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安乡党建网 !
您的位置: 首页 >党员教育>教育培训>详细内容

远教网络在向千家万户延伸

来源:网络,千家万户,万户,延伸 发布时间:2008-07-16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舜世升平,咸向圣朝沾雨露;帝业灿烂,应从史册绍渊源。”作为“五帝”之一的帝尧陶唐氏诞生之地的湖南攸县自上古迄今,历经沧桑,曾与外地文化融合,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湖湘文化,为华夏文明的创建作出了卓越贡献!今天,攸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进村入户工程又行进在三湘四水前列,助推现代文明建设所产生的实效令人刮目相看。
村民致富的“高速路”
    “要脱贫致富,先要网络入户。”里旺村党支部书记张向东联系这样几桩往事深有感慨地说。
    还是2005年里旺村党员冬训时,部分党员反映:远教站点集中学习活动多,自主学习机会少;所学的北方课件多,能用的本土课件少;白天学习时间多,晚上时间利用少。建议将远教网络延伸到各家各户,满足学用需求。村党支部认真分析了这一建议的必要性、可行性,决定不惜代价创办村级远教网站,把远教网络向千家万户延伸。历经半年筹措,2006年4月,里旺网站开通了,全村三分之一的农户联通了网络,被媒体誉为“三湘第一网络村”。
    谢良丰是个养鱼大户,网络入户后,通过上网查询和参加远教站点技术培训后,给鱼塘增设给氧设备,死鱼、病鱼的现象绝迹了,2007年产量比上年增加了50%;曾走过一段弯路的李先生从网上学习技术后,2007年养鸭5批,每批10000只,养鸡300多只,养猪30多头,纯收入达4万元。靠远教致富的村民都说,网络入户后受益颇丰。
    一花引来百花开。继里旺网站开通2个月后,江桥村网站接踵而至。2006年9月,年轻党员欧志诚足不出户,从网上采购建筑防水膏原材料,经过系列加工,然后利用网络销售到全县各地。现在,他创建的公司年产值500多万元,纯收入达100多万元。2007年11月,乌塘弦组村民皮文新从网上了解到鱼苗销售价格可观 ,便投资新开了80多亩鱼池,年利润达50余万元。
    现任中铁十三局集团第三工程项目部经理的江桥人肖金泉利用网络平台联系到株洲四通工程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共商家乡发展大计,投资建设多项工程,带出了江桥40多名劳动力,缓解了村里的就业压力。外出的江桥人满载而归,致力于家乡建设,促进了江桥的经济发展,有3位村民买上了东风车,每人每年创造了50多万元经济效益。
    2007年,里旺网站发布了5个招商项目,其中占地近3000亩的花炮工业园发展规划在网上发布后,引起了10多位安装了宽带网的农户注意,他们纷纷上网与远在外地的亲朋好友联系,最终吸引了3位外地老板投资。8月,经安监、环保等部门评审,一家投资800万元、年产值5000万元、每年能为里旺村增收300万元的出口花炮企业落户里旺,400多名村民成了“上班族”,里旺人皆大欢喜!
2008年初,网岭镇政府将网岭发展规划在新开通的网站公布后,攸县振辉房地产开发公司老总从自家的宽带网上看到信息后,毅然投资近3000万元创办了建材大市场。”
    攸县养鸡业协会会员家里大都联通了远教网络,他们利用远教平台,发展养鸡事业。年饲养商品鸡总收入已由成立之初的不到1200万元,发展到2007年突破6000万元,饲养品种由开始仅6-7个发展到20余种,利润率由过去的不到8%,逐渐提高到10%以上。2007年攸县养鸡业总产值已突破亿元大关。养鸡产业已发展成了攸县农村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2006年仲夏,江桥村远教站点首次对30多位村民进行电脑培训后,19户村民相继买回了电脑,联通了互联网。迄今,全村远教网络入户率达到 30%,几经培训,都能得心应手地搜索、浏览网上各种信息,下载各种资料。2007年8月,三丫冲组易文姑运用所学的养殖方法和防病措施,年出栏生猪1000头。当蓝耳病肆虐蔓延在周边乡村时,江桥村预防措施有效,创造了全村“没有一头猪被感染”的神话。网络进村入户, 为经济腾飞插上了翅膀。2007年江桥村农业产值由上两年的670万元、720万元突增到850万元!如今,江桥村成了“攸县城关镇小康示范村”、“攸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采访中,江桥村党支部书记周桂林深有感慨地说告诉我们:“网络入户后,我们都从网上了解到闻名全国的华西村就是靠发展村办企业率先富裕起来的。支村两委很快形成共识:利用网站,发动江桥籍的父老乡亲,共同致力于家乡发展,向“小康”进发!”倡议书在网上发布后,反馈的信息和捷报纷至沓来,先后13家企业落户江桥!
    谭桥村党支部书记陈学全是网络入户的带头人,他带动了众多的大棚蔬菜示范户网络入户,基本形成了“龙头+远教+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让绿色农业的发展产生了质的飞跃。远教造就的87位种植能手、45家科技示范户带动村民走上了小康之路。全村大棚蔬菜种植面积由最早的25亩发展到1100多亩。每亩产值由当年的800元一跃为6000多元。全村总产值由原来的120万元递增到6150万元,实现村民人均收入5000元。
    远教网络进村入户拓宽了农民群众的就业门路,全方位助推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2007年,攸县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03.36亿元,完成财政收入5.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845元,是5年前的 2.5 倍。
    啊! 网络入户让攸县人大开眼界:原来,脱贫致富之路就在脚下!
和谐乡村的“连心桥”
    2005年7月,里旺村建成了远教站点。不到1年,2006年4月,它在全省率先开通了村级网站!全村三分之一的农户家庭安装了电脑并已接通了互联网,一村一站、一户一点的模式初具雏形。两年来,“村务公开”、“远程教育”、“招商引资”等8个栏目磁铁般的吸引着全村男女老少和远离家乡的打工仔,就像一座连心桥,加快了和谐里旺建设的进程。
    采访中,64岁的村民王祖恩高兴地告诉我们:“如今,干部的工资,接待的费用,村里的大事小事,在网上看得清清楚楚,对村委会我们放心了,有什么建议和要求,都乐意在网上发表。”许多村民都说:“过去对村干部的一些猜疑、谣传、甚至诋毁早就销声匿迹了!网络成了干部和群众的连心桥啊!”
    倾听民声,有求必应,是广大村民对网站最好的评价。李建伟办了个木材加工厂,他在网上反映厂里的设备因电跳闸受损的情况,帖子在“留言建议”栏里发出13分钟后,网站管理员代表村委会作了回复。3天后,他没想到困扰两年的问题两天就圆满地解决了。
    以前,里旺村因外出务工人员多,留守儿童问题突出;赌博、迷信、斗殴等现象时有发生,影响着一方平安,制约着经济发展。自扩展型站点建成并联通农户后, 开展的“十星”文明户评选活动,转变村风、家风有了质的飞跃。三眼塘组70多岁的老人李书生有病在身,其子长期在外打工,无人照顾。村民组长、共产党员李友林将其接到自家照顾达3年之久,被评为“孝敬老人之星”;桥边组村民董祝英,其子在深圳开的士10年,她把两个孙子培养成牡丹江医学院和南昌中医学院的学生,被评为“爱幼之星”。这些典型在网上刊登后,大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网站与外地务工人员建立了QQ群。一些村民把生活近照上传到网上,让远在异乡的亲人网上相会,其乐融融;身居外地的里旺人有事无事都要点击家乡的网站,倍感亲切。如今,里旺村邻里和睦,百业兴旺,先后被评为“湖南省文明村”、“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单位”。
    今年春节前,由于冰冻天气,攸县部分乡镇发生了重大火灾。可唯独网岭镇却平安无事,镇网站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当时,将各种森林防火措施在政府网站上及时发布,大力宣传了部分救火英雄的事迹,通报了个别干部因救火不力而受到处分的情况,网络入户的村民浏览网页,大大增强了防火意识,一个安稳、和谐的人居环境随着信息化进程加快而不断优化。
    罗家坪村“乡村大舞台”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小有名气。网岭镇政府网站发布其经验后,吸引了包括江西省在内的数十个省内外乡镇、村来罗家坪村参观学习。在网岭镇,“买码”、搓麻将等赌博的少了,参加文化娱乐活动的村民越来越多了。
    只要你轻点鼠标,展现在你面前的就会是网岭镇一幅五彩缤纷的画面:“镇村机构”、“政务公开”、“网岭企业”、“重点工程”等11个版块,它会热情地为您服务,决不会让你失望。北坪村村民文旭说以前到政府办事,不知道程序。3月22日,他在家里上网就轻松查明了办事的程序和原则,再也不用跑冤枉路了。镇长黄武饶有兴趣地说:“网岭镇政府网站开通不到100天,政务公开的透明度提高了,镇里的矛盾、纠纷大大减少,为吸引投资商创建了和谐的人文环境。今年,就有五0二饲料厂、株洲长江公司、网岭水泥厂等企业通过网站发布产品销售信息,产品销售形势一派大好。”
“三农”政策的“直通车”
    网岭镇里旺村村民李建伟通过网络了解到:退耕还林、取消育林基金是党的现行政策;攸州工业园将引进一家大型木材加工企业。他兴奋不已,毅然决定投资200万元,买断柏市镇近4000亩山林的经营权,从事山林开发、经营。真有胆有识!现在,每年获利近400万元,他逢人便说,远教网络真是政策“直通车”。
    油茶一直是攸县的一大传统优势产业,县内丫江桥、贾山繁育优良无性系油茶苗的农户达40余户,面积近300亩,每年出苗300万株。国家退耕还林政策调整在网上公布后,网络入户的村民见有的地方价格跌至0.2元/株,一些农户及时通过网络发出了供货信息,100多万株积压的油茶苗销到了福建、江西、广西和省内的郴州、炎陵等地,避免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党的惠农政策通过网络吸引了不少人落户攸县创业。网岭镇涟滩村文波,1996年从武汉东湖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后,曾远赴福建厦门等沿海城市打工,后又回乡搞过一些小规模的养殖,但各种尝试都没有成功。一次,在网上他偶然看到里旺村网站刊登的《里旺投资指南》里的奖励政策:“规模养殖年出栏1000头(禽类10000羽)以上的种养企业,除享受网岭镇政府的奖励外,村委会奖励现金2000元。这位历经创业艰难的大学生心头一热,没有想到,攸县这样比较偏远的里旺村会有这样的发展意识、产业意识。于是,毅然决定就在里旺大干一番事业。如今,文波的养猪规模已达3800头,年出栏3500头,年经济收入超过50万元。今年,他通过网络引进长沙新五丰国家一级原种场和河北裕丰公司的“外三元”杂交猪,现在,发展成了拥有500多头母猪、年生产生猪近万头的生产规模,拥有国家农业部颁发的《无公害畜产品证》,成为攸县唯一拥有此殊荣的养猪场。
    江桥村招商引资的系列优惠政策在网上公布后,网络入户的村民争相转告,踊跃联系亲朋好友,很快,“花园式别墅群开发”、 “苗木花卉综合基地”、“农家乐垂钩休闲基地”3个招商项目就落户该村的工业园区。而今,江桥村的5个机砖厂年总产值达1500万元;年产20万吨水泥的长江水泥有限公司,年产值达6000万元;飞宇不锈钢制品厂年产值达2000万元 ;天赐盐业公司正处热火朝天的兴建阶段。江桥村的规模企业由原来7个增加到13个,企业总产值由创建网站前的700万元剧增到1.4亿元。
    2007年夏天,里旺村准备引资兴建年产5000吨的炼铅厂。消息在网站公布后,一时间,网页像炸开了锅:“炼铅虽然不是国家限制项目,但它对环境的破坏力很大,我们反对!”村民的众多意见,引起了支村两委的高度重视。经反复研究,支村两委形成了共识:“如果该厂不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达不到国家环保要求,我们坚决不办!”这一回帖在网站出现后,村民们无不夸网站是民意的传声筒,是政策“直通车”!
 

 
    攸县绿色农业发展从远教示范点谭桥村起步,全县普遍创建了农村远教实用技术培训基地。瞧!村民们丰收的满心喜悦全写在脸上。
    当蓝耳病在周边乡村肆虐蔓延时,江桥村村民从远教网络上下载的预防措施有效,创造了全村“没有一头猪被感染”的神话。图为三丫冲组易文姑家人运用所学的预防措施在给猪喂药。
 
 
作者:刘   凯 《湖南远教工作通讯》编辑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