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优秀青年教师成长规律的探讨
安乡县第五中学 周德祥
优秀青年教师成长问题,是教师队伍建设中一项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为了让更多的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促进教师队伍的兴旺发达,我们对优秀青年教师成长规律作了一些初步探讨。
一、优秀青年教师的界定
对优秀青年教师的界定,众说纷纭。这里所说的主要是指年轻的、具有优秀的思想品质、丰富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教学技能并取得一定成就的教师。
二、优秀青年教师成长的基本过程
每一位老师从初入校门到成为一名优秀教师,都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必须不断地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来满足自身在教育工作各个不同时期不同层次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更迅速地成长。优秀青年教师的成长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幻想与困惑期(1年)。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他们意气风发,希望自己走上工作岗位后,能潇洒地走进课堂,深受学生的喜爱和同行的好评。但往往事与愿违,经常会面对复杂的课堂教学感到无所适从或力不从心。因为他们缺乏课堂的应变和驾驭的能力,因而就会迷惑和失落。
2、教学新手向能手转化期(2—4年)。作为一名新手在成为一名能手的过程中已逐步适应了学校的生活节奏与课堂教学,对学生也逐步产生了感情,重心转移到钻研教学业务上,开始胜任教学工作,能根据实际情况探索自己的教学风格,让学生接受并喜爱。其表现为对教师职业较为投入,情绪较为稳定,是其形成正确的教育思想,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关键时期,也是其有可能成为优秀教师的苗子而初露端倪的阶段。
3、教学能手向高手(名师)转化期(6—15年)。这一时期的教师已熟练地掌握了教学基本功,积累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开始形成初步的教学风格,在学校基本上是担任高三毕业班的教学工作,逐步成为学校教学骨干,能成为各类教学比武的佼佼者,他们已逐渐被同行和学校领导认可。有的老师已完全适应了教育教学工作,教学功底较为深厚,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具备了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已成为优秀教师,并在校、县、市乃至省内外开始有一定的知名度。
三、优秀青年教师成长的基本规律
优秀青年教师的成长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延续不断变化的过程,既有延续性又有阶段性。必须经历从教育新手向教育能手转化、教育能手向教育高手(名师)转化的过程。既受个人、社会、学校的制约,又是自身诸因素在教育实践中的运动转化过程。
1、优秀的品行是其成为优秀教师的重要保证
一个年轻教师要想健康成长,必须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坚持育人先自己做好人的原则,努力塑造高尚的人格。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学生的楷模,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要积极进取,勇于探索,不断地完善自我。
2、广博的学识是其成为优秀教师的基本要素
一般来讲,现在的年轻教师,特别是高中教师都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并具有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完善,自己现有的知识已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这其中既有知识向能力的转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问题,还有不断汲取新知识、提高理论水平的问题。因而,优秀教师的成长与学识的不断丰富和提高息息相关。
一是丰富教师的学科性知识。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如语文知识、数学知识等,教师需要知道一部分学科知识,以达到某种水平。但并非学科性知识越多越好。
二是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指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更具体地说,这种知识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
三是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指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这种知识是目前广大教师所普遍缺乏的,也是我们在教改实验中所特别重视的。我们认为,教育理论知识是一个教师成功教学的重要保障。教师的教育教学是把他们已具有的学科知识与课堂的具体情景结合起来,形成一种与行为有关的知识。这种能力是教师能否成为优秀教师的基础。
3、专业理想是其成为优秀教师的动力
多年的管理经验告诉我,许多青年教师刚进入学校时存在着高理想和低现实的矛盾,职业理想还有幻想的痕迹,经过几年实践的磨炼,对教师职业的感情和认识得到深化,多数青年教师能够在个人职业理想和社会需要的矛盾中,寻求到自我完善与为社会作奉献的统一,从事教育工作的理想逐渐确定、稳固。但还有些青年教师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职业理想和教育、教学行为出现了分化,其中一部分青年教师经历了反复的思考和教育实践锻炼,在工作几年后才确立并稳定了教师的职业理想。
4、教育理念是其成为优秀教师的关键
教师的教育理念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形成的对教育学生以及学习等的基本看法。它反映的是教师对教育工作本质的理解。教师持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直接影响着教师活动和知觉、判断,进而影响到他们的教育态度和教学行为。
5、实践与反思是其成为优秀教师的核心要素
教师成为一名优秀教师之前,要实现其专业化的发展,需要一个基本平台,这便是教育教学实践。长期扎实的教育教学实践与经常对自己教育教学细节的反思能加快其成长的速度。教学实践也是指教师教学能力的实施,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它是教师的思维在其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而反思则是对前面教学工作的回顾与总结。
四、影响优秀教师成长的主要因素
1、自身素质方面
教师自身教育教学知识底子薄。工作中多数青年教师知识结构过于单一,或偏重于理,或偏重于文,知识面狭窄,对适应教学工作工作有一定的阻碍作用,现代教育教学工作一方面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又日趋综合,特别是综合课程(文综、理综)的开设后,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日趋紧密,这也反映了知识的整体化趋势。为了适应这一特点,应使青年教师的知识结构具有“综合化”“整体化”。再者,还需要老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进一步地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因而,老师必需还要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来帮助学生,完善自己。
工作作风与态度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作为一个教育工作的管理者深深感到:工作态度对成长过程的影响,在诸因素中最值得一提的。如我校新进的老师,在毕业分配时各方面的素质良好,在参加学校选聘时,被学校择优录用,但几年后却成绩平平。究其原因,表现为缺乏敬业的工作态度,嫌教师工作辛苦,注重于自我的愉悦与休闲,工作中得过且过,最终在学生、家长心目中留下不良印象。而一些基本功并不十分突出,由于酷爱教师的职业,因而全身心投入,虚心好学,刻苦钻研,几年后成为领导信任,学生家长看好的教师。
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弱。教学过程是教师不断地组织学生学习的过程,所以教学的成败与教师的组织能力有很大的关系,不少青年教师,开始工作时,最感到头痛的是教学中如何组织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教学与组织学生学习往往是顾此失彼,有时还闹出笑话来。班主任工作往往也是应付式的工作,缺乏主动、创新意识,穷于应付,一天忙到晚还不知忙的什么。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和发展,独生子女的增多,第二课堂的丰富,组织活动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
2、客观因素方面
领导的重视程度。一个学校对青年教师关心与否,对其成长过程的影响也很大。我校非常重视培养青年教师,采用“结对子、压担子”“一对一、点对面”的方法,使分配到我校的青年教师,一般在一至两年内就能胜任教学工作,有的成长很快,在工作几年内就在省市教学观摩比赛中获奖。(如我校的刘峰老师、杨见清老师、高阳老师等分别在省市教学比武中获一等奖)可有的学校对新分配的青年教师无论是政治上、业务上、生活上都不够关心,致使极个别的青年教师因种种原因年度考核不合格。因而严重的影响了他们的成长速度。
人际关系的处理上。青年教师一走上工作岗位,就会碰到如何处理人与人的关系问题。诸如,和领导的关系,和老教师、中年教师的关系,和同辈人的关系,和教研组教师的关系和学生的关系等等。多年管理经验告诉我,只有当人们在工作岗位上与同事之间的工作配合得十分顺利、协调一致时,才能很好地进行教学工作,才有可能运用好集体的智慧,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青年教师与同事间的关系,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心情是否舒畅,是否能从同事中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宝贵经验,并把整个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的问题。青年教师多数都是从“学校门”进“学校门”,由于缺少社会经历,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相对较弱,作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一定要举办丰富多彩的教师群体活动,增进友谊,增强凝聚力与向心力,有助于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五、对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的几点看法
怎样根据青年教师成长规律,尽量缩短其成长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根据自己多年的教育实践与反思,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创建优美的校园环境。
(1)宽松、和谐、民主的校园环境。学校是知识分子密集的地方,知识分子在一起共事,最重要的人和人相处是雨露阳光,最忌讳的是互相防卫。所以学校必须形成一个健康、融洽、和谐、宽松、友爱、民主的整体性的心理环境,形成一个干群、同事、师生之间团结共进的人际环境,形成一个广开言路,心理沟通,宽严适度,情理得当的工作环境。唯有如此,学校才能把青年教师稳定下来,才能达到“食禽择木而栖”的效应。也唯有如此,才能使青年教师领悟到自己的利益和学校的利益是息息相关的,是共进共退的。当自己的思想、业务、生活上的问题,能得到领导、教师以至学生的关怀、帮助和谅解时,就会自觉地融合到这个群体中,并增加了对这一群体的依赖程度。这种关怀体贴、亲密无间,会给青年教师以极大的精神力量,达到“士为知已者死”的凝聚效应。这可能是青年教师健康成长的前提、基础和最重要的条件。
(2)严谨的教育教学环境。作为学校时间量最大,信息量最大,劳动量最大,活动量最大的教育教学工作,无疑是学校整体工作的中心。而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也只有渗透到这个“中心”中,才能得到尽快的提高。这个“中心”的环境严谨,就有利于提高,这个“中心”的环境松跨,就不利于提高,所以,创设一个严谨有序的教育教学环境,是提高青年教师的重要手段。就内容讲,要抓好教学常规、教学研究、教研教改、教学活动、理论研究五大板块。就方法讲,要通过“岗位”提高,通过“帮带”提高,通过“讲座”提高,通过“评价”提高,通过“研究”提高,通过“撰写”提高,等等。
2、鼓励青年教师参与竞争
有人教书几十年,效果平平,有人仅仅数年功夫,却硕果累累。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取决于个人是否有积极进取的精神。
学校要形成一种竞争的环境。青年教师的特点之一,是按照一定的目标,依靠内动力来表现和扩展自己的个性,进而实现自己的价值。作为学校领导,要满足青年教师的这种“好胜”心理,主动创造出一种“当教师就要当优秀教师”“教学能手赛”“学生最满意”“感动高三”的好教师的校园环境。根据优秀教师成长规律,构建阶段性培养目标。如教学基本功:青教赛,说课比赛,多媒体操作和课件制作比赛等。通过这些活动,为青年教师创设竞争的环境,促使他们缩短成长期。更快地成为优秀人才。
3、利用资源,发挥名师的综合效应
首先,要利用大众传媒,大力歌颂名师的敬业精神,师德风范,工作业绩和社会贡献,使社会公众了解名师,了解教育,进而尊师尊教,重师重教。如经常组织老师看全国优秀教师的优秀事迹,看“感动中国”中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在青年教师中掀起向优秀教师学习的热潮。其次,合理的利用资源,重视名师的直接传帮功能和直接辐射作用。如开展青年教师拜师和名师收徒的帮带活动,开展现场示范观摩教学活动;向名校的老师学习的活动,近几年来,我校与省重点长郡中学联合办学,学校每周组织各组老师认真听长郡名师的直播课,并组织研讨,使许多的青年教师无论是从本身的学识、教育教学能力,还是从课堂艺术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涌现出了大批的教学能手,教坛新秀。
4、加强教师进修学习
日新月异的形势,使得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也就迫使人们不得不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新时期的青年教师如果不加强学习和进修,不断“充电”,将被淘汰出教师队伍。因而为了使青年教师更快地成为教学能手,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进修。如继续教育、普通话、计算机高级、班主任工作、新教材教改等各种培训班。让青年教师始终处在前沿的位置。并把教师进修跟晋薪、晋级和评职称挂钩,以激发教师参加进修的积极性。使更多的人成为教学高手。