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灵敏夯实基层组织堡垒推进新常德新创业
夯实基层组织堡垒 推进新常德新创业
安乡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程灵敏
市委六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指出:新常德新创业是全市人民的共同事业、共同梦想,是全市工作的中心所在、大局所在,必须凝心聚力,强力推进。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作为县级组织部门,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市委工作中心,服从和服务于发展大局,建强组织、加强基层、夯实基础,为强力推进新常德新创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一、在优化组织体系中引领新发展。市委提出的“打造一个中心,推进两个转变,实现三个翻番,建设四个常德”,是全面发展的完整蓝图。吹响引领发展的进军号,必须推动党组织网格式、区域化建设,实现组织的无缝隙覆盖。一是健全园区非公企业党组织。采取“单独组建、区域统建、行业联建”等多种形式,因企制宜,分类指导,帮助县工业集中区50多家非公企业组建党的组织,以企业党建引领新型工业化建设。二是健全农村经济组织党组织。在全县19个乡镇广泛推行村级党组织、村民委员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建立一批产业型、合作型党组织,鼓励扶持党员牵头组建服务型中介组织,推进农业现代化,当好建设美丽乡村的领头雁。三是健全城镇小区楼栋党组织。发挥社区各类党员特别是退休老党员的特长,在全县30多个社区、60多个居民小区、190多个楼栋建立楼栋党小组,鼓励扶持社区党员牵头组建义务巡防队、纠纷调解组等群团公益组织,合力打造完美社区。四是健全域外流动党员党组织。健全农民工党组织网络,探索在广州、上海等农民工党员聚集地建立一批流动党支部、党小组,建立农民工党员动态信息库,鼓励流动党员智力、资金回流。通过健全党的基层组织,组织动员全县党员、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积极投身新常德新创业的伟大实践。
二、在优化组织资源中激发正能量。党建资源是引领和推进新常德新创业的重要资源。要坚持“以开放促共享、以开发聚合力”,发挥资源优势,培植主力军,开辟主战场,唱响主旋律,着力提升基层群众的幸福指数。一是建设新队伍。采取民主选举、择优选拔、面向社会选聘、从机关年富力强的培养对象中选派等方式,培养一批“领头羊”,充实基层党建工作力量;选派一批政治素质高、善于做群众工作的机关干部进村入户,解民难、帮民富、正民风,建设一支“同盟军”,助力新农村、新社区建设;同时,由村组社区党组织牵头,联合辖区企事业单位,以年轻党员、团员为骨干,发动“五老”人员,发展一群“志愿者”,组建志愿者组织,为推进城镇“三改四化”、农村环境整治等重点工程献计出力。二是打造新阵地。在全面完成全县19个乡镇机关和265个村(社区)党建阵地改造升级的基础上,引导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站、文化站、劳动保障工作站、远程教育站点、警务室、基层调解组织等服务资源向乡村组织活动场所聚集,并开辟服务窗口,集中资源优势,强化服务功能,形成集聚效应。成立基层党员群众活动中心,对群众实行全方位、全天候、全免费的全面开放,引导基层党员群众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三是丰富新载体。统筹搭建开放式的信息共享交流平台,全面开放远程教育站点、图书室等场所,为基层党员群众免费提供信息查询与发布及法律政策、实用技术咨询等方面的服务,搞活农产品流通。同时,大力推进网络党建,开通党员手机短信信息系统,探索建立党建QQ群和微博、微信群,举办网上议事会,及时发布服务信息,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渠道。
三、在优化组织服务中提升战斗力。服务大局、促进发展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落脚点,也是推进新常德新创业的基本要求。要积极转变基层党组织职能,优化服务模式,培育组织活力。一是建立实绩考核制度。在推进新常德新创业的中心工作、重点工程和一线岗位上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广泛开展“三级联创”、“设岗定责”、“星级管理”、“党员承诺”及“行业先锋”和“十佳公仆”评选等活动。建立基层党组织服务工作考评机制,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列为各级党组织及党员干部述职考评的重要内容,建立党员干部实绩档案,以实绩考核作为推动全县各项工作的指挥棒,引导党员干部在工作一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二是推行开放服务模式。打破基层党组织内部小循环的党建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引领功能,通过“党建带工建、带妇建、带团建”,同步抓好共青团、妇联和工会等群团组织建设,统一配置党群资源,推进“党群一体化”建设,指导群团组织围绕中心,发挥职能优势,开展服务活动,实现党群组织同步发力,形成推进发展的强大合力,做到工作思路上合拍、服务效果上共振。三是开展联动互促活动。积极探索建立党委、政府、事业、企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推动均衡发展,共建共赢。实行“城乡共建”,组织县直单位党组织到村(社区)开展共驻共建、扶贫帮困等活动,推进民生工程,促进共同发展;实行“企地共建”,组织规模以上企业党组织与村(社区)党组织结成共建对子,在提供就业岗位,开展岗位技能培训,为企业提供配套加工、运输等服务,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进行合作;实行“强弱共建”。在帮项目、帮资金、帮技术、帮措施方面引导后进村、社区,将优势产业、项目等优势资源向后进村、社区倾斜,促使后进村、社区赶超,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来源:《常德组织工作》2013年第四期 程灵敏)
(本版责编:陈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