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是两型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和精神动力
胡锦涛同志指出:“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中国所取得的所有社会进步,归根结底都是解放思想的结果。党的十七大以来,湖南组织了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活动,为继续解放思想做了必要的理论准备;开展了“继续解放思想,大力推进长株潭试验区改革建设”宣讲活动和“推进‘一化三基’、实现富民强省”宣传活动,为继续解放思想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对此,我认为:解放思想是建设两型社会的内在要求和精神动力。
一、两型社会建设与解放思想紧密相连、密不可分
国家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在解放思想的基础上,从各地实际出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作出的科学决策。两型社会建设与解放思想紧密相连、密不可分。
本质上,两者有一致性。两型社会建设与解放思想都是我党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本质要求,都体现了知与行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胡锦涛同志强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大胆创新,尽快形成有利于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
在作用上,两者有互促性。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历程,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过程。建党以来,每一次思想大解放,都把党的伟大事业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党的伟大事业的每一次成功实践,都为下一次思想解放作好了铺垫。两型社会建设,就是我党不断解放思想得出的发展理念,在新的历史时期作出的科学决策。解放思想引领两型社会建设,两型社会建设程度检验思想解放水平。解放思想和两型社会建设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工程。
在要求上,两者有同一性。解放思想和两型社会建设,对党和人民的内在要求既抽象,又具体;既宏观,又微观;既有思想方面的,又有实际行动方面的。我们都是解放思想和两型社会建设的主体,都肩负着解放思想和两型社会建设的职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切实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新路,为推动全国体制改革、实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这既是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也是进一步解放思想的要求。
二、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准确把握“两型”
“两型社会”建设,就是要在发展的过程中,避免走西方工业化国家以大量消耗能源资源、大肆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发展老路,走出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发展新路,只有解放思想,才能把握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这“两型”。
把握“两型”是对人类与环境关系的认知深化。1972年6月5日,第一次国际环保大会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世界上133个国家的1300多名代表出席会议,会议通过了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宣告人类对环境的传统观念的终结,达成了“只有一个地球”、人类与环境是不可分割的“共同体”的共识;同年的联合国第27届大会把6月5日定为 “世界环境日”。我国政府也签字承诺与各国合作解决环境问题。两型社会建设,就是在进一步解放思想的基础上,把对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新认知付诸于实际行动。
把握“两型”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传统发展模式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成了各国政府亟待解决的难题,制约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两型社会建设,就是要在进一步解放思想的基础上,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率先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新机制,率先积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经验,率先形成城市群发展的新模式,形成经济核心增长极,成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的示范区。
把握“两型”是对新型工业化的科学诠释。发达国家以资源的过量消耗和环境生态的破坏为代价的传统的工业化发展模式,已经受到了自然界的无情惩罚,人类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我国由于历史条件、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和经济体制等方面的约束,过去在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资源、环境和生态问题日益突出。两型社会建设,就是要在进一步解放思想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和汲取我国以往工业化进程中的经验教训,坚决走一条有时代发展特点、符合客观规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三、两型社会建设,必须在解放思想中树立新观念
两型社会建设没有现成的模式、经验和方法可供效仿,一切都要靠我们解放思想,去探索、去开拓、去创造。“远飞者当换新羽,善筑者先清旧基”。解放思想的根本要求是要转变观念。两型社会建设,必须在解放思想中树立新观念。
树立富有远见的差距观。“登高山,方知天之高;临深渊,方知地之厚。”我们处在工业化发展中期,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准确分析所处的发展阶段,找准差距,自我加压,在新的起点,谋求更大的发展,实现新的跨越。富有远见的差距观,就是要善于在两型社会建设中看到发展亮点,在亮点纷呈中寻找存在的差距,并通过查找差距把握发展契机,激发前进的动力,加快发展步伐,使两型社会建设的发展思路顺应时代潮流、发展举措遵循客观实际、发展成效符合人民要求。
树立科学跨越的赶超观。两型社会建设是面向未来的追求,是奋勇向前的壮举,是要实现科学跨越。科学跨越要求我们敢与强的比、敢和快的争、敢向高的攀,在不争论中加快发展,在不折腾中勇于突破,在不动摇中实现赶超。两型社会建设容不得常规小步,轻移莲步,按部就班。要深深懂得慢进也是退的道理。科学跨越,就是要敢于给自己松绑,特别是给自己的思想松绑。解放了思想,就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加快发展速度。实现科学跨越,务必立足实际,彰显个性,实施差异化战略,实现特色化发展。
树立与时俱进的实践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与时俱进的实践观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突破习惯的思维定势和经验主义的束缚,以实践检验正误,用发展衡量是非,不争论,不犹豫,大胆“试”,大胆“闯”,在实践中“试”出真经,在“敢闯”中走出新路。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两型社会建设的力度和进度。如果闭门索居,孤陋寡闻,远离了新时期亿万群众改革开放的实践,就不能有效建设两型社会。只有继续解放思想,勇于改革创新,积极投身两型社会建设实践,才能创造出新的一流的业绩。
(株洲市政协研究室 李述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