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安乡党建网 !

贺九秀:水乡流动的“爱心诊所”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5-12 14:35:28 浏览次数: 【字体:
  她是下渔口镇竹林村的一名普通乡村医生。7年来,她孤零零一个人空守着200多平方米的卫生室,只有墙上挂着的丈夫为伴。但她从不说自己孤单,她说她有很多亲人,患者都是她的亲人。她有一个十分朴素的名字——贺九秀。
    上世纪60年代末期,贺九秀所在的竹林村血吸虫病高发,夺去了不少村民的生命。看着身边不少熟人因小虫而死去,村民却显得那样无奈和无能。初中刚毕业的她毅然放弃读高中上大学的良好机会,报名参加了乡里的“赤脚医生”培训班,从此当起了一名“赤脚医生”,没想到这一干就是40年。40年里,她记不清挽回了多少患者的生命,只有墙上大大小小的锦旗,默默诉说着那些模糊的记忆。
   10多年前,竹林村卫生室和全县大部分村卫生室一样,开设在村医生自己家里。设备十分简陋,没有房屋没有设备,群众看病就医很不方便,为了解决乡亲们看病就医的难题,她四处凑钱,自费在村中心地段新建了一所高标准的卫生室。然而,随着女儿的出嫁、丈夫的去世,硕大的卫生室早已只剩下了她一个人。每当望着墙上失去的亲人,她都控制不住泪流满面。她说,只要有患者来就诊,她就不会感到孤独,就会觉得亲人还在身边。
    有一件事她永生难忘,那是7年前的一个夜晚,大雨倾盆,雷电交加,她隐隐感觉到一种不详的预兆。身患肝癌晚期,处于弥留之际的丈夫在床上不停地呻吟。凌晨1点,一阵急骤的电话铃声响起。5公里外敬老院的刘婆婆肺心病复发。她望了一眼病床上急需照顾的丈夫,再看看身边年幼女儿期盼的眼神,她没有犹豫,毅然披上雨衣,背起药箱,踩着泥泞的小路向敬老院奔去。经过几个小时的紧张抢救,天蒙蒙亮时,刘婆婆的病情终于得到了控制。当她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时,留给她的只有丈夫冰冷的遗体。这件事情虽然过去了7年多,但每当想起丈夫,她心中都会感到十分愧疚。那是一种两难的抉择啊,她放不下她亲爱的患者。
    大家都知道“赤脚医生”没有经过正规训练,加上年龄老化,很多知识已跟不上时代步伐,不能满足群众看病就医需求,而她就是不服老,通过自学熟练掌握了电脑知识。她加强业务技术学习,不断从书本中汲取营养,掌握了很多民间验方。2003年的一天,20组村民刘国华农药中毒后神志不清,口吐白沫,情况万分危急,家人慌成一团,而赶到最近的镇卫生院至少需要1个小时。她听到消息后,背起药箱火速赶往现场,看瞳孔,查血压,利用自学的知识,初步诊断为有机磷农药中毒,并立即为患者进行洗胃,利用民间验方进行解毒,一天后,患者转危为安。刘国华的妻子十分感激,称是她给了老刘第二次生命。
在她的病人中,有一个长期的特殊病号。那就是刚刚过世的80岁五保户郭腊生。从上世纪80年代起,郭腊生的病一直是她上门去看。老人家什么时候有病痛,她就什么时候赶到。20年来,没落下过一次,也没收过一分钱医药费。3年前,老人不幸感染风寒,卧床不起,因体质差,病情反反复复。10多天里,无论天晴下雨,她每天坚持2次上门打针送药,老人呕吐得厉害,在打针时常呕吐在她身上。老人临终前拉着她的手说:“贺医生啊,真的感谢你,要不是你,我早就死了好多年了!”她笑着说:“您不必客气,我是医生,为您治病是我的本分。”
    除了郭腊生老人,她每年还要为近百位患者不同程度的减免医药费用,40年来,累计为患者减免医药费用近十万元。她还热心公益事业,1998年,安造垸溃决,灾民急需医生和药品,她主动请缨,自带药品前往灾区,为灾民送医送药,冒着酷暑一干就是几十天。2003年,非典暴发,她每天用自己掌握的验方泡制一大缸抗病毒茶,并免费为村民送到田间地头,有效的防止了竹林村发生非典疫情。除此之外,她还利用自己少有的积蓄支持周边群众,邻里乡亲有个什么困难,她总是积极给予帮助。那年竹林村修水泥路,她将手中仅剩的3万元购药款全部交到了村长手中。
    她的工作也得到了大家认可,党和国家给了她很多荣誉,先后 10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08年当选为县政协委员,2010年,被卫生部授予全国“优秀乡村医生”荣誉称号。
    贺九秀用满腔的情、满腔的爱温暖了每一位患者的心,人民群众也用一颗颗真诚的心,一缕缕珍贵的情,感念贺九秀。我深信当一个人把简单的事情做好了,她就不简单了,当一个人把平凡的事做好了,她就不平凡了,她就是不平凡的贺九秀。
    (供稿:卫生局)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