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兰:改善环境 实现梦想
我叫李云兰,是安康乡向阳村党支部书记,算起来到今年为止当支部书记已有12个年头了。
在这12年中我见证和经历了农村工作的巨大变化。从“税费上缴”、“防洪抢险”、“弃田抛荒”再到“农村第二轮土地延包”我都亲身经历和参与了。近几年来,有一项新型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的重视,那就是农村环境整治工作。
我们向阳村位居全县鲸沙公路沿线,刚开始这项工作总是疲于应付,每次通知有检查我们总是临时组织搞“大扫除”,搞突击,我们自己也拖得吃亏。经历几次后,我就在想:这么下去总不是办法,垃圾天天产生,靠几个干部根本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得有个根本之策才行。正当我一筹莫展之时,这个时候,在一次参加县里的座谈会上,县委书记宋云文提出了我县解决垃圾问题的一个好办法,那就是“分类减量法”和“三个三分之一”的垃圾处理模式。当时听到这个办法后,我灵机一动,这个办法不是正好解决我的困惑、解决我们村垃圾处理的好办法吗?回去后,我立即着手这项工作。但是,作为一个农村支部书记,我深知:农村环境整治涉及千家万户,办法再好,措施再硬,如果群众发动做不好,再好的办法和措施还是只能停留在纸上。因此,我当时就认为,如何全面发动老百姓参与进来,是我们农村支部书记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但是,这项工作,难就难在发动老百姓。因为一是老百姓多年来养成的陈旧习惯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二是老百姓对环境恶化的后果估计不足、认识不高,难以在短时间内扭转。老百姓普遍认为农村应该抓农业生产,抓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极少数群众有情绪、有怨言。向阳村的基础设施相对比较落后,老百姓有点唱反调。这样,我们发动的阻力较大。但是,这项工作必须要搞,必须要做到家家动手、户户参与的目的。下定决心后就是行动。我们村支两委要在“发动群众,提高群众参与率上”做足功夫。
首先是勤密地开会。就是反复召开村民代表会、群众座谈会、村支两委会、广播会来反复宣传,基本上可以称之为日夜开会。广播会是天天响,扩音器都换了2个。有时候组织开群众会,群众有时推脱不愿参加,我们村干部就上门请、上门接,硬要把思想搞通,硬要让上至八十岁老人、下至三岁小孩都要清楚农村环境整治为什么要搞、怎么搞。我们反复宣传的就是跟群众把环境污染的危害讲清,把垃圾分类的方法讲透,这样通过两个月的集中宣传发动,让全村群众基本形成了一个共识:环境整治都要动手,都要按分类减量的方式方法来处理。
另一个办法是有针对性的上户实行一对一地规劝。每个村、每个组都有长期不讲卫生的人。我们的办法就是上户一对一的规劝。我们2组有个农户叫金泽华,两口子都是残疾,家里条件差,多年来都养成了什么破烂都往家里搬,房前屋后扔的到处都是垃圾的习惯,极不讲卫生。得知情况后,我自己亲自上门规劝,起初两次他对我是要张不睬,在我第三次上门时他显得非常恼火,对我吼道:“我家里这么穷,还有什么心情搞卫生”,我语重心长的对他说:“老金,人穷志不能短,你家里情况差,村里已经进行了考虑和解决,你把家里环境卫生搞好了,对自己、对孩子的身体健康都有好处”,于是我叫上村里的保洁员花了大半天时间一同帮他把屋前屋后整理了一遍,还把屋里能回收的垃圾分类后进行回收,一共兑换了63元的生活急需物质。通过此事之后,老金改变了他的生活习惯,在后来的每次评比中,总是评为最清洁户。
我们10组的秦业贵经常被村里评为最不清洁户,村里干部经常上门规劝,总是看不到效果。有一次我亲自上门规劝,他很不耐烦地冲我嚷道“我家里卫生搞不搞得好,关村里屁事,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真他娘的烦人”。我对他讲“你烦我更烦,整个10组就你这个户不干净。环境整治这个闲事我管定了,只要你不改变习惯,我天天到你屋里来烦,还要天天在村广播里点名,你等着”。这次交锋以后,我就每天亲自骑摩托车上门督导,这个农户终于改变了以往的习惯,从此多次被村评为最清洁户。
还有我村2组的向谷生,我也多次上过门,村广播多次通报批评,他任然我行我素。有一次,我得知他家要收媳妇了请亲家吃饭,我就带着另一个村干部来到他家,当着他亲家的面什么也没说,找到扫帚就开始搞卫生,搞完后又一声不吭离开了他家。时隔三天我再次上户惊喜的发现房前屋后整理的干干净净,从此这个农户成了我们的清洁示范户。像这样的事,我以前几乎经常遇到,特别在工作之初,我几乎每天都遇到。我们村支两委一班人,见招拆招,招招见效,到现在还需要我上户的基本没有了。
群众对环境的习惯转变和认识的提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就特别需要扎扎实实的开展农户之间的评比。我们向阳始终就把农户评比工作贯穿始终。我们坚持真评比,没有搞一次形式,我们采取村组干部包片,环境整治理事会的人参与来进行农户的真评比。每月的评比结果准时的在村广播里公布,然后上村里的公示栏。我们村9组的李和平在连续两个月都被评为最不清洁户,对他的触动很大,到第三个月的时候,他骑着摩托车把我接到他家,跟我讲:李书记,你看我屋里现在的卫生情况,应该可以评清洁户了吧。后来他终于被评为了清洁户。像这样通过评比促转变的例子还有很多。有一次7组一个农户把评比标志撕的粉碎,我得知这个情况,连夜赶到这个农户家里,问他为什么要撕标志,他说很丑,我跟他讲:评为不清洁户很丑,难道你房前屋后都是垃圾就不丑啊?他无言以对。从此以后这个农户一直被村里评为最清洁户。
就这样,通过我们一系列的工作,我们向阳村的村容村貌得到了很大改善,我们又筹措资金对村里进行了美化绿化。我当时觉得民心可用,又趁热打铁开展了计量收费的试点和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立的先行先试,获得了巨大成功,多次迎接各级领导到我村检查、指导、观摩。我的一个感受就是:环境整治是一个难事,但事在人为,只要我们真正用心干工作,就没有办不好的事,天蓝、地绿、水清的梦想就绝对有实现的一天!
(供稿:安康乡)
在这12年中我见证和经历了农村工作的巨大变化。从“税费上缴”、“防洪抢险”、“弃田抛荒”再到“农村第二轮土地延包”我都亲身经历和参与了。近几年来,有一项新型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的重视,那就是农村环境整治工作。
我们向阳村位居全县鲸沙公路沿线,刚开始这项工作总是疲于应付,每次通知有检查我们总是临时组织搞“大扫除”,搞突击,我们自己也拖得吃亏。经历几次后,我就在想:这么下去总不是办法,垃圾天天产生,靠几个干部根本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得有个根本之策才行。正当我一筹莫展之时,这个时候,在一次参加县里的座谈会上,县委书记宋云文提出了我县解决垃圾问题的一个好办法,那就是“分类减量法”和“三个三分之一”的垃圾处理模式。当时听到这个办法后,我灵机一动,这个办法不是正好解决我的困惑、解决我们村垃圾处理的好办法吗?回去后,我立即着手这项工作。但是,作为一个农村支部书记,我深知:农村环境整治涉及千家万户,办法再好,措施再硬,如果群众发动做不好,再好的办法和措施还是只能停留在纸上。因此,我当时就认为,如何全面发动老百姓参与进来,是我们农村支部书记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但是,这项工作,难就难在发动老百姓。因为一是老百姓多年来养成的陈旧习惯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二是老百姓对环境恶化的后果估计不足、认识不高,难以在短时间内扭转。老百姓普遍认为农村应该抓农业生产,抓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极少数群众有情绪、有怨言。向阳村的基础设施相对比较落后,老百姓有点唱反调。这样,我们发动的阻力较大。但是,这项工作必须要搞,必须要做到家家动手、户户参与的目的。下定决心后就是行动。我们村支两委要在“发动群众,提高群众参与率上”做足功夫。
首先是勤密地开会。就是反复召开村民代表会、群众座谈会、村支两委会、广播会来反复宣传,基本上可以称之为日夜开会。广播会是天天响,扩音器都换了2个。有时候组织开群众会,群众有时推脱不愿参加,我们村干部就上门请、上门接,硬要把思想搞通,硬要让上至八十岁老人、下至三岁小孩都要清楚农村环境整治为什么要搞、怎么搞。我们反复宣传的就是跟群众把环境污染的危害讲清,把垃圾分类的方法讲透,这样通过两个月的集中宣传发动,让全村群众基本形成了一个共识:环境整治都要动手,都要按分类减量的方式方法来处理。
另一个办法是有针对性的上户实行一对一地规劝。每个村、每个组都有长期不讲卫生的人。我们的办法就是上户一对一的规劝。我们2组有个农户叫金泽华,两口子都是残疾,家里条件差,多年来都养成了什么破烂都往家里搬,房前屋后扔的到处都是垃圾的习惯,极不讲卫生。得知情况后,我自己亲自上门规劝,起初两次他对我是要张不睬,在我第三次上门时他显得非常恼火,对我吼道:“我家里这么穷,还有什么心情搞卫生”,我语重心长的对他说:“老金,人穷志不能短,你家里情况差,村里已经进行了考虑和解决,你把家里环境卫生搞好了,对自己、对孩子的身体健康都有好处”,于是我叫上村里的保洁员花了大半天时间一同帮他把屋前屋后整理了一遍,还把屋里能回收的垃圾分类后进行回收,一共兑换了63元的生活急需物质。通过此事之后,老金改变了他的生活习惯,在后来的每次评比中,总是评为最清洁户。
我们10组的秦业贵经常被村里评为最不清洁户,村里干部经常上门规劝,总是看不到效果。有一次我亲自上门规劝,他很不耐烦地冲我嚷道“我家里卫生搞不搞得好,关村里屁事,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真他娘的烦人”。我对他讲“你烦我更烦,整个10组就你这个户不干净。环境整治这个闲事我管定了,只要你不改变习惯,我天天到你屋里来烦,还要天天在村广播里点名,你等着”。这次交锋以后,我就每天亲自骑摩托车上门督导,这个农户终于改变了以往的习惯,从此多次被村评为最清洁户。
还有我村2组的向谷生,我也多次上过门,村广播多次通报批评,他任然我行我素。有一次,我得知他家要收媳妇了请亲家吃饭,我就带着另一个村干部来到他家,当着他亲家的面什么也没说,找到扫帚就开始搞卫生,搞完后又一声不吭离开了他家。时隔三天我再次上户惊喜的发现房前屋后整理的干干净净,从此这个农户成了我们的清洁示范户。像这样的事,我以前几乎经常遇到,特别在工作之初,我几乎每天都遇到。我们村支两委一班人,见招拆招,招招见效,到现在还需要我上户的基本没有了。
群众对环境的习惯转变和认识的提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就特别需要扎扎实实的开展农户之间的评比。我们向阳始终就把农户评比工作贯穿始终。我们坚持真评比,没有搞一次形式,我们采取村组干部包片,环境整治理事会的人参与来进行农户的真评比。每月的评比结果准时的在村广播里公布,然后上村里的公示栏。我们村9组的李和平在连续两个月都被评为最不清洁户,对他的触动很大,到第三个月的时候,他骑着摩托车把我接到他家,跟我讲:李书记,你看我屋里现在的卫生情况,应该可以评清洁户了吧。后来他终于被评为了清洁户。像这样通过评比促转变的例子还有很多。有一次7组一个农户把评比标志撕的粉碎,我得知这个情况,连夜赶到这个农户家里,问他为什么要撕标志,他说很丑,我跟他讲:评为不清洁户很丑,难道你房前屋后都是垃圾就不丑啊?他无言以对。从此以后这个农户一直被村里评为最清洁户。
就这样,通过我们一系列的工作,我们向阳村的村容村貌得到了很大改善,我们又筹措资金对村里进行了美化绿化。我当时觉得民心可用,又趁热打铁开展了计量收费的试点和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立的先行先试,获得了巨大成功,多次迎接各级领导到我村检查、指导、观摩。我的一个感受就是:环境整治是一个难事,但事在人为,只要我们真正用心干工作,就没有办不好的事,天蓝、地绿、水清的梦想就绝对有实现的一天!
(供稿:安康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