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强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
世界性产业转移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和结果,是产业发展内在的必然规律,也是我们需在本世纪头20年抢抓的重要战略机遇。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有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强化措施,主动作为,立足带动全省发展,立足发挥比较优势,立足产业融合发展,把承接产业转移作为推进“一化三基”的重大措施,作为事关全局的工作来抓,做到引进一个、带动一批、辐射一片,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实现全省进出口额过200亿美元,加工贸易出口占全省出口总额的比重提高到30%以上,把我省建设成为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
一要加强规划做好分类指导。各地必须结合各自的发展目标、产业基础、市场前景、资源禀赋、区位交通等条件,明确重点,因地制宜承接产业转移,创造具有竞争力的区域品牌。要发挥综合成本优势,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沿海转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驱动力在于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我省劳动力、土地、水、电等价格低,具有综合成本比较优势,各地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大力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要发挥资源优势,承接精深加工产业。依托我省丰富的有色、农业等资源优势,吸引国内外行业巨头加快向我省转移企业,提高资源性产品、中间产品的精深加工度;引进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要发挥区位优势,承接加工贸易产业。随着国家调整加工贸易政策,沿海地区的出口加工型企业急需转移到市场辐射面更广的地区。我省具有连接东西、贯通南北、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要发挥交通枢纽、商品集散地的独特优势,用好国家加工贸易新政策,与沿海加工贸易型企业主动对接。要发挥科教优势,承接高新技术产业。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正从一般加工项目逐步向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延伸,从传统投资建厂逐步发展到技术转让和研发转移,客观上要求承接地具备较强的科技实力和充足的专业人才。我省科技整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有条件吸引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先进制造企业向我省转移高科技项目,设立研发中心,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做强做大。要发挥服务业优势,承接服务外包产业。服务业外包和转移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一个新的亮点。目前,全球服务外包市场规模已达4650亿美元,到2010年将上升到6000亿美元。长沙市是全国13个服务外包基地城市之一,有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基础和优势,要依托长沙高开区作为中部地区唯一的国家级软件产业化基地和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的有利条件,发挥软件信息、动漫游戏企业聚集的优势,积极引进国际知名的服务外包企业,加快培育和壮大本土服务外包企业,拓宽服务外包“接单”渠道,培育具有湖南特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外包品牌。要特别强调的是,各地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要对人民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进来一些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项目。
二要加强产业配套能力。产业配套能力强,对产业转移的吸引力就大,转移产业和企业能加快融入本地产业体系,尽快产生带动效应。我们要致力在全省形成“重点企业寻求配套、本地企业主动配套、外来企业跟进配套、工业园区支撑配套”的产业协作体系。要加快引进与优势产业相配套的产业。
我省在动漫、软件、太阳能光伏等信息产业,以及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汽车及零部件等装备制造产业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要依托长城信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48所、高斯贝尔以及长丰集团、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等骨干企业,精心筛选包装一批产业配套型项目,形成梯度分布、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相互配套的完整产业链。要大力引进带动力强的产业。重点引进产业关联性强、带动力大的转移企业,积极引进催生配套企业,形成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的产业格局。要大力发展本地配套协作企业。培植配套产业的“小巨人”,形成“龙头带配套,配套促龙头”的良性循环,拉长产业链条,放大产业集群效应。
三要高水平建设承接基地。要把基地建设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关键环节和基础工程来抓,增强转移基地的承载能力。要以郴州、益阳、岳阳和永州加工贸易转移承接地为重点,用好、用足、用活国家政策,坚持面向珠三角、长三角,抓紧做好产业承接规划。各地要坚持立足实际,明确承接产业转移的方向和重点区域,把准定位,发挥优势。要依托现有工业园区,完善基础设施,强化规划引导,使园区成为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聚集、带动工业经济加快发展的龙头。
四要不断创新产业转移承接模式。我省承接产业转移要实现规模和速度的同步提升,必须不断创新承接产业转移的方式。要充分利用各种招商平台。在继续巩固投资贸易洽谈会、高层论坛等会展招商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产业链招商、项目招商、以商招商以及小分队招商等多种招商途径,选择客商比较集中、产业转移倾向比较强烈的沿海城市开展驻点招商,增强有效性和针对性。要大力发展商会、行业协会、中介组织招商形式。充分发挥其联系面宽、贴近市场的优势,加强与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商会、行业协会等民间组织的联系,形成市场化招商的模式。要及时收集了解各地产业转移的信息。采取在当地聘请信息员、建立联络办事机构等办法,及时掌握各地产业转移的动向。要注重发展乡情、亲情、友情等关系招商。充分发挥湘籍在外成功人士和企业家多的优势,加强与他们的沟通、交流,充分运用他们的人脉资源,为家乡招商引资牵线搭桥。要研究出台更灵活的创业政策,降低门槛,建立扶持创业的金融、信息、技术、市场服务体系,鼓励在外各类人员回乡创业,推动产业向我省转移。要创新园区招商模式。按照市场方式整体经营和管理园区,积极探索和推进区域间在产业转移方面的合作,支持省内园区与沿海各省市(区)园区,采取税收分成、利益均沾等办法,促进其产业向我省对口转移,建立区域性产业转移合作园区,加强园区间在产业链、产业配套方面的分工合作。
五要为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提供良好的保障条件。当前的重点是,要着力改善承接产业转移的交通条件。沿海产业转移比较看重的基础设施是交通、物流,尤其是“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加工贸易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是决定转移的重要因素。据调查,企业在“珠三角”的运输成本低于我省,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我省综合营商成本较低的优势。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构建包括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管道运输和邮政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帮助企业降低物流成本。要加快推进空港建设,把机场规划和建设纳入全省立体交通网络统筹部署,按照“运作市场化、管理专业化、投资多元化”的方式,大力引进国内外一流的战略投资者,多渠道筹措资金发展湖南航空。要尽快完善全省铁路路网规划,创新铁路建设营运方式,提高铁路承载能力和快速运输能力,开辟更多的出海通道,加强湖南同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和武汉都市圈的联系,构建与东盟等区域的快捷运输通道。要进一步加快高速公路建设,年内要确保实现18条高速公路开工建设的目标,尽快启动建设京珠高速复线,加快打通周边出省通道,实现以高速公路与周边省区相连接。要发展铁海联运,尽快建立与广州、深圳、上海海关的铁海联运专列、“五定班列”联系配合机制,积极开通长沙至广州、深圳、上海等铁海联运线路,加快粤港澳直通车、无水港等平台建设,实现运输方式多元化。要努力解决承接产业转移的瓶颈制约。重点解决好用地、融资、电力等问题。要切实保障承接项目用地,在严守耕地底线的前提下,积极向国家争取承接沿海产业转移项目增加用地计划指标,充分利用现有存量建设用地,合理安排年度用地计划,在优先保证长株潭地区、国家和省级重点开发园区,以及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民生项目用地的基础上,用地计划指标要向产业转移项目和加工贸易项目重点倾斜。要努力拓宽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产业转移企业在国(境)内外上市融资;支持有实力的产业转移企业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发行企业债券和短期融资券;支持产业转移企业以股权融资和项目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鼓励金融机构改进对产业转移企业的资信评估制度,开辟信贷支持“绿色通道”,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发放信用贷款;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鼓励各类信用担保机构为产业转移企业提供信用担保,适当简化贷款审批流程,提高贷款审批效率。要切实增强能源保障能力,对外部输电距离较远又有一定资源和区位优势的地区,着重解决电力负荷重、缺乏足够电源支撑点的问题;要建设保电通道,以特高压电网为依托,对500千伏骨干电网和中心城市主要变电站、重要用户,以及建设标准普遍低于国家电网标准、抵御灾害能力较弱的地方电网,提高建设标准,促进升级换代。要创造便利快捷的通关条件。据不完全统计,我省因海关和检验检疫机构不完善,每年通过广东、上海出口的贸易值在10亿美元以上。要加快在全省开放度较高,海关、检验检疫监管业务比较集中的地区,申请增设海关、检验检疫办事机构,争取今年9月底以前在永州设立可现场办理报关报检业务的监管点,加快在娄底、湘潭、益阳等地设立海关、检验检疫分支机构步伐,改变我省海关、检验检疫分支机构相对较少的局面,实现企业就近报关报检,减少环节,降低成本。要根据区位交通条件和产业布局,加快公路、铁路、水路口岸的开放步伐,逐步形成“一、二类口岸齐全,水陆空运输方式配套”的口岸开放体系;加快长沙霞凝港水运口岸、郴州公路口岸和岳阳公路口岸建设,争取年内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尽快启动郴州出口加工区二期建设,争取海关支持在郴州出口加工区叠加保税物流功能;相关部门要通力合作,积极争取国家批准设立长沙、岳阳两个出口加工区。要加强口岸大通关建设,积极推进与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海关合作,搭建“属地申报、口岸验放”的区域快速通关平台,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的口岸大通关合作机制。要努力营造承接产业转移的良好氛围。要全面优化承接产业转移的软环境,认真贯彻落实商务部等部门去年7月和10月出台的两项政策。运用各种媒体和工具,采取集中宣传、系列宣传、重点宣传、专题宣传等形式,全方位、多层次推介湖南的区位、资源、产业、政策等优势,推介招商引资项目和投资环境,凸显湖南的无限商机,让更多的客商了解湖南,吸引更多的产业、人才、资金和技术向我省集聚。要建立领导机制。省里已成立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协调和联系。各市州也要设立相应的领导和工作机构,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的机制。尤其是郴州、岳阳、益阳、永州、衡阳等重点承接地,更要立即部署落实。要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各级各有关部门制定政策、出台措施、布局项目、跟踪企业,都要加强沟通、相互支持,及时协调解决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和难点问题,坚决杜绝拼政策、拼优惠,防止过度竞争和恶性竞争。要建立责任考核机制。抓紧研究全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具体考核指标、考核内容和考核办法,实行奖惩分明、激励约束并重。省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加强指导、督促和协调,确保责任考核机制的建立和运行。
(本文系2008年7月21日在全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暨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