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三项机制盘活人才资源
事业兴衰,人才为本。人才工作是关系全局的基础性和战略性工作,因此,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是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人才观,大胆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努力盘活人才资源,以人才支撑发展,用发展孕育人才。
一、创新人才开发机制,盘活人才资源
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需人才,当前要加快形成在发展中推进人才资源开发的新机制。一是加强人才市场建设,培育发展企业经营管理和农村实用人才市场,加快建设多层次、多元化、统一开放的人才市场体系。要善于利用外埠人才资源,做到自主培养开发人才和引进外来人才并重,建立企业人才和重点项目人才工作联系制度,重点吸纳高层次人才和县域经济发展所需的急需紧缺人才。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通过聘请专家定期工作、短期服务、异地服务、解决关键性技术难题等方式,实现多层面、多渠道、多形式引进人才和智力的目标。二是着力构建人才平台,平台是吸引人才的重要载体。首先,是要充分发挥项目平台作用,真正做到上一个项目聚一批人才,建成一个项目培养一批人才;其次,是要围绕农业产业化平台,加快产业聚集,发展高新技术,建设创新体系,做强优势产业,以产业聚集促进急需紧缺人才聚集;再次,是要依托人才招聘会平台,为大中专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进行洽谈提供渠道,引进企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所需之人才。三是加大引智工作力度。作为内陆省份的偏远县,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势必缺少引进人才的经济实力,所以引智工作就更加现实和重要。根据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以服务经济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为中心,密切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加强地区间的交流,切实提高引智效果。首先是要帮助企业和各类经济组织了解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理念;其次是要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才及公务员到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培训工作;第三是要积极开展技术入股、项目投资等多方位多层次的引智工作,以最少的投入创造最大的效益。
二、创新人才培训机制,盘活人才资源
要使县域人才尽快适应县域“气候”开花结果,必须坚持“重点人才重点培训、优秀人才优先培训、紧缺人才加紧培训、年轻人才全面培训”的原则,整合各类教育资源,不断创新培训手段和方式,努力构建“大教育、大培训”的新格局。一是发挥人事部门人才培训中心主阵地作用,积极加强对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的培训。精心研究培训方案,针对不同岗位、不同人才群体的具体要求,开列不用的培训“菜单”,进行基础知识、业务知识和职业行为规范等培训,以提高各类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二是发挥各专业培训基地作用,特别是针对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出现的新产业、新技术,如淡水珍珠养殖及深加工等,必须聘请相关专家到培训基地讲课,到田间湖边手把手的指导,尽快培训一批懂技术、善管理的土专家、田秀才,为农村、农民、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三是发挥异地培训机构培训人才的作用。本地无条件和能力培训的人才,可以选送到上级人才培训机构或发达地区的培训机构代为培训;也可以与高校或科研院所联姻,让它们代训;还可以积极组织申报国家资助的出国培训项目,争取参加更多的重点出国培训项目。
三、创新人才激励机制,盘活人才资源
要保证人才留得住,用得好,就必须创新激励机制,突破体制“瓶颈”,加大用人机制建设力度。一是工作上创新服务。“政策有底线、服务无止境”。努力搭建招才引智平台,为企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提供各类服务。人才部门必须尽快突破体制界限,将非公经济组织人事人才服务纳入工作范畴,主动为非公经济组织和农民提供职称评审、人才培训、人才资助等公共人才服务。二是分配上创新模式。打破传统的分配模式,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鼓励人才创新创造的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将人才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绩效、实际贡献及成果转化产生的效益直接挂钩,加快形成有利于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收入分配机制,真正使人才对社会作出的贡献得到更加合理的回报。三是荣誉上进行激励。坚持定期评选“学科带头人和技术带头人”制度,对评选出的优秀人才进行精神和物质奖励,大力表彰和宣传重大创新成果和突出人才。同时,让区域内有突出贡献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尽可能对优秀人才授予“三八红旗手”、“新长征突击手”、“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总之,要利用一切手段,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