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安乡党建网 !
您的位置: 首页 >干部工作>干教工作>详细内容

大学生到基层就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建议

来源:大学,大学生,学生,基层,就业,面临,突出,出问题 发布时间:2008-06-06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为响应中央号召,我省、市、县大力宣传到基层就业艰苦创业的典型,以营造有利于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氛围。结合近几年大学生到我县基层特别是农村就业状况来看,形势不容乐观,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特别是就业的流向不平衡,真正到我县就业的人数很少。

一、2004年、2005年两年大学生到我县就业的现状

经编办、人事局统计,大学生到我县就业现状,200441人,200540人。就业的81名大学生,全部是从事教育事业,其它部门及行业,无一名大学生就业。从我县就业的大学生来看,全部是毕业于二类本科院校,籍贯多数是本县人员。由此可见,大学名校毕业生,外地大学生,很少有人想到我县基层就业。一些市场急需的人才,英语、写作、电脑及企业管理型人才更是不愿意到基层就业。

二、大学生到基层就业面临的突出问题

1、大学生不愿到基层就业。对今年我县在大专院校毕业的100名大学生电话调查结果显示,其中有76名说想都没想过要回我县工作,更不应说到农村了;15名大学生回答说可以考虑,但仍存徘徊的思想,说是到沿海地区转转看,是否能找到更好的工作;仅9名大学生说愿意到我县工作,都是近半年来到外地求职四处碰壁的结果,与其说是自愿,不如说是无奈。大学生不愿到基层就业的原因:一是内地基层待遇太低,工资水平不高,仅相当于沿海地区最低工资标准;二是环境不好,太艰苦;三是届太小,难以施展自己才华;四是政府相应优待政策不是特别优待无吸引力;五是虽然鼓励到基层就业,但到基层就业仍然很信,难以找到工作。

2、内地县、市建立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仍不完善,促进大学生到内地基层就业效果不明显。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意见》指出,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有利于改善基层人才队伍的结构,有利于促进城乡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各地区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高校毕业生人才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努力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意见》的提出,是站在全国高度,在内地县市,特别是较为贫困的安乡县,执行起来存在许多的矛盾与困难。一是给大学生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条件有困难。县直行政事业单位、学校教师岗位,基本上处于饱和状态,很少岗位缺编,大学生报考基层公务员岗位名额有限,工业不发达,企业容纳大学生的岗位也不多,造成高校毕业想到基层就业反而就不了业。二是地方财政紧缺,用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专门经费不多,中央财政通过不断加大转移支付力度,落实到具体一个县,资金额度也不是很大,两方面的财政资金难以给来基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给予很大的优惠。由于地域经济的差异,虽然给予了到基层就业高校毕业生一些优惠,但与沿海城市就业的大学生相比,实质条件相差甚远。

3、高校对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有缺陷,宣传力度不大。高校虽然安排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但效果不明显,仍有大部分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存在偏差,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想严重,未能把个人理想同国家与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部分大学生牺牲奉献精神不强,认为到基层就业很辛苦。同时,宣传的力度还需加大,造成到基层就业就是爱国,爱爱乡的氛围不浓。

三、大学生到基层就业面临突出问题几点建议

1、政府要把大学生就业去向,特别是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问题做为当前一项重要作来抓,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制订专门政策,组织专门机构,有计划的确保部分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市场经济也要有计划”,就业计划就是政府重要的计划工作之一。大学生从毕业包分配转为毕业不包分配,自主择业,不等于放任自流,推出去不管,去哪里不管,造成部分地区人才过剩,浪费人才,基层需要人才,反而招不到人才。政府必须加大宏观调控,政策引导的力度,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进一步增强基层对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确保提高大学毕业生到基础就业的比例。

2、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全面向基层就业,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层性作用。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根本出路靠市场。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也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层性作用。要确立“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方面。要在落实户口迁移,完善人事代理服务等方面作出具体明确规定,解决高校毕业生“去了基层出来难”的后顾之忧;为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鼓励毕业生到基层中小企业就业,要给与自主创业贷款担保或贴息补贴,有关费用减免、人事档案管理、工龄计算、专业技术职务申报评审等方面优惠政策,消除大学毕业生到基层自主创业、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的障碍。

3、要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和宣传工作力度,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踊跃到基层锻炼成才,并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舆论氛围。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高校毕业生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把到基层锻炼作为人生的重要经历和终身受用的财富,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使大学生“要我去基层”,变为“我要去基层”,要勤于学习,勇于实践,通过基层工作的磨练和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丰富阅历,增长才干,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要艰苦奋斗,甘于奉献,把个人价值与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结合在一起,在报效祖国,服务社会,服务基层的过程中实现人才最大价值。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