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学习导入干部培训,带问题来带解决方案走
大多数人都是单位领导,哪有时间参加长达一年的培训?还要完成一个课题?一年前,刚参加中瑞合作管理培训项目四川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专题培训班的政府官员、景区负责人纷纷“抱怨”。然而2006年4月初该班结业时,甘孜州旅游局局长毕世祥却称“时间太短”。采访中,类似的感叹记者听到不少。
这个培训班,首次将“行动学习法”运用于我省干部培训中。
去年3月,中瑞合作管理培训四川子项目启动。学员们带着怀疑走进培训班。按照安排,一年时间,除了集中培训、现场考察、专题研讨外,学员绝大多数时间仍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集中学习活动每月只有一次。
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样安排,每一个学员都可以带着问题参加培训,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团队的协作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再带着方案回到工作岗位实施,做到学以致用———这就是“行动学习法”。
国内外专家导入先进旅游发展理念,专题考察省内外旅游业发达地区及瑞士、奥地利等国,引导大家对某些实际问题深入研讨……激烈的思想碰撞中,“金点子”层出不穷。
一年培训,23名学员开展各类学习研讨活动32次,为各级政府建言献策213条,完成课题成果28项。其中,学员就生态旅游发展提出的多项建议被吸收到《四川省旅游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
鉴于其良好效果,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积极研究,在更大范围内推广“行动学习”的培训方法。
个案
仁青求解
背景:稻城亚丁旅游发展近年来非常迅速,给当地居民特别是农牧民带来实惠。
但一些问题也逐渐凸显。如居民摈弃传统的藏式民居,照搬内地建材和建筑方式,形成了“视觉污染”。政府多次教育规劝,效果不大,甚至引发当地居民和政府的“对立”,成了亚丁自然保护的“障碍”。
带着这个问题,稻城县县长仁青走进培训班,选择了旅游开发与原住民之间关系这一课题。
奥地利的赫陶恩国家公园给仁青留下深刻印象:政府为这一地区的发展制定专门计划,让居民从旅游开发和保护工作中获得收益;公园管理委员会由13个委员组成,其中有7人是当地居民。
对照亚丁旅游发展的难题,仁青和其他学员展开讨论。观点渐次明晰:没有原住民参与的旅游绝不是生态旅游,脱离原住民的旅游难以可持续。
反思以前亚丁的旅游开发,仁青觉得亏欠当地居民许多。“这影响了我的看法和为政方式。旅游保护与开发,必须把当地居民的利益放在重要位置,使亚丁景区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最终真心实意的关心并自觉投入亚丁的生态环境保护。比如,要取消马帮,就应事先考虑、解决当地居民未来收入来源等问题。”仁青说。
对受到诟病的“视觉污染”,仁青提议,政府可以通过给予一定补助的“软性”力量,引导当地居民建立标准化、示范化的民居。
摘自(http://www.scol.com.cn 四川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