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安乡党建网 !
您的位置: 首页 >领导言论>重要言论>详细内容

做“规范组工”必须正确处理创新与程序的关系

来源:规范,必须,正确,正确处理,处理,创新,程序,关系 发布时间:2008-06-06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做“规范组工” 必须正确处理

创新与程序的关系

 

    此次组织系统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树组工干部新形象”活动,上级领导提出了“六个组工”的新理念,其中一个就是做“规范组工”,要求把组织部门建设成最讲程序、最守纪律的部门,把组工干部塑造成最讲程序、最守纪律的干部。做“规范组工”是一个规范有序、求真务实、逐年修养的过程。但在迅猛发展的时代,需要组织工作不断推陈出新,此时与“程序”似乎是相矛盾的“创新”一词出现的频率最高,在实际工作中也将“创新”作为追求目标,我们认为要做“规范组工”,当前的关键是要正确处理创新与程序的关系。

在创新中守程序

所谓“程序”就是事情进行的先后次序。任何单位任何事情,首先强调的就是程序,细节决定成败。程序就是整治细节最好的工具。于是,现在我们的所有工作,无时无处不在强调程序,组工干部更是要成为讲程序的模范。

一要勤于学习、重于积累,学习组织工作有关程序。组工干部要不断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党的先进理论,不断地用科学地政治理论知识武装头脑,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理性的思维去观察、分析,把握问题的实质,始终坚持正确的、坚定的政治方向,在大是大非上保持头脑清醒;不断地学习地学习组织工作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不断增强自己业务水平,让自己懂得用程序去安排工作;不断地学习探索组织工作和人才成长规律,努力追求理性理念、理论思维、理性眼光,不断增强工作中的系统性、原则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力求谋事深、处事细、衡人全、用人准,尽可能地避免因个人经验、个人情感和个人好恶导致不公道正派;不断地了解掌握本地风土人情、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的情况。既要熟悉掌握外面世界的大变化,又要熟悉掌握本地社会、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的变化,一切组织工作与人才工作都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尽量避免好高鹜远。

    二要切实转变作风,扎扎实实地按程序办事组工干部无论是搞课题调研、起草文稿、制定相关政策,还是考察、了解干部,都要扑下身子真正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真正做到身入、深入、神入,绝不能浮光掠影、浅尝辄止,绝不能以偏概全,更不能闭门造车,要通过扎实的“一线工作”掌握第一手资料;在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相关政策法规和制度时,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真正把政策法规、制度落到实处。

三要做好调查研究,增强懂得守程序的能力组工干部到基层搞调查研究、检查督导工作时,少一点室内听汇报、少一点海吃海喝、少向基层伸手,多一些轻车从简、多一些粗茶淡饭;在为别人作“嫁衣裳”时,少搞一点投桃报李,多一些平常之心、多一些“人梯”精神;在工作之余的平时生活中,少进一步娱乐场所,少一点攀比,少一点奢华,少一点时髦追求,多一些清贫,多一些寒窗苦读。

守程序时有创新

所谓“创新”,按照新华词典里的解释就是“抛弃旧的,创造新的”。对组工干部而言,“创新”就是积极适应不断变化着的客观实际,根据组织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实践、新需求,对传统的工作理念、方式方法和相关制度进行变革、丰富、抛弃和发展的过程。

一要顺应新形势,不断创新组织工作理念。至少要树立四种新的理念:树立争先创优的理念。敢为人先是创新的前提条件,在创新的过程中,解决思想观念是关键,只有变“要我创新”为“我要创新”,创新才有动力,工作才能深入、扎实。任何安于现状、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思想,都不利于创新,都是创新的敌人,必须坚决摒弃树立“双提供”的理念。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不仅要有为小康建设事业提供强有力组织保证的理念,而且还要有提供强有力人力支撑的理念,不管是“体制内”的人才,还是“体制外”的,都要纳入视野树立人才市场化的理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仅要树立树牢“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而且要树立按人才成长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不断开发、培养人才,竭力把人才资源盘活,发挥他们最大效益树立树牢法制理念。要冲破经验和情感的束缚,从制度和法律的角度多思考人才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尽量避免人治色彩。

    二要在理性思维指导下实践创新。创新是多层次的,不仅要在工作理念、工作思路上创新,而且要在理性思维指导下对工作的内容、工作的方式方法、工作的运行机制等进行创新。一是致力于常规工作“挖潜”创新。譬如党员发展工作是组织工作中一件很常规的工作,这就要求进一步“挖潜”,在培养、储备入党积极分子时,就要根据各地实际的需要去进行。现在农村优先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入党积极分子、优先发展成党员致富能手就是“挖潜”的结果,又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常规性工作,按照人人可以成才的新理念,由“小培训”向“大培训”的递进是“挖潜式”创新。二是致力于解决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方法创新。譬如干部监督工作,突出各级党政“一把手”这个重点监督对象是创新;市场经济加速了劳动力的流动,强化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是创新;鼓励、引导基层干部特别是乡镇干部做“两栖干部”,带领群众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创新。三致力于组织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律化创新。对没有形规范化、制度化、法律化的工作进行提炼、总结,建立相关制度规范是创新;对已有的规章制度摒弃过时的、缺乏可操作性的内容是创新;对比较成熟、完善的规章制度上升为法律是创新;对系列制度实行科学组合,形成一整套既相对独立又协调运作的机制是创新;采取新的有效的手段确保规章制度法律执行到位是创新。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