 【字体:
    近年来,溆浦县严格按照中央“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要求,严把党员发展、管理、奖惩三个关键环节,创新“五大”举措,着力提升全县党员队伍建设整体水平。

  “公推直选”配强“领头雁”。2009年和2013年,溆浦县先后两次采取“公推直选”的方式,开展全县农村党支部班子集中换届,把提名权和决定权交给广大党员和群众,成功地选优配强了村党支部班子,增强了支部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真正换出了正气、人气、朝气。在农村党支部换届过程中,总结出“四选四公开”的公推直选操作办法,即先由群众反选,再由全体党员和群众代表推选,然后由党委筛选,最后由党员直选;选举过程中,实行民主评议结果公开、候选人提名得票情况公开、正式候选人及基本情况公开、最后选举结果公开。2009年,全县农村党支部换届首次“公推直选”后,全县平稳换掉了212名群众不太满意的村党支部书记,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支部班子平均年龄下降了8.9岁。2013年,在全县农村党支部换届中,新当选村党支部书记95名,支部委员227名,村党支部书记平均年龄下降到41.2岁。通过两次“公推直选”,使大批优秀基层党员进入村党支部班子,打造了一支能力强、肯干事、群众基础好的基层组织带头人队伍,夯实了党的执政基础。

  “三会三推三审定”严把党员“入口关”。 针对农村发展党员中出现的入党动机功利化、家族势力干扰、“近亲繁殖”现象和优秀青年进不来、不想进的问题,溆浦县推行 “三会三推三审定”群众参与发展党员工作新机制,采取确定培养对象实行党员大会民主推荐,确定发展对象实行党员和群众代表会议民主测评,确定转正对象实行党员和群众代表会议民主评议,让“没本事的难提名,群众信不过的难入门,凭关系进的根本没门”,提高了党员发展质量,确保了新发展党员的纯洁性和先进性。2013年,全县新发展党员610名,比2012年减少274人,下降31% ;其中35岁以下421名,占69%,比2012年提高8%;大专以上学历203名,占33% ,比2012年提高5%。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占发展党员的98.7%,比2012年提高2.3%,85人因民主推荐未达标而未被确定为发展对象,10名预备党员因民主评议未过关而延期转正。由于推行“三会三推三审定”机制,农村青年入党积极性明显上升、发展党员质量明显提高、群众对组织工作的满意度大幅提升。其经验做法被数十家新闻媒体推介和报道,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三提议一评议”疏通党员“出口”。 目前,少数党员思想退化、作用弱化、意识淡化的问题愈加突出,经常不参加党组织活动,不做党组织分配的工作,不履行党员义务,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为了畅通党员“出口”,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近年来,我县积极探索不合格党员的正常退出机制,广泛深入基层听取党员群众意见,摸清不合格党员的病理表象。从组织原则、党员作用、群众观念、个人品德、社会公德等方面定标划界,列举出 “热衷于搞封建迷信活动”、“不赡老抚幼”、“无理侵占群众利益”、“生活腐化或作风不正”等十种群众反映强烈的情形,作为认定为“不合格党员”评议对象的依据,制定出台了《关于评议和处置不合格党员实施办法》,采取“三提议一评议”的方式,即10名以上党员群众代表联名向党支部书面提议,党支部班子集体提议,上级党组织直接交办提议;召开党员大会评议,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表决党员是否合格。凡不合格票超过二分之一,确定为不合格党员,由党员大会表决给予“限期改正”、“劝其退党”或“党内除名”。今年来,全县共受理和下达评议提议24件,评议出不合格党员22人,其中11人接受限期整改,4人主动退党,7人予以除名,无一人申诉,产生了较好效果。

  年审登记制让流动党员“离家不离党”。 针对农村流动党员去向难掌握、活动难参加、管理难落实、党费难收缴、作用难发挥等实际问题。今年溆浦县建立了流动党员年审登记制,出台了《关于对流动党员实行年审登记的通知》,实行每个党员都带证外出、每年都到流入地党支部报到一次、每季度与流出地党支部联系一次、每年都回流出地党支部汇报一次、每年都重新登记一次党员花名册,有效增强了流动党员的纪律观念和党性意识。我县观音阁镇建立流动党员网络联系平台,70多名在外务工的流动党员在网上过组织生活、汇报工作;水隘乡在广东省东莞市建立第一个乡镇流动党员临时党支部,21名本乡流出党员在临时党支部过上了正常的组织生活,真正做到了让流动党员“离家不离党”。

  网格化管理让党员发挥作用有“平台”。 围绕如何发挥党员作用,联系服务群众,去年以来,我县把基层组织网格化管理作为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重要抓手,按照“居住相近、便于管理、便于集中、便于活动、便于服务”的原则,在不打破现有村(居)行政区划的前提下,把村(居)划分成2-3个网格单元,将网格内的党员划归党小组管理,设立政策法规宣传员、社情民意收集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村务管理监督员、环境卫生管理员“五员”岗位和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方便党员就近参加活动,就地服务群众。全县共划分网格单元1058个,2万多名农村党员选岗履职,今年来共收集社情民意6500余条,为群众办实事3500余件。通过网格化管理,农村党员在家门口就能参加组织生活、串个门就能倾听群众意见、搭帮手就能服务群众,有效化解了农村党支部活动开展难的问题,农村社会管理活力明显增强。我县水东镇联合村实行网格党员每周走访座谈群众、每月举行民情会商、每季度组织公益劳动,梳理群众的意见和诉求,开展清理水渠、清运垃圾、维修机耕道等公益服务活动。群众高兴地说:“自从有了网格党小组,以前这些没人管的事都管好了。”通过实行网格化管理,党员服务群众的意识明显增强,主动为群众办实事,党群关系明显改善。
(文章来源:湖南领导人才网)
(责任编辑:施 卓)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