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安乡党建网 !
您的位置: 首页 >干部工作>干教工作>详细内容

对“公选生”尽快入角的几点思考

来源:公选,尽快,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08-06-06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公选生”制度是国家人事部为强化乡镇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而实施的一项从应由高校毕业生中选拔部分优秀人才充实到乡镇基层工作的制度。我县前几年已经选拔了三批20名,今年又补充选拔了5名。随着国家公务员制度的进一步深化,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被公选充实到乡镇基层岗位。“公选生”由大学生变成公务员,面临的不仅仅是社会身份的转变,而且还是一次包括从思维形式、生活方式、知识、结构、工作能力在内的综合性自我重塑。人事局是“公选生”的娘家,主要负责对“公选生”日常管理及考核工作,笔者作为人事局局长,现就“公选生”如何尽快适应环境,进入角色,有效开展工作谈几点看法。

一、力戒骄娇之气,树立求真务实之心

大学生被誉为“天之骄子”,大学期间又多在城市学习与生活,享受着父母、师长的呵护,天长日久,难免滋生一些好高骛远,目空一切的骄气。到乡镇基层工作后,突然面对的却是一个全新而陌生的环境,工作和生活条件与自己在象牙塔中的憧憬似有天壤之别,千头万绪的事务性工作让人手足无措、茫然彷惶。为此,“公选生”首先要做的是迅速接受并融入所面临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尽快熟悉工作职责,并全身心投入。“公选生”虽然有学历和知识的优势,但对乡镇基层工作则是新手,必须以诚恳务实的态度,一切从零开始,彻底消除心理的优越感,切实树立扎根基层、扎根农村、为机关服务、为群众服务的理念,扑下身子,放下架子,抛开面子,虚心向身边有丰富工作经验的领导、同事求教,虚心向有丰富农业生产经验的群众学习。要善于把抽象的书本理论与工作实践相结合,从中摸索总结基层工作的规律性,要经常性地深入村组,深入群众、下到田间地头,进村入户,认真了解当前农村生产现状和国家各项涉农政策的落实情况,为将来工作的开展积累经验。

二、力戒浮躁之气,树立认真细致之心

“公选生”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原因,在工作中常有浮躁现象,具体表现为做事不扎实,坐不住,静不下,学不进,搞调查研究不深入实际,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起草文稿东拼西凑,天马行空,随心所欲;做人不踏实,不愿干苦事、难事、小事。须知,乡镇基层工作事关百姓生活,群众之事无小事,事事关系工作大局。因此,“公选生”要牢固树立“细节决定成败”的观念,凡事要常怀如履薄冰之心,举轻若重,一丝不苟地做好各项工作。无论办何事都要在细致上下功夫,力戒任何形式的疏漏,做到工作有计划,日程有安排,活动有方案,心中有数,忙而不乱,无可挑剔。

三、力戒功利之欲,树立平常坦然之心

乡镇基层工作的价值体现就是如何为群众做好服务工作,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刚参加工作的“公选生”很多工作都在幕后不在台前,在边缘不在中心,苦劳多而功劳少,批评多而表扬少,因而决定了“公选生”一定要以一颗宠辱不惊的平常心来对待名利得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忍得住平凡,沉得下身心。对领导的表扬不能沾沾自喜,要认为是份内之事,理所当然;对领导的批评,要虚心接受,及时总结,调整偏差。

四、常怀危机之感,树立终身学习之心

乡镇基层工作对下要处理纷繁复杂的具体事务,对上要面对县直各部门搞好服务工作。工作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公选生”必须具备广博而精深的知识结构。因此,“公选生”要常怀“知识恐慌”和“本领恐慌”的危机感,时刻注意自我“充电”。加强对政治理论、科学化和现代管理等知识的学习。做到学习工作化,学习经常化,学习制度化,使学习成为个人一种自发的精神需要,力争成为一专多能,文才兼备的知识型、学习型干部,真正实现从莘莘学子到国家公务员的彻底转变。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