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安乡党建网 !
您的位置: 首页 >学习园地>调查研究>详细内容

新形势下规范党员档案工作的思考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3-28 11:24:11 浏览次数: 【字体:
 党员档案是记录党员学习、工作和生活历程变化的重要资料,它对于全面摸清党员队伍现状、规范党员队伍教育管理、保持和发扬党员的先进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发展党员工作的新要求,如何通过规范程序来提高发展党员质量,也成为基层党建工作面对的新课题。
    一、当前党员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
    笔者对2个乡镇的6个村、5个县直单位和3个非公企业的30名新发展对象进行调查,发现基层党组织在新发展党员档案的收录及管理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通过调查分析主要就是党员档案材料收录不完整。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党员归档资料收录不完整。有的单位发展程序坚持得好,但材料归档比较紊乱,有的不需要归档的座谈记录、会议记录进入了党员档案,需要进入档案的却没有归档;二是发展程序不够严谨。有的材料完备,但程序把关存在逻辑问题,存在事前不办、事后补办的现象,如在确定发展对象时才补填写积极分子考察登记表,预备党员转正时才补填写预备党员考察情况记录等,使得档案材料中多处信息前后不一致;三是填写格式不够规范。有的发展程序符合要求,但在个别细节把握上不够严谨,如该当事人签字的地方没签字,该加盖党组织印章的地方没有盖章;有的档案存在空白、涂改现象等。
    二、对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是对党员档案归档工作重视不够。个别党组织对党员归档工作重视不够,存在“重业务、轻党建”的思想,党组织负责人认为档案管理工作与单位发展无关,没有什么效益,不想也不愿去抓。有的党组织认为党员档案可有可无,听之任之。从而使得党员档案管理工作处于被动落后局面,严重影响党员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二是党员档案管理者档案意识不强。乡镇档案管理队伍一般由组织委员和组织干事兼任,由于缺乏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的辅导,对党员档案的规范性,严肃性认识不足,从而造成对党员的档案材料的收集、指导填写不认真,要求不到位,这和党员的严肃认真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另外,一些单位对党员档案管理的时效性欠佳,许多党员档案存在更新、整理和传递不及时的问题,导致这些档案时间记录与真实情况不相符。三是党员档案管理者业务素质不高。在新形势下的今天,许多单位党建工作负责人存在流动性大,任职周期短,专职人员缺乏,对党员指导力度不够的状况。新上岗的党务人员没有经过必要的岗位培训,过于简单的看待组织管理工作,在日常的操作中时常会出现因工作人员欠缺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忽视细节,导致工作出现疏漏。甚至存在“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查起来发躁”的现象。
    三、安乡县规范党员档案的几点做法
    安乡县认真梳理了本地及兄弟区县的一些好做法,设计了《发展党员工作全程纪实册》,把业务工作直观化,复杂问题程序化,较好地解决了操作难题。总体上,把发展党员过程中能填写的设计相应的表格进行填写,不适合填写的设计相应的空白页粘贴原件或复印件,以“一本通”的形式,直观地诠释发展党员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具体细节,主要体现在“四个全程”上。
1. 全程纪实。采取写实的方式,将发展党员过程分解为确定入党积极分子、确定发展对象、预备党员接收、预备党员转正等4个阶段25个环节,在《发展党员工作全程记纪实册》设计相应的表格及粘贴处,发展流程到哪个环节就及时记录填写,使发展党员的全过程通过纸质材料真实再现。
    2. 全程公开。主要是对申请入党人、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党支部预备党员接收、预备党员转正、党委审批等情况,通过召开支部党员大会、张贴公告等形式进行公开,重点公示拟发展对象、预备党员基本情况及培养考察情况,党支部及其上级党委对党员群众反映的问题要认真调查、核实,并及时公开查处结果,接受党员群众对发展党员工作的监督。
    3. 全程审核。实行发展党员“四审”制度。一是党支部政审,了解发展对象入党动机、平时表现和重大政治斗争中的表现,以及直系亲属和与本人关系密切的主要社会关系的政治情况;二是党委预审,掌握发展对象是否具备党员条件、入党动机是否端正和党员群众是否认可;三是党委审批,预备党员必须通过党委会集体讨论和表决;四是组织部审查,主要查看发展程序是否规范、资料是否齐全。通过逐级把关审核,把“带病入党”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
    4. 全程问责。坚持“谁履行、谁记录,谁负责、谁签字”的原则,对发展党员工作全程问责,乡镇党委书记是主要责任人,乡镇组织委员是具体责任人,党支部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培养联系人、入党介绍人依据各自职责承担相应责任,并签定承诺书,促使发展党员过程中的每一名当事人都能严格履行工作职责。
    (供稿:县委组织部干部  潘亭旭)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