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在一线】党员亮身份 战“疫”暖人心(2)
流动的小分队
“我们流动党员平时难得在家,现在村里需要人手,我们干脆成立一个流动小分队在全村进行宣传吧”,安全乡大港村的流动党员微信群里十分热闹。两个小时后,以村级党建联络员王蓉为队长的流动宣传小分队就成立了。年轻的流动党员举着党旗、拿着喇叭行走在村级小道上、出现在每个居家隔离户家门口,劝导群众留在村里,待在家里,多开窗、勤洗手。
别样的生日
没有蜡烛,没有蛋糕,也没有亲人陪伴,从早到晚只有两个盒饭。有的人第42个生日就这样在交通卫生防疫检查点的紧张工作中悄然度过。他就是熊拥峰,县交通运输局道路运输服务中心副主任,一位有着近二十年党龄的共产党员。1月23日,县交通运输局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他火速奔赴一线,督导全县客运班线、公交的士营运工作。为有效阻断疫情通过公共运输传播,他紧急起草《关于从重打击疫情防控期间非法营运的通知》,并带队对县城区黑商务车、电四轮车进行重点打击。1月26日,为加强高速公路交通管控,他又带队转战岳常高速安乡互通口交通卫生防疫检查点,耐心引导、查验证明、登记建档!当亲人战友纷纷通过微信传达生日祝福时,这个五大三粗的七尺男儿感动了。他表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责任在肩、使命在前,防疫战场上的生日过得非常有意义。
43公里的牵挂
一个在安乡县最北端大湖口镇,一个在安乡县南边的安康乡,葛昱宏和王娟,是安乡县一对乡镇干部夫妻。虽是同县,却相隔了整整43公里。因为工作繁忙,有时一个月也很难见上一面。
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分管卫生计生工作的葛昱宏几乎没歇过阵。大湖口镇辖22个村,面积 153平方公里,有6万多人口,是全县最大人口最多的乡镇,防疫责任重,摸排和防控的任务量很大。近段时间以来,干部们的日夜坚守也感动了很多的党员、群众参与到防控一线。
晚上12点,核实完一千余条摸排数据,因为时间太晚,葛昱宏没敢给妻子打电话,发了一条微信问候。从大年初一接到县防疫紧急工作通知开始,两人一直以单位为家,孩子只得托付给住在武陵区的爷爷奶奶,一家三口团聚比以前更难了。
距离大湖口镇43公里外的安康乡政府,王娟正在对手头的信息情况作最后的修改。“滴滴”,手机微信响起了提示音,“今天是千年一遇的对称日20200202,有一句话想对你说”。她微笑着回了一条消息,“知道你要说什么,我也一样”。
在安康乡分管宣传工作的王娟,担子也不轻,“防疫工作是一场‘人民战争’,靠的是群防群控,群众的防控意识怎么起来?这时候就不能说宣传工作是在务虚了,更加不是形式主义。”这是王娟在工作日志中写的一段话。这些天,她白天和安康乡防疫指挥部的干部和村(社区)干部、志愿者们一起入户宣传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张贴标语横幅,督导“村村响”广播的防控宣传频度和内容,晚上回来撰写新闻稿件。有时忙到食堂的开饭铃也没听见。想起43公里外的丈夫,她有时会打个电话,但往往打两三个都打不通,不是在工作,就是在开会。
因为同在乡镇工作,两人也达成了一致,互相理解、互相鼓励,不因为工作原因而争吵。得空时,两人聊得最多的还是两岁的儿子呱呱,总是会告诉对方今天跟孩子打电话、视频的时候发生的趣事。在防控关键期,夫妻二人舍小家为大家,用43公里的坚守,诠释了党员夫妻爱的真谛。
流动党员的情怀
“我向渔场捐款1万元,麻烦您安排采购点防护用品,保护渔场,保护大家。”发送这条微信的同志名叫许宏杰,安障乡渔场支部在外流动党员。看到家乡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村干部防护物资紧缺,身在东莞的许宏杰和父亲作为老党员,想着为家乡出一份力,他们通过微信找到渔场支部书记,捐赠现金1万元。疫情防控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这场战“疫”中,安障乡的在外流动党员们与家乡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用自己的爱心力量,构筑成了共抗疫情的坚强壁垒。
抗疫一线的“父女兵”
“老爸,出门前一定要记着戴好口罩,勤洗手,注意安全。”“你自己也要戴好口罩,上班路上注意安全。”这样的对话,每天都要通过手机进行一次。父亲孟祥明是三仙咀社区联村工作组长;女儿孟茜是黄狮嘴社区党建联络员,家住县城。因为“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不断扩散,自1月27日起父女二人一起奋战在防控疫情一线上。为确保辖区各家各户及时准确收到最新防治疫情要求,确保居民不串门、不聚餐,孟祥明每天都要骑着摩托车按要求领取防疫资料,利用劝导点轮休时间向居民发放资料,同时耐心为居民讲解冠状病毒的防疫小知识。孟茜则负责劝导点执勤,开具通行证明等工作。孟母担心疫情严重,家中孩子太小,要孟茜请假在家照顾小孩,孟茜义正严词地说:老父亲都能奋战在防疫第一线,作为一名年轻党员就更要挺身而出,为防疫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小小力量。
急难险重岗位上的党员
进入防疫关键期,大湖口镇机关干部吴才辉每天的工作就是去全镇所有医学观察户家转一转。问问这家人身体好不好,看看那家需要些什么,看似简单的工作却面临最严重的风险。自从当地确诊了一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与其密切接触过的26人被按要求列入医学观察。隔壁邻居纷纷退避三舍,连村干部都有点谈之色变,每天上门两次测体温、稳情绪、送物资的任务派谁去呢?“我是党员,又长期在信访岗位做群众工作,让我去吧!”关键时刻,吴才辉挺身而出。
从那以后,吴才辉瞒着家人每天往返于医学观察户的家,量量体温、拉拉家常,很快就和所有观察户混熟了。留观群众隔离在家不便外出,吴才辉就认真记下他们的需求,再一个个帮忙解决问题。老颜的社保买了未及时录入,他帮忙联系迅速落实;小刘的女儿吵着要吃零食,他帮忙去码头采买;小陈害怕感染睡不好,他联系医生做心理疏导…
由于害怕把病毒带回家,吴才辉已经很久没有回家了。跟家人通话,他也总是报喜不报忧。妻子偶然从朋友那里知道了他的工作内容,打电话来哭着骂他蠢。他温柔地安抚妻子的情绪,又郑重地说道:“我是一名党员呀,党和人民需要我的时候我必须站出来!放心吧,我一定保护好自己,等打赢这场战‘疫’后平平安安回家!”
在一线的第一书记
大湖口社区 “第一书记”薛峰想尽办法、多方奔走,筹集到中药300余袋,特别是口罩1000余个,解了镇村两级燃眉之急。
八百弓村“第一书记”史湘北在本村出现确诊病例后,火速对9名密切接触者采取隔离措施,并兼职“代购员”,为隔离人员送去组织关怀。
白粉咀村“第一书记”王正华,在疫情出现的第一时间带着村医看望孤寡老人,为他们测体温、送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