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安乡党建网 !
您的位置: 首页 >干部工作>干部监督>详细内容

把握工作圈外角色树立党政干部形象

来源:把握,工作,圈外,外角,角色,树立,党政,党政干部 发布时间:2008-05-19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党政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在一个单位或地方负责,工作上大多都具有规范的言行举止,有严格的工作程序。但党政干部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工作之外同样存在亲友圈、朋友圈、师长圈、社交圈。他们在这些圈中的活动尤其会受到公众的关注。因此,党政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除了要保持工作上严谨规范,还要把握好工作圈外角色,以树立优秀的公众形象。

一、对待亲友应还原为一个普通的家庭成员身份。在长辈面前,要恪守孝道;在同辈面前,要平等亲近;在晚辈面前,要检点言行,为人师表;在诸亲眷面前,要扮好亲戚角色,不能因是党政领导干部,就淡化亲情。切不可在意识上,语气上或行为上高人一等,或无意当中把他们当成工作的对象,伤害了亲友之间的感情。在家庭中,要把握好夫妻、父母这两种角色。尊重和体恤爱人,把其放到和自己平等的位置上,对其多加关心。平时工作再忙,都要挤出时间和爱人进行思想交流和感情沟通。感情上要专一,党政领导干部,因身份特殊,在工作中可能会得到一些优秀的异性青睐,对此一定要把好感情的闸门,不能因他(她)较自己的爱人出众而心有旁骛,鄙视爱人。在工作圈外,最好不与异性接触,也不要在爱人面前经常提及某个较引人注目的异性,以免引起爱人的猜忌和反感。要妥善的处理好家庭纠纷。发生矛盾冲突,要保持克制忍让的态度,不激化矛盾,不走极端。

二、与朋友交往应交净化友谊。党政领导干部在和朋友的交往中,一定要头脑清醒,目光敏锐,分清谁是真朋友,谁是假朋友。要亲近那些品行端正、志趣高雅、正直诚信、爱憎分明、敢说真话的真朋友,远离那些心存奸邪、两面三刀、巧舌如簧、低级趣味的假朋友。朋友之间的关系应纯洁,追求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境界,追求事业的相互支持、感情的和谐融洽和心灵的息息相通,不能异化为酒肉关系、金钱关系和交换关系。应保持一定的距离。过分亲密的朋友关系渗透到工作中,会对工作的原则性产生一定的干扰。应远离社会上那些所谓的“同学会”、“战友会”、“同乡会”之类的交际圈,介入这些带有关系色彩的小圈子,会有损党政领导干部的形象。

三、在师长面前永远不忘记自己“学生”的角色。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在语言上和行动上,都要对师长表示应有的尊重。不能因为地位高了,就可以对老师、老领导、老上级口大气粗。对老师的教导要真情回报。在人生的道路上,如果没有老师、老领导和老上级的教育、引导和帮助,也就不可能有人格上的成熟、能力上的提高,政治上的进步和事业上的成功。可以说,绝大部分的师长对学生和下属的关心和培养是无私的,师生关系、上下级关系是纯洁而高尚的。领导干部对师长的回报不能亵渎这种感情。回报应侧重于干好事业和情感传递。要刻苦学习,勤奋工作,争创佳绩,争取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以自己突出的成绩赢得社会的肯定,让老师为有这样的学生而感到自豪和光荣,这才是对老师最有价值的回报。情感传递则是注重感情的传递和交融,不断赋予师生之情新的内容,并使之长久。经常去看一看老师、老领导、老上级,问一问他们的家庭生活及身体状况,汇报学习上的收获和事业上的进展情况。老师家如果有一些大事,如过生日、儿女婚嫁都可以参加。以实际行动让老师、老领导、老上级感受到你是一个有情有义,知恩图报的好学生、好下属。

四、追求高品位社交,树立新形象。党政领导干部的社交活动一定要追求高品位。社交的目的要健康纯洁。要以联系群众、沟通思想、相互学习、增进友谊为宗旨。不能把社交活动作为拉关系、结网络的机会,不要拉拉扯扯。社会上一些人,出于某种考虑,千方百计结交领导干部,进行感情投资,为日后找其办事埋下伏笔。在社交活动中尤其要避免介入具有陷阱式背景的人际交往。要与社会上各个层面的人交往,要搞五湖四海,不要搞小圈子、小山头。交往的频率也不要太频繁,过多的出入社交圈,不仅会牵涉大量的精力,对工作产生不良影响,而且会影响领导干部形象。社交对象要平民化,不做追权族、追钱族、追艳族、追星族。要多和普通群众交朋友,这样才能听得到真话、实话,了解到真情、实情。社交的形式要健康高雅。要选择一些情趣高雅的社交形式,譬如,参加文学、艺术沙龙,音乐会或体育活动等。不要总是吃吃喝喝,迎来送往,纯娱乐性的形式。绝不能沉湎于饭场、舞场、浴场、牌场。要远离低级趣味和庸俗下流的东西,做到不该想的事绝不想,不该干的事绝不干,不该去的地方绝不去。要自尊自重,保持一个党员干部应有的人格和尊严。对上级领导要表示尊重,但不要低三下四,阿谀奉承;对下级要平等相待,不可趾高气扬,不可一世;对待社会上的一些“大款”要不卑不亢,再有困难,也不能向其要钱要物;见到年轻貌美的女性要沉稳端庄,不可见色乱性,举止失态。在社交活动中,要始终注意身份,不同不良行为同流合污。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