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安乡县大学生村官队伍现状及发展的调研与思考
大学生村官招录工作是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目的是为了培养一大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骨干人才、党政干部队伍后备人才、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湖南省已于2015年停止招录大学生村官,当前安乡县仍有部分大学生村官坚持在服务农村的一线。如何改善这个群体的工作现状,拓宽发展渠道值得引起我们深思。
一、基本情况及工作现状
据统计,2008年以来,安乡县共选聘了63名大学生村官,其中2012至2015年已考录公务员32人,考录事业编制人员5人,考研2人,考取银行系统7人,选择自主创业7人,目前仍坚持在大学生村官岗位上的人数10人,有两人已通过村支两委换届选举担任村委委员。
调研发现,大学生村官都能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完成各项本职工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工作热情。目前安乡县有2名大学生村官在2014年通过村“两委”换届进入班子,进一步优化了村“两委”班子的知识和年龄结构,激发了村级组织活力。一批年轻而富有活力的大学生进入村级管理队伍,给村级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活力,村两委干部受他们感染,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空前高涨。大学生村官利用理论水平较高的优势,完善了村级发展规划、会议记录、活动影像等档案资料,协助开展农村环境整治、社会抚养费征收,逐步体现了村官在村级班子中的突出位置。
2、助推产业发展。专业能力强专业素质高是大学生村官队伍独特的优势。大学生村官利用网络帮助农民推销产品,为农民增收增加契机;同时克服资金、技术匮乏、经验不足等重重困难,帮助村级发展农产品经济,努力实现本村特色的农产品,成为推进农村产业“一村一品”的有力推手,成为带领村民致富的“领路人”。
3、夯实基础工作。在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村官始终扮演着宣传员角色,开办墙体宣传专栏,进村入户,大力宣传,逐步增强了村民环境保护意识。在远程教育工作中,村官扮演着管理员角色,充分发挥自身计算机应用水平高的优势,大幅度提升村远程教育站点利用率和节目收看率。在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中,村官又扮演着政策宣传者,积极在第一线与群众面对面交流,耐心解释各项政策,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存在的问题
1、队伍供血不足。2008年以来我县共招录大学生村官63人,7年来通过招考公务员、招考事业单位、自主创业等方式消化53人。现有10名大学生依然在农村一线开展工作。大学生村官一个聘期为3年,在大学生村官岗位上服务满两年可以参加针对“四项目人员”的考试,村官的流动性大,新进的途径被堵塞,导致大学生村官队伍出现断层,青黄不接。特别是2015年,湖南停止招录大学生村官,新招录的选调生前两年要求在村工作按照大学生村官管理,这不能对村级工作带来实质性的帮助。选调生刚刚走出校园的大门,农村工作经验相对不足,在村两年时间能积累一定的农村工作经验,但两年服务期满以后又将面临着离开农村工作岗位,这对于村级来说是一大损失。
2、发展出路不明。2008年至2015年我县大学生村官通过考录公务员、考录事业编、考研、自主创业等方式选择更广阔的发展平台。但还是有部分大学生村官在农村一线工作,针对这个群体虽然中组部《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为大学生村官指出了“五条”出路,并出台政策在大学生村官中定向考录公务员,但“考试升迁”只能解决少数人的出路问题,特别是在2015年湖南现已停止大学生村官招录工作,在针对大学生村官岗位设立的公务员招考职数,很有可能达不到1:5的开考比例。想通过公务员招考进入公务员队伍的途径越来越窄。两届聘期期满后,在政策不明朗的情况下,为数众多的大学生村官对“前途”感到焦虑和迷茫。
3、能力提升不快。选聘到我县的大学生村官绝大部分是社科类和理工类专业毕业的,涉农专业的仅有4名,占总数的6.3%,大部分所学专业远离农村和农民急需,专业上的不对口,造成知识和能力之间、理论和实践之间落差较大。有时乡镇还抽调大学生村官到乡镇府工作,从事的也是一些办公室的打字、搞卫生等基础工作,同时,一些乡镇和村对大学生村官的培养和管理跟不上,基层干部“传、帮、带”的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导致大学生村官凭着感觉干事。
三、几点思考
面对我县大学生村官现状及发展出路,从队伍、出路、管理三个方面谈几点思考。
1、鼓励留村发展。把大学生村官纳入村级后备干部队伍,重点培养。对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大学生村官,及时任命或补选为村“两委”成员,对表现特别优秀的,利用村级换届契机,任命为村党支部书记或依法选举为村委会主任。2014年3月,在我县村级换届选举的中有两名大学生村官被村支两委选举为村支委和村委副书记。
2、激发队伍活力。定规矩、强管理,有效的激发村官队伍活力。一要重宣传表彰,使其精神上有荣誉感。要坚持把大学生村官的在基层一线工作的优秀事迹进行宣传报道,通过各类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大学生村官的先进事迹,提高大学生村官群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创设荣誉激励平台,定期组织开展“十佳大学生村官”、“大学生村官创业之星”等评创活动。二要重物质保障,让其有稳定感。严格按照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的有关文件规定,解决大学生村官的经济报酬和医疗、养老、工伤保险等配套保障问题。组织上要做好人性化关爱工作,改善大学生村官的办公、食宿、起居、等工作生活条件,让他们安居乐业,增强对新环境和新岗位的认同感。
3、畅通上升渠道。本着对事业发展负责、对人才成长负责的原则,超前做好大学生村官队伍的职业生涯规划。要按照打造“干部基层培养链”的要求,拓宽成长空间,畅通培养渠道,坚持“一人一策”、“人岗相适”、“双向选择”的原则,对每名大学生村官的升迁去留给予人性化的制度设计。重点探索定向招考和公开选拔等方式,对部分干满两届聘期的优秀村官给予事业编制的安置方式。畅通优秀大学生村官进入公务员、选调生和党政后备干部队伍的选拔渠道,不断强化“人才到基层锻炼,干部从一线选拔”的鲜明导向。
(供稿:县委组织部 辜龙)
(责任编辑:龚 鹏)
一、基本情况及工作现状
据统计,2008年以来,安乡县共选聘了63名大学生村官,其中2012至2015年已考录公务员32人,考录事业编制人员5人,考研2人,考取银行系统7人,选择自主创业7人,目前仍坚持在大学生村官岗位上的人数10人,有两人已通过村支两委换届选举担任村委委员。
调研发现,大学生村官都能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完成各项本职工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工作热情。目前安乡县有2名大学生村官在2014年通过村“两委”换届进入班子,进一步优化了村“两委”班子的知识和年龄结构,激发了村级组织活力。一批年轻而富有活力的大学生进入村级管理队伍,给村级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活力,村两委干部受他们感染,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空前高涨。大学生村官利用理论水平较高的优势,完善了村级发展规划、会议记录、活动影像等档案资料,协助开展农村环境整治、社会抚养费征收,逐步体现了村官在村级班子中的突出位置。
2、助推产业发展。专业能力强专业素质高是大学生村官队伍独特的优势。大学生村官利用网络帮助农民推销产品,为农民增收增加契机;同时克服资金、技术匮乏、经验不足等重重困难,帮助村级发展农产品经济,努力实现本村特色的农产品,成为推进农村产业“一村一品”的有力推手,成为带领村民致富的“领路人”。
3、夯实基础工作。在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村官始终扮演着宣传员角色,开办墙体宣传专栏,进村入户,大力宣传,逐步增强了村民环境保护意识。在远程教育工作中,村官扮演着管理员角色,充分发挥自身计算机应用水平高的优势,大幅度提升村远程教育站点利用率和节目收看率。在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中,村官又扮演着政策宣传者,积极在第一线与群众面对面交流,耐心解释各项政策,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存在的问题
1、队伍供血不足。2008年以来我县共招录大学生村官63人,7年来通过招考公务员、招考事业单位、自主创业等方式消化53人。现有10名大学生依然在农村一线开展工作。大学生村官一个聘期为3年,在大学生村官岗位上服务满两年可以参加针对“四项目人员”的考试,村官的流动性大,新进的途径被堵塞,导致大学生村官队伍出现断层,青黄不接。特别是2015年,湖南停止招录大学生村官,新招录的选调生前两年要求在村工作按照大学生村官管理,这不能对村级工作带来实质性的帮助。选调生刚刚走出校园的大门,农村工作经验相对不足,在村两年时间能积累一定的农村工作经验,但两年服务期满以后又将面临着离开农村工作岗位,这对于村级来说是一大损失。
2、发展出路不明。2008年至2015年我县大学生村官通过考录公务员、考录事业编、考研、自主创业等方式选择更广阔的发展平台。但还是有部分大学生村官在农村一线工作,针对这个群体虽然中组部《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为大学生村官指出了“五条”出路,并出台政策在大学生村官中定向考录公务员,但“考试升迁”只能解决少数人的出路问题,特别是在2015年湖南现已停止大学生村官招录工作,在针对大学生村官岗位设立的公务员招考职数,很有可能达不到1:5的开考比例。想通过公务员招考进入公务员队伍的途径越来越窄。两届聘期期满后,在政策不明朗的情况下,为数众多的大学生村官对“前途”感到焦虑和迷茫。
3、能力提升不快。选聘到我县的大学生村官绝大部分是社科类和理工类专业毕业的,涉农专业的仅有4名,占总数的6.3%,大部分所学专业远离农村和农民急需,专业上的不对口,造成知识和能力之间、理论和实践之间落差较大。有时乡镇还抽调大学生村官到乡镇府工作,从事的也是一些办公室的打字、搞卫生等基础工作,同时,一些乡镇和村对大学生村官的培养和管理跟不上,基层干部“传、帮、带”的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导致大学生村官凭着感觉干事。
三、几点思考
面对我县大学生村官现状及发展出路,从队伍、出路、管理三个方面谈几点思考。
1、鼓励留村发展。把大学生村官纳入村级后备干部队伍,重点培养。对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大学生村官,及时任命或补选为村“两委”成员,对表现特别优秀的,利用村级换届契机,任命为村党支部书记或依法选举为村委会主任。2014年3月,在我县村级换届选举的中有两名大学生村官被村支两委选举为村支委和村委副书记。
2、激发队伍活力。定规矩、强管理,有效的激发村官队伍活力。一要重宣传表彰,使其精神上有荣誉感。要坚持把大学生村官的在基层一线工作的优秀事迹进行宣传报道,通过各类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大学生村官的先进事迹,提高大学生村官群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创设荣誉激励平台,定期组织开展“十佳大学生村官”、“大学生村官创业之星”等评创活动。二要重物质保障,让其有稳定感。严格按照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的有关文件规定,解决大学生村官的经济报酬和医疗、养老、工伤保险等配套保障问题。组织上要做好人性化关爱工作,改善大学生村官的办公、食宿、起居、等工作生活条件,让他们安居乐业,增强对新环境和新岗位的认同感。
3、畅通上升渠道。本着对事业发展负责、对人才成长负责的原则,超前做好大学生村官队伍的职业生涯规划。要按照打造“干部基层培养链”的要求,拓宽成长空间,畅通培养渠道,坚持“一人一策”、“人岗相适”、“双向选择”的原则,对每名大学生村官的升迁去留给予人性化的制度设计。重点探索定向招考和公开选拔等方式,对部分干满两届聘期的优秀村官给予事业编制的安置方式。畅通优秀大学生村官进入公务员、选调生和党政后备干部队伍的选拔渠道,不断强化“人才到基层锻炼,干部从一线选拔”的鲜明导向。
(供稿:县委组织部 辜龙)
(责任编辑:龚 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