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安乡党建网 !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详细内容

人民论坛独具中国特色的“八方支援”

来源:人民,论坛,独具,中国,中国特色,国特,特色,八方 发布时间:2008-07-22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我们民族千百年来在求生存、谋发展的艰难曲折中积淀起来的优良传统和高尚品德。从汶川地震灾害发生的那刻起,中国人民就不断以可歌可泣的实践,诠释着它的深刻内涵,丰富着它的时代内容,展示着它的中国特色。在支援地震灾区恢复重建中,中国人民继续领略着、升华着、创造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国特色更加鲜明。

  何为“支援”?《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用人力、物力、财力或其他实际行动去支持和援助。”

  看看我们的“八方”是如何“支援”灾区重建的。

  “支援”的眼光是那样长远:广东省委要求,着力提高灾区长远发展能力,务求使对口支援取得最大效益和最好效果,要援建一批有利于改善受援地区人民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的项目,要将汶川籍在粤务工人员纳入广东“农民工技能培训计划”,增强灾区自我发展、持续发展能力。

  “支援”的情意是那样深厚:山东省围绕“再造一个新北川”的目标,在努力建设一个现代化、生态型新县城的同时,利用老县城遗址和唐家山堰塞湖的科研、教育和历史遗存价值,帮助建设“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恢复重建“羌族民俗博物馆”等重要纪念设施和景区,以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支援”的胸怀是那样博大:筹办奥运任务十分繁重的北京市,为帮助灾区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在国家和四川省补助的基础上,再为对口援建的什邡市因灾造成无房的农民每户补助2万元,并严格落实每年对口支援实物工作量不低于上年地方财政收入1%的要求,计划今年投入15亿元支援什邡市重建。

  “支援”的脚步是那样急切:上海市为了加快支援都江堰市重建的步伐,成立了对口支援领导小组和建设指挥部,迅速组织各项援建工作,采取滚动实施的办法推进援建项目,启动第一批、研究第二批、准备第三批,确定了首批23 个援建硬件项目和10个培训教师和医务人员、开展农业科技辅导、宣传推介灾区农产品等软件项目。

  这是在“支援”吗?是的,是“支援”。但这种“支援”已经远远超出了那种把受灾地区和群众当作一方,自己站在另一方,从同情、良知和道德的角度伸出“支援”之手的“支援”,而是和灾区人民福祸同担、血脉相连、生死相依的“支援”。

  从这种“支援”中我们体味到的是强烈的主人翁意识,灾区的事,就是自己的事。没有袖手旁观,没有评头品足,有的是自觉承担,有的是竭尽全力,有的是好中求优;没有相互推诿,没有本位主义,有的是勇挑重担,有的是无私奉献,有的是大局至上。

  从这种“支援”中我们看到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任何一个、任何一种私有制为主体的社会,都不可能做得像我们这样好;改革开放是兴国富民的必由之路——没有30年改革开放积累的物质财富,抗震救灾我们只会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共产党任何时候都是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跟着党,天塌地陷也没什么可怕,伟大祖国前进的脚步任何困难、任何灾害都难以阻挡。  

  这就是“八方支援”的中国特色,这就是独具中国特色的“八方支援”。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