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开展党建工程“十个一”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效
2012年4月,吴川市正式启动为期两年的市四套班子领导干部带头挂驻农村的党建工程“十个一”活动。一年以来,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一、主要做法
(一)突出重点,推动活动开展有目标。重点完成“十个一”目标要求。即是通过“为农村党员上一次党课、撰写一份党建专题调研报告、办好一批惠及民生的实事好事、化解一批社会矛盾纠纷、选准一条发展集体经济的好路子、打造一批和谐生态示范村、整顿一批后进薄弱党组织、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培养一批年富力强的后备干部、创建一批‘五好’示范党组织”,实现强基层、增活力、解民困、聚民心的目的,并达到“五个明显”的效果:机关干部作风得到明显改进,党员干部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党群干群关系得到明显改善,基层领导班子建设得到明显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得到明显提升。
(二)领导带头,推动活动开展有合力。市四套班子成员带头下乡驻村,切实感知和体会农村群众的疾苦、困惑和期盼,切实服务群众、服务基层。市委书记曹兴挂任那郭垌村后,奔前走后,听村民畅所欲言,针对天然河上水浮莲疯长成灾、阻塞河道,有线电视尚未接入村内,吴阳路口因没有交通指示灯导致车祸多发等问题,一一解决妥善,给村民一个完满的答复。时任市委副书记、市长江毅到黄坡镇新屋村开展工作后,积极发动东莞商会支持该村购买收割机运输车辆,通过收割机下田提供服务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市委常委黄真窦了解到挂驻的王村港碌西村水利灌溉存在困难后,向水务局争取了5万元资金,对碌西村支渠进行疏通、清理、维修淤渠和合理挖沟,实现了汛期顺利排洪、旱期顺利灌溉。市委领导亲历亲为作示范,有效带动了广大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全市形成了下乡驻村、为民服务的活动热潮。
(三)强化措施,推动活动开展有保障。市委对干部下乡驻村人员和联系点作出了具体规定,由市四套班子党员领导成员、法检“两长”、市直(含驻吴)单位主要领导以及从市直单位选派20名35岁以下优秀年轻干部挂驻全市194个村(社区),任村(社区)党组织第一书记(非党领导干部挂任第一主任)。在具体时间安排上,每月10日(若星期六、日即顺延到星期一),第一书记要进村到点开展工作,全年下基层调研和指导工作时间不少于60天。为确保广大机关干部下得去、蹲得住,市委成立党建工程“十个一”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专门负责干部下乡驻村工作的组织协调、相互衔接和管理检查及考核工作。办公室组织人员每月不定期到点督导工作,查看民情日记;每季度收集《吴川市领导干部挂驻农村开展党建工程“十个一”活动季度登记表》进行汇总,及时通报和反馈结果;年终收集领导干部挂驻农村年度工作总结,并进行考评。市委把挂驻情况作为领导干部年度述职述责的主要内容之一,每年对领导干部挂驻农村开展党建工程“十个一”活动进行总结表彰,对工作不力的给予督促和批评。
二、主要成效
通过基层实践的磨炼,广大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进一步提升,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基层基础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成效:
一是在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上取得实效。第一书记将“十个一”活动与扶贫“双到”工作相结合,立足所驻村村情实际,努力将扶贫由“输血”向“造血”转变,积极探索发展集体经济的好路子。比如,挂驻塘尾街道东海社区的第一书记根据该社区濒临南海的实际,协助扶贫开发帮扶单位做好地拉大网项目,预计每年为集体经济增加100多万元。挂任吴阳大坉村第一书记经过调研,建议盘活村委会市场及周边小店铺,增加年租金收入2.95万元;发包彭勇的三条排灌沟,为村集体经济增加年收入8.52万元。目前全市共推进集体经济项目176个,有效促进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二是在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上取得实效。第一书记充分发挥部门、行业和个人的优势,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协助驻村解决了一大批道路交通、教育文化、农田水利、医疗卫生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问题,努力把“十个一”活动办成群众满意工程。比如,市财政局长龚启图挂驻塘尾街道麦屋社区后,发动湛江大天然老板出资56万元整治农村水利,解决农业灌溉难问题;出资65万元改造村硬底化道路、26万元建设3公里长的路灯,解决该村行路难问题;出资28万元为村建设灯光球场,丰富村文化生活。市计生局局长陈志雄挂驻振文泗岸村后,积极发动深圳市鹏广达集团董事长曹成鹏、曹上保兄弟捐资150多万元建起文化楼、灯光球场,铺设镇通公路,修茸学校,并捐资200多万元进行饮水工程、村道硬底化建设工程及绿化、亮化工程建设。一年来,第一书记挂任单位共筹集帮扶资金167万元,发动外出老板、党员群众筹集资金2900多万元,共组织帮扶修建、美化村路475公里,疏通排灌渠工程97处,建设、修缮村委会办公楼62座,修建校舍32间,共募集助学资金580万元,帮扶困难户940多户。
三是在转变干部作风上取得实效。结合开展“机关作风整治年”活动,广大第一书记进村入户接地气,走访调研听民情,与农民群众结亲戚、交朋友,做到了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比如,市林业局挂驻村点中深入开展“三服务”(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工作对象)主题实践活动,坚持做到“六个一”,即领导到一线指挥,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决策在一线落实,作风在一线转变,创新在一线体现,受到了群众的好评。一年多来,第一书记累计到点达3416人次,召开座谈会1602场次,走进村庄1500多条,访谈群众8942人,慰问贫困户2634户,共收集到各类意见、建议4329条,撰写民情日记3416份、调研材料289份,进一步锤炼了“实深硬快公廉”的“六字”作风,全面摸清村(社区)情况和农民所思所盼,为科学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四是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上取得实效。第一书记紧紧围绕土地征用、房屋拆迁、涉法涉诉、干群矛盾等社会突出问题,主动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切实维护基层稳定。比如,市法院院长彭彭绍全挂驻长岐镇兰溪村后,积极发挥职能优势,有效化解该村换届的遗留问题,推进了该村团结和谐。市人防办主任冼世中挂驻大山江街道河东社区后,针对社区历史遗留问题多、居民小组帐务管理问题多、上访多的情况,积极与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联系,耐心与当事人沟通,成功调解了企业占用坟墓地纠纷、那孔砖厂赔偿纠纷、那孔村与竹城村的林地纠纷等问题。一年来,共化解社会矛盾纠纷975起,调处土地纠纷案件206宗,配合“三打两建”职能部门处罚违法用地53宗,处理了一批陈年积案,消除了大量不稳定因素,为维护该市农村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五是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上取得实效。围绕创建“五好”示范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第一书记大力推进基层组织工作创新,突出整顿软弱涣散党支部、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发展党员队伍等工作重点,不断夯实基层基础。比如,通过充实整顿,兰石庄艮、吴阳沙角旋、黄坡岭博、长岐兰溪等几个比较软弱涣散的村(社区)党组织出现了明显好转。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黄真窦挂任第一书记后,帮助驻点村完善党务、村务、财务公开等8项制度,及时更新和规范公开内容,增加了村各项工作的透明度。一年来,全市挂任的第一书记帮助驻点村建立健全村级管理制度共174项,培养入党积极分子932人,物色后备干部309人,创建了黄坡镇林屋村、兰石镇兰石村、吴阳镇上郭社区、博铺街道香山社区等一批示范点。
三、主要体会
(一)干部下乡驻村是践行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的必要途径。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开展党建工程“十个一”活动,促使广大党员干部扑下身子沉下去,与群众结亲戚、交朋友,有利于党员干部进一步树立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有利于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
(二)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不仅要“人到”,更重要的是要“心到”。群众的感情是最淳朴的,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广大党员干部挂点驻村不仅要“人到”,更要“心到”,真心融入群众,真心服务群众,重视农村、农民的具体诉求,为群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推动基层发展,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
(三)干部下乡驻村、服务群众要形成长效机制才能真正取得实效。要处理好搞活动与建机制之间的关系,从党员经常性教育、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党建责任制建设等方面入手,认真研究制定经常性地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的各项制度,特别是要把基层创造的好做法上升为制度形式,提升群众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水平。
(来源:共产党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