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安乡党建网 !
您的位置: 首页 >党建工作>详细内容

党员来信:让优秀村干部有“盼头”

来源:人民日报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4-04-09 09:49:53 浏览次数: 【字体:
 让优秀村干部有“盼头”

编辑同志:

  村干部与群众联系多,熟悉了解基层情况,工作经验丰富。可由于种种限制,他们中很难有人能成为乡镇公务员。我了解到,有的村干部工作实绩突出,所在的村税收超过千万元,却始终与乡镇干部岗位无缘。

  如此,挫伤了一些优秀村干部的积极性,他们认为自己没有发展空间,开始混日子。

  笔者建议,应采取措施,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的力度,让他们有“盼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优秀村干部熟悉基层情况,话能和老百姓说到一块,心能和老百姓想到一处,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和优势,对于加强和巩固基层执政地基有极大的好处。(江苏东台 易雨)
    班子成员来源盼多元

编辑同志:

  从当前乡镇领导班子选拔机制来看,“唯身份”现象比较突出。要进入乡镇领导班子,一般要求拟任对象是行政编制干部,而在乡镇工作的企事业单位干部,他们虽是乡镇工作“主力军”,却由于身份限制,很难进入乡镇领导班子。他们常常感叹“春风不度玉门关”,自己“被遗忘在角落”。这也导致了部分干部进取心受挫,工作积极性下降。

  莫让身份成为一道“跨不过的坎”,不能因身份而让企事业单位干部在乡镇领导班子中“失份”。应拓宽选人视野和渠道,突破体制的“壁垒”和编制的“禁锢”。通过建立健全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畅通各类干部合理流动的“绿色通道”,将那些政治素质高、工作有本事、群众信得过的企事业单位干部充实到乡镇班子中来,给各类优秀干部也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为优化乡镇班子结构注入源头活水。(江西上饶 胡军)
   用好“老黄牛”带好“小毛驴”

编辑同志:

  在一些地方乡镇领导班子配备中,出现了年龄结构“疙瘩”式分布不均匀的情况,表现为年龄整体偏大或者整体偏轻。班子年龄过于老化,使整个班子没有活力,工作“忙”于应付,“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太过年轻则经验不足,工作“疲”于应付,特别是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偏弱,工作难推进。

  合理的领导班子年龄结构,应当是不同年龄段干部的有机组合,既要配备“千里马”,又要用好“老黄牛”,还要带好“小毛驴”,形成“老中青”的年龄梯次配备。这样,既充分发挥各年龄优势,又形成新老交替的良性循环。实际操作中,在年龄的要求上也要有一定的弹性,防止刚性执行,造成干部任职年龄界限上的“一刀切”,应从各地区实际出发,配好、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浙江景宁 彭凌飞)
  (文章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责任编辑:施 卓)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