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四大平台提升远教工作效益
近年来,安乡县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优势,努力打造“四大平台”,在县直机关事业单位中开展“远程教育凝聚工程”,在街道社区开展“远程教育素质工程”,在乡镇村组开展“万名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党员电教科技致富奔小康工程”,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切实提高了远程教育学用效果。
一、打造基层党建工作平台。随着党员远教工作的深入开展,远程教育已经成为全县开展党建工作、群众自我教育和构建和谐安乡的课堂。服务党员干部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阵地作用,加强思想教育和宣传服务。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可以不受时间限制,随时随地通过远教及时学习党的政策,观看各种先进人物教育片,时刻保持党员先进性。在党员冬、春训活动和“学党章,葆先进”远程教育主题月活动中,全县共开展各类远程教育主题活动100余次,党员受教育面达90%,群众受教育面达70%,远程教育的宣传培训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服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安乡党建》网和《中国安乡》政府网上开设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栏和信箱,积极引导、发动党员干部利用红星网论坛相互学习交流,畅谈学习心得体会,形成良性互动。服务先进典型宣传推介工作。高规格建设远程教育活动栏目,切实增强远程教育的宣传服务功能,制作播出了“站在党旗下”、“十佳组工”、“十佳一把手公仆”等系列专题片30余集,深入宣传全县各单位、乡镇、村组、社区在平凡的岗位中涌现的先进事迹和先进个人,在全县掀起了“学先进、比先进,再创新业绩、新成绩”的热潮。
二、打造实用技术培训平台。积极与畜水、农业、文化等部门联系,为广大群众开辟了一个大课堂。开展主导优势产业技术培训。通过远教培训资源,引导农民依托本地资源优势,着力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产业,如水产、蔬菜、良种猪、优质棉、杨树、亚麻等,深化“一村一品”工程建设,抓好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发挥产业引导作用,帮助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2005年,三岔河镇调整产业结构,由传统的粮、棉、油生产改种冬瓜、辣椒、韭菜等其他经济作物。在该镇罗洲村成立冬瓜示范基地,刚开始由于教学方式单一,群众学习热情和种植信心不高,只有十几个农户种植冬瓜,种植面积不到50亩。在远程教育站点开通后,该基地充分利用远教设备和片库资源,冬瓜栽培技术从网上查技术起步,教学以理论培训与现场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开办培训班,明显提升了瓜农的学习兴趣和种植信心,邻近县、乡、村的种植传统作物的农民也参加到了学习班,掌握冬瓜、辣椒、韭菜、包白菜等蔬菜栽种技术的农民7万多人,目前罗洲仅冬瓜就发展到3000多亩,并且辐射南县、华容、石首、公安、汉寿等周边区县市,脱贫致富农民达到5万多人。开展特色朝阳产业技术培训。通过培训,引导农民以高效经济作物和无公害农业示范区建设为龙头,带动旅游观光休闲业的发展;以饲料加工企业为龙头,带动饲料加工业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以食品加工企业为龙头,带动蔬菜产业和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根据本县农村现代化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经常利用远教课堂对返乡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开展转岗就业技能培训,2008年协助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1500人、扶贫培训2000人、技能就业实施计划培训1850人。
三、打造社会舆论宣传平台。主要发挥了三大作用:政务信息发布。每天更新《安乡党建》网等网站内容,党员群众可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即时了解县委、政府的公示公告、本县干部异动情况、党建工作信息、安乡新闻等一手资料。宣传推介经验。发动全县各乡镇、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广大干部群众踊跃向安乡党建网、中国安乡政府网站投稿,上传工作信息,推介本地本单位典型,为推进安乡社会经济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社情舆论监督。设立信箱、论坛等,鼓励干部群众发送电子邮件提出意见和建议,对党员领导干部、行政企事业单位工作进行有效地群众监督,及时收集整理社情民意,改进工作,促进了干部作风、机关作风和行风的好转。
四、打造商贸流通信息平台。通过建立“信息高速公路”,收集、整理、发布各类产品市场信息,引导农民群众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整合多方力量,建立起辐射全国的鲜活鱼、蔬菜、生猪等各类专业交易市场,不断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积极培育农村经济大户、流通大户及农村经纪人,带动农民增收,增强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作者:陈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