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陵县远教典型带动成果显著
如何实现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持续发展?炎陵县用远教典型带动全县远教工作持续发展成果显著。
自从2003年远程教育在炎陵县扎根后,县远教办就认真研究新时期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建、管、学、用、研”的新规律、新特点,创新思路,强化措施,远教工作开展长足发展。
一是培养远教典型。建立各种学用基地31个。为了学用结合边学边实践,针对当地实际建立了:策源乡的笋竹林开发基地,该基地位于策源上洞村,占地300亩,每年可产鲜笋150吨,楠竹300多吨,创产值80余万元,辐射带动全乡营造高标准笋竹林8000余亩,为农民人均增收1200元;下村乡的高山奈李基地,该基地从2004年组建以来,种植高山奈李万余株,年产无公害高山奈李5万吨,产值近百万元,2007年通过国家相关部门验证注册了绿色无公害水果商标。三河镇千亩有机蔬菜基地及花卉苗木基地,以三河镇星光村1000余亩有机蔬菜生产标准化基地为中心,辐射龙伏、石潮、太和等村,共计划建立蔬菜基础面积2500亩。建设专用工厂化育苗温室棚50000m2,蔬菜设施栽培大棚4000000m2以上。带动农户建立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体系,辐射面积10000亩,就业农民300余人,日产蔬菜2000多吨,为农民人均增收2000余元。鹿原镇的富民生猪养殖基地,通过网络和各种销售渠道为养殖协会年生产与销售生猪2万多头,经济价值4000多万元,年人均增收2000元。等等16个县级远教示范基地。和洋歧漂流旅游开发基地,洋歧漂流为村民提供了20多个就业岗位,年接等游客2万人,年人均增收1000余元。平乐乡黄桃种植基地,经过五年的发展,目前平乐乡及周边乡共栽培2000亩,今年有600亩挂果,总产量可达1000多吨。等等15个乡镇示范基地。
二是运用远教典型。在远程教育集中教育和个性化培养后,人们对远教学用热情不断高涨,相继涌现大批先进的示范典型人物,除2006年全省首届袁隆平科技能手奖阳兆葵,在他的带领下苏洲村有山苍籽油加工与提炼大户20余户,全村具有了日加工10吨山苍籽的能力,成为了附近四市六县最大的山苍籽加工基地,同时成为了湘赣边界山苍籽加工的一颗璀璨明珠。全村人均可增收1500余元。在阳兆葵的带领下,通过参加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苏洲村的村民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全村还有10多户农户开发了笋竹林、药材、特种养殖等新的致富项目,并初步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2007年第二届袁隆平科技能手后选人谭海丽,几年来,她帮助广大养猪户引进良种仔猪25000余头,向养猪赊销饲料2200余吨,为养猪户收购、销售成猪3万余头,创产值2200多万元。不但解决了许多养猪户的养猪技术问题,而且为炎陵县的生猪销售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相继有十都加工大户宋炎平从远程教育学习以来,宋炎平的清水笋罐头厂工厂不断扩大规模,现在拥有固定员工近百人,年销售收入200余万元,通过收购加工当地鲜笋和安排村民就业可为当地年人均增收1300多元,增收效果是2003年远程教育开展前的4倍。现代化养猪户宋龙昌,在他倡导下,通过远教学习的帮助,十都镇龙口村村民养殖牲猪50头以上的农户已达十余户。这些养猪户经常到远教站点进行学习,一起讨论养猪市场的动向,并跟有关销售商签订了长期饲料供应合同,最大程度地保持了养猪原料成本的稳定。远程教育已经成为养猪户的家庭助手和市场分析师,促进了龙口村养猪业的规模化和科学发展。平乐乡黄桃大户邝卫华在他的帮助、带领、影响下,全乡掀起了学远教用远教的高潮,现有500多户农民加入了到学远教用科技种植高山水果的行列中来,在荒地、山坡上种上名优特果树、中药村、高山蔬菜近3000亩 。三河镇种植大户马连国正是这样一个初看不怎么起眼的中年男人,凭着一股闯劲、钻劲、韧劲和一付热心肠,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凭借科学管理和过硬的技术,用他无私的远教情怀带领该村300多户农户发展种养植业,其中有70余户成了种养大户。鹿原镇养猪大户谭顺林谭顺林自从2004年学远教用远教后,不断更新生猪养殖技术和扩大养殖规模,2007年号召全村含附近村几十位养猪大户联合成立了“炎陵县富民生猪养殖协会”。他自家年生产和销售生猪500余头,创经济收入近100万元,年纯收入40多万元。同时通过网络和各种销售渠道为养殖协会年生产与销售生猪2万多头,经济价值4000多万元,年人均增收2000元。他一度成为炎陵县通过生猪养殖致富的后起之秀,等等60余位市县级远教典型,东风乡的段功民东风乡三口站点的养鹅学用典型户段功明,年出笼白鹅1000羽以上,纯收入约1万元左右;高山站点的黄牛养殖学用典型户朱小斌,年出栏10头左右,仅此一项年纯收入达到了2?3万元。鹿原镇唐永生,远教办公室定期带她到远教室观看养猪电教片,查找相关饲养技术,并到养猪专业户家现场观摩。通过多年的努力,她尝到了甜头,现在年出栏达300多头,年纯收入10多万元,彻底摆脱了贫困并走上了小康路。现在她总是感慨的说:“幸亏有了远程教育,忠心感谢远教办的同志,我才有今天。”等等200多位乡级示范典型,经过集体的县级示范站点创建活动,全县各乡镇共创建县级示范站点15个,并在十都镇举行隆重的授牌仪式,给全县农村党员干部学远教用远教树立了良好榜样。
三是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炎陵县不断通过典型示范创建、政策倾斜、典型培养、传帮带等方式推动全县远教学用工作开展,一是培养大户。为了搞好示范带动工作,通过各乡镇村远程教育接收站点抓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培养适合本地发展的种、养殖业示范大户, 2008年十都镇党委政府通过远教扶持退伍军人刘石牛筹备了15.6余万元创业资金,正式建设属于自己的现代化养猪场。6月分得到民政资助6000元。到目前止该养猪场已建成250?,存栏生猪111头,他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这一平台,学习养猪的相关知识,并时刻关注市场走向,在2008年上半年已出栏28头,净利润4000余元。二是鼓励村干部带头搞示范。从2004年底以来,炎陵县就鼓励村干部带头搞示范,在抓好村基础性工作时,抓好自身经济建设,带头创建示范户,有效地调动了广大村民创办示范点的积极性,提高了示范效果。策源乡鼓励村干部自主创业,梁桥村的周作珠书记自办竹木加工厂,安排村民30余人就业,加工厂年产值200多万元,为当地农民人均增收500元,为山区农民探索了一条致富路。三是加大信贷资金的扶持力度。对创办示范点有困难的大户,炎陵县县乡远教办和各级党委主动协调信用社,在全县各乡镇创建信用村,加大对示范户的信贷力度,解决其资金困难。2004年来通过学远教用远教,各乡镇鼓励农村党员干部创业,积极协调信贷资金,到目前为止,仅农村信用社扶持信贷资金,全县累计5亿多元,共有3万多农民和党员干部受到资助,兴建种植场、加工厂、水电站等产业1000余个。四是加大科技扶持力度,搞好技术服务。为了保证示范的成功,炎陵县远教办还协调林业局、农业局、农业开发办、畜牧局等单位派出技术员搞好技术培训,定期或不定期对示范户进行技术指导。仅2008年上述单位到各乡镇培训农村实用科技50多场次,专家单个下乡指导200余次,为村民解决测土配方等各类难题30多个。
通过各项措施的落实,炎陵县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已呈现出加快的势头。几年来全县共发展了大棚蔬菜种植示范户120户,带动蔬菜种植面积3000余亩;笋竹林基地示范户200来户,笋竹林种植面积2万余亩。发展小水果种植示范户260户,带动水果种植1万多亩;发展养殖示范户300户,建成上规模养殖厂120个,带动养殖户4000多户,全县产业结构调整20多个类别,种植结构调整2万多亩,农民年人均增收500多元,为新农村建设、农民增收致富起到了明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